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

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3-03
版次: 1
ISBN: 9787010108490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3页
字数: 31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人买过
  •   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统率并支配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对这个社会起着规范行为、稳定秩序、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处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最前沿,面对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击,如何在承认和尊重不同利益群体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同时,实现对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探索加强首都市民共同理想的途径办法?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从政治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公德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法律价值观、婚育与性价值观六个方面对首都市民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建立了模型。   邱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部)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中心特聘专家,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专著《道德内化论》、《毛泽东人生理论与实践》等;主编和参编《环卫行业职业道德教程》、《职业道德考试指南》、《环卫行业职业道德教程(精华版)》、《职业道德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教程》等;并在《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杨童,男,1969年出生,哲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主持或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及理论提升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8项,北京市规划项目5项,省部级以上委托项目6项。出版《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与预见》等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项调研成果得到中央或北京市领导的肯定。2011年八选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 序第一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的意义一、改革开放新起点上首都市民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建构首都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人文北京”的重中之重三、近年来国内外价值观问题研究述评
    第二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及其维度的学理性分析一、价值观的概念特征二、价值观维度划分的理论依据三、首都市民价值观的维度分析
    第三章 首都市民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模型及数据修正一、研究步骤说明二、价值观的维度及具体测量指标三、价值观影响因子的分析步骤四、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结果五、第一版修模数据及分析结果六、第二版修模数据及分析结果七、第三版修模数据及分析结果
    第四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模型验证与运用一、2010年度首都市民价值观状况调查问卷二、调查方法和过程三、首都市民价值观状况调查与评价分析
    第五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的最终模型解释及使用说明一、模型架构的思路与方法二、最终模型的测量指标三、关于模型的使用说明
    第六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的运用前景与展望一、模型符合市民价值观研究的一般规律,拥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二、模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三、模型与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契合,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功效四、模型开放性研究空间充分,利于动态调整和延伸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 内容简介:
      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统率并支配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对这个社会起着规范行为、稳定秩序、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处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最前沿,面对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击,如何在承认和尊重不同利益群体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同时,实现对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探索加强首都市民共同理想的途径办法?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从政治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公德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法律价值观、婚育与性价值观六个方面对首都市民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建立了模型。
  • 作者简介:
      邱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部)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中心特聘专家,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专著《道德内化论》、《毛泽东人生理论与实践》等;主编和参编《环卫行业职业道德教程》、《职业道德考试指南》、《环卫行业职业道德教程(精华版)》、《职业道德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教程》等;并在《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杨童,男,1969年出生,哲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主持或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及理论提升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8项,北京市规划项目5项,省部级以上委托项目6项。出版《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与预见》等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项调研成果得到中央或北京市领导的肯定。2011年八选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
  • 目录:
    序第一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的意义一、改革开放新起点上首都市民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建构首都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人文北京”的重中之重三、近年来国内外价值观问题研究述评
    第二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及其维度的学理性分析一、价值观的概念特征二、价值观维度划分的理论依据三、首都市民价值观的维度分析
    第三章 首都市民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模型及数据修正一、研究步骤说明二、价值观的维度及具体测量指标三、价值观影响因子的分析步骤四、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结果五、第一版修模数据及分析结果六、第二版修模数据及分析结果七、第三版修模数据及分析结果
    第四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模型验证与运用一、2010年度首都市民价值观状况调查问卷二、调查方法和过程三、首都市民价值观状况调查与评价分析
    第五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的最终模型解释及使用说明一、模型架构的思路与方法二、最终模型的测量指标三、关于模型的使用说明
    第六章 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的运用前景与展望一、模型符合市民价值观研究的一般规律,拥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二、模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三、模型与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契合,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功效四、模型开放性研究空间充分,利于动态调整和延伸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