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程序的法理(上下卷)

刑事程序的法理(上下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1-08
版次: 1
ISBN: 9787100199391
定价: 2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875页
字数: 500千字
分类: 法律
41人买过
  • 《刑事程序的法理》一书集中了陈瑞华教授近二十年来学术研究的成果,是一部研究刑事诉讼理论的奠基之作。该书对刑事诉讼法学的范畴和体系、诉讼价值理论、诉讼构造理论、诉讼形态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合作性司法理论、辩护理论作出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该书的基本特点有三:
      一是注重刑事诉讼研究的概念化,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作者经过多年的学术耕耘,提出了多个得到法学界承认的概念和命题,如针对程序性违法现象,提出了系统的“程序性制裁理论”;根据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情况,提出了“案卷笔录中心主义”“新间接审理主义”“彻底的事实审”等理论命题;根据中国协商性司法改革的进展,提出了“私力合作模式”和“公力合作模式”的理论;针对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经验,提出了“独立辩护理论”“有效辩护理论”和“协同性辩护理论”;等等。这些概念和理论命题的提出,大大丰富了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对这一学科的长远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二是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从经验到理论”,强调理论来自于制度和实践,但又要到实践中得到验证。作者摒弃了“从西方到西方”的研究路径,注重研究中国问题,从中国的法制经验中发现规律,提炼出理论命题。
      三是具有问题意识,将诸多制度问题上升到理论问题。不拘泥于制度的建构和对策的提出,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陈瑞华,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主要研究兴趣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企业合规和程序法理论。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程序性制裁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司法体制改革导论》《刑事辩护的理念》《论法学研究方法》《刑事证据法》《企业合规基本理论》等。 上卷目次

    部分  范畴与方法

    章  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探索

    一、现代刑事诉论法学的产生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初步发展

    三、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反思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一、有别于法律概念的法学范畴

    二、刑事诉讼价值

    三、刑事诉讼目的

    四、刑事诉讼构造

    五、刑事诉讼阶段

    六、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七、刑事诉讼主体

    八、刑事诉讼职能

    九、刑事诉讼客体

    十、刑事诉讼行为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方法论问题

    ……

    第二部分  诉讼价值理论

    第四章  刑事诉讼价值导论

    第五章  程序正义理论

    第三部分  诉讼构造理论

    第六章  刑事诉讼构造导论

    第七章  刑事诉讼的横向构造模式

    第八章  刑事诉讼的纵向构造

    第九章  侦查中心主义

    第四部分  诉讼形态理论

    第十章  刑事之诉的类型和效力

    第十一章  刑事对物之诉的基本问题

    下卷目次

    第五部分  程序性制裁理论

    第十二章  程序性制裁的比较考察

    第十三章  程序性制裁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十四章  对非法侦查行为的程序性制裁

    第十五章  对非法审判行为的程序性制裁

    第六部分  基本原则

    第十六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七部分  合作性司法理论

    第十七章  合作性司法的兴起

    第十八章  刑事诉讼的公力合作模

    第十九章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

    第二十章  刑事诉讼的合规激励模

    第八部分  辩护理论

    第二十一章  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

    第二十二章  协同性辩护理

    第二十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辩护

    第二十四章  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模式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 内容简介:
    《刑事程序的法理》一书集中了陈瑞华教授近二十年来学术研究的成果,是一部研究刑事诉讼理论的奠基之作。该书对刑事诉讼法学的范畴和体系、诉讼价值理论、诉讼构造理论、诉讼形态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合作性司法理论、辩护理论作出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该书的基本特点有三:
      一是注重刑事诉讼研究的概念化,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作者经过多年的学术耕耘,提出了多个得到法学界承认的概念和命题,如针对程序性违法现象,提出了系统的“程序性制裁理论”;根据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情况,提出了“案卷笔录中心主义”“新间接审理主义”“彻底的事实审”等理论命题;根据中国协商性司法改革的进展,提出了“私力合作模式”和“公力合作模式”的理论;针对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经验,提出了“独立辩护理论”“有效辩护理论”和“协同性辩护理论”;等等。这些概念和理论命题的提出,大大丰富了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对这一学科的长远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二是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从经验到理论”,强调理论来自于制度和实践,但又要到实践中得到验证。作者摒弃了“从西方到西方”的研究路径,注重研究中国问题,从中国的法制经验中发现规律,提炼出理论命题。
      三是具有问题意识,将诸多制度问题上升到理论问题。不拘泥于制度的建构和对策的提出,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 作者简介:
    陈瑞华,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主要研究兴趣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企业合规和程序法理论。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程序性制裁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司法体制改革导论》《刑事辩护的理念》《论法学研究方法》《刑事证据法》《企业合规基本理论》等。
  • 目录:
    上卷目次

    部分  范畴与方法

    章  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探索

    一、现代刑事诉论法学的产生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初步发展

    三、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反思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一、有别于法律概念的法学范畴

    二、刑事诉讼价值

    三、刑事诉讼目的

    四、刑事诉讼构造

    五、刑事诉讼阶段

    六、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七、刑事诉讼主体

    八、刑事诉讼职能

    九、刑事诉讼客体

    十、刑事诉讼行为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方法论问题

    ……

    第二部分  诉讼价值理论

    第四章  刑事诉讼价值导论

    第五章  程序正义理论

    第三部分  诉讼构造理论

    第六章  刑事诉讼构造导论

    第七章  刑事诉讼的横向构造模式

    第八章  刑事诉讼的纵向构造

    第九章  侦查中心主义

    第四部分  诉讼形态理论

    第十章  刑事之诉的类型和效力

    第十一章  刑事对物之诉的基本问题

    下卷目次

    第五部分  程序性制裁理论

    第十二章  程序性制裁的比较考察

    第十三章  程序性制裁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十四章  对非法侦查行为的程序性制裁

    第十五章  对非法审判行为的程序性制裁

    第六部分  基本原则

    第十六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七部分  合作性司法理论

    第十七章  合作性司法的兴起

    第十八章  刑事诉讼的公力合作模

    第十九章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

    第二十章  刑事诉讼的合规激励模

    第八部分  辩护理论

    第二十一章  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

    第二十二章  协同性辩护理

    第二十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辩护

    第二十四章  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模式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