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文库: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文库: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12-09
版次: 1
ISBN: 9787100091800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3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2人买过
  • 汪高鑫,1961年生,安徽休宁人。1983年安徽帅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先後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馀篇,主要代表作有《朱熹的人生境界观和价值论》、《对司马光历史盛衰论的再认识》、《秦始皇历史意识散论》、《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等;独撰和叁编的着作有《朱熹传》、《中国史学史纲》、《中国理学大辞典》等。 汪高鑫,1961年生,安徽休宁人。1983年安徽帅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先後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馀篇,主要代表作有《朱熹的人生境界观和价值论》、《对司马光历史盛衰论的再认识》、《秦始皇历史意识散论》、《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等;独撰和叁编的着作有《朱熹传》、《中国史学史纲》、《中国理学大辞典》等。

    导论
    一、西汉前中期的社会政治与学术思想
    二、董仲舒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思想地位
    三、董仲舒的历史思想及其对汉代历史思潮的影响
    四、关于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的研究现状

    上编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与
    汉代“究天人之际”历史思想
    绪言
    第一章“天人感应”论:董仲舒历史决定论的
    神学表述形式
    一、“天人感应”论的理论渊源
    二、“天人感应”论的基本内涵
    三、“天人感应”论的精神实质
    第二章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
    一、高扬人的价值
    二、汲取今文经学“圣人感生”说
    三、与董仲舒天人观念的异同
    第三章两汉之际神意史观的发展和神学批判思想的出现
    一、刘向对董仲舒“灾异”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班固对董仲舒以来神意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
    第四章东汉末年的天人思潮
    一、“二类”说:何休对“天人感应”论的总结
    二、荀悦天人观的思想特点

    中编董仲舒的“三统”、“五德”
    说与汉代“通古今之变”历史思想
    绪言
    第五章“三统”、“五德”说:董仲舒的历史运次论
    一、“三统”说:董仲舒的更化救弊论
    二、“五德”说:董仲舒的王朝更替论
    第六章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
    一、“通古今之变”的哲理基础与思想方法
    二、汲取董仲舒的“三统”说
    三、继承邹衍、董仲舒的“五德”说
    第七章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运次说
    一、新“五德终始”说的创立
    二、颠覆邹衍的“五德”相胜说
    三、汲取董仲舒的“三统”说
    第八章何休的“三世”历史发展说
    一、“三世”说的理论渊源
    二、“衰乱一升平一太平”之“三世”说
    三、继承和发展董仲舒的“三统”说

    下编董仲舒的“大一统”说与汉代
    “大一统”历史思想
    绪言
    第九章“大一统”说:董仲舒的政治历史秩序论
    一、“王一天一元”说:“大一统”形上论
    二、“立王正始”的政治大一统思想
    三、“王者爱及四夷”的民族大一统思想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大一统主张
    第十章司马迁“大一统”思想的史学特色与进步性
    一、“大一统”思想的史学表现形式
    二、“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的思想统一路径
    三、民族大一统思想的进步性-
    第十一章班固与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之异同
    一、断汉为史:对西汉大一统政治的颂扬
    二、与董仲舒民族大一统思想之异同
    第十二章“天下远近小大若一”:何休的“大一统”思想
    一、“五始”说:“大一统”形上论
    二、“尊天子”与“进夷狄”:“大一统”形下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汪高鑫,1961年生,安徽休宁人。1983年安徽帅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先後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馀篇,主要代表作有《朱熹的人生境界观和价值论》、《对司马光历史盛衰论的再认识》、《秦始皇历史意识散论》、《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等;独撰和叁编的着作有《朱熹传》、《中国史学史纲》、《中国理学大辞典》等。
  • 作者简介:
    汪高鑫,1961年生,安徽休宁人。1983年安徽帅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先後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馀篇,主要代表作有《朱熹的人生境界观和价值论》、《对司马光历史盛衰论的再认识》、《秦始皇历史意识散论》、《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等;独撰和叁编的着作有《朱熹传》、《中国史学史纲》、《中国理学大辞典》等。

  • 目录:
    导论
    一、西汉前中期的社会政治与学术思想
    二、董仲舒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思想地位
    三、董仲舒的历史思想及其对汉代历史思潮的影响
    四、关于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的研究现状

    上编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与
    汉代“究天人之际”历史思想
    绪言
    第一章“天人感应”论:董仲舒历史决定论的
    神学表述形式
    一、“天人感应”论的理论渊源
    二、“天人感应”论的基本内涵
    三、“天人感应”论的精神实质
    第二章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
    一、高扬人的价值
    二、汲取今文经学“圣人感生”说
    三、与董仲舒天人观念的异同
    第三章两汉之际神意史观的发展和神学批判思想的出现
    一、刘向对董仲舒“灾异”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班固对董仲舒以来神意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
    第四章东汉末年的天人思潮
    一、“二类”说:何休对“天人感应”论的总结
    二、荀悦天人观的思想特点

    中编董仲舒的“三统”、“五德”
    说与汉代“通古今之变”历史思想
    绪言
    第五章“三统”、“五德”说:董仲舒的历史运次论
    一、“三统”说:董仲舒的更化救弊论
    二、“五德”说:董仲舒的王朝更替论
    第六章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
    一、“通古今之变”的哲理基础与思想方法
    二、汲取董仲舒的“三统”说
    三、继承邹衍、董仲舒的“五德”说
    第七章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运次说
    一、新“五德终始”说的创立
    二、颠覆邹衍的“五德”相胜说
    三、汲取董仲舒的“三统”说
    第八章何休的“三世”历史发展说
    一、“三世”说的理论渊源
    二、“衰乱一升平一太平”之“三世”说
    三、继承和发展董仲舒的“三统”说

    下编董仲舒的“大一统”说与汉代
    “大一统”历史思想
    绪言
    第九章“大一统”说:董仲舒的政治历史秩序论
    一、“王一天一元”说:“大一统”形上论
    二、“立王正始”的政治大一统思想
    三、“王者爱及四夷”的民族大一统思想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大一统主张
    第十章司马迁“大一统”思想的史学特色与进步性
    一、“大一统”思想的史学表现形式
    二、“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的思想统一路径
    三、民族大一统思想的进步性-
    第十一章班固与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之异同
    一、断汉为史:对西汉大一统政治的颂扬
    二、与董仲舒民族大一统思想之异同
    第十二章“天下远近小大若一”:何休的“大一统”思想
    一、“五始”说:“大一统”形上论
    二、“尊天子”与“进夷狄”:“大一统”形下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