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23-01
版次: 1
ISBN: 9787519776435
定价: 6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1页
字数: 245.000千字
分类: 法律
  •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是中国民法典的核心问题,也是衡量中国民法典进步与完善的主要标杆。本书围绕私法的中国化和现代化两条主线,以私法学说、制度和案例等三个面向,从立法目的条款、国家政策、中介合同等具有特色的民商事制度阐述了私法的中国化路径与中国法立场,并从要物法律行为、沉默欺诈制度、优先股制度等私法制度论证了私法的现代化发展及回归,最后以私法经典案例的适用方法再次印证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两条主线。 :
    刘颖,1988年生,法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专家、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学术导师。从事民商法学和数字法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法律科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东方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哲社规划青年课题和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课题4项;分别两次荣获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一等奖(第九届和第十二届)、第二届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二等奖、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法学)一等奖等荣誉。
    第一章层累现象中的中国民法

    一、问题的提起

    二、民法中“层累现象”的构造与缘由

    (一)民法中“层累现象”的形成

    (二)民法中“层累现象”的缘由

    (三)小结

    三、民法中“层累现象”的表象与出路

    (一)民法中的“层累现象”的表象

    (二)民法中“层累现象”的出路

    (三)小结

    四、余论

    第二章立法目的条款的中国表达

    一、问题的提起

    二、关于民法典中是否设立立法目的条款的理论争议

    (一)民法典中设置立法目的条款的“反对说”

    (二)民法典中设置立法目的条款的“赞成说”

    (三)关于理论争议的检讨

    三、前民法典时代民事法律体系中立法目的条款的表达与实践

    (一)民事单行法中立法目的条款的文本表达

    (二)司法实践中立法目的条款运用的案例类型化

    四、民法典草案中的立法目的条款的反思

    (一)民法典草案中立法目的条款的比较与评析

    (二)民法典中立法目的条款设计的基本面向

    五、结语:简评《民法典》第1条

    第三章国家政策的历史贡献与法典回应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流变中的“国家政策”

    (一)国家政策成为非正式法律渊源的历史变迁

    (二)法律文本中的“国家政策”的变迁

    (三)民法中的“国家政策”之辨析

    (四)小结

    三、司法实践中的“国家政策”

    (一)国家政策在司法裁判适用中的定位

    (二)国家政策作为民事裁判中的考虑因素

    (三)国家政策在民事司法实践中的类型化

    (四)适用原《民法通则》第6条的几个误区

    (五)小结

    四、国家政策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思考

    第四章要物合同的变迁趋势及其现代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溯源:罗马法上要物契约的要物性

    (一)罗马法要物契约的类型以及要物性条件

    (二)罗马法要物契约要物性的理由

    三、发展:后世对罗马法要物合同中要物性的继受

    (一)要物性固守型:以《法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为代表

    (二)要物性否定型:以《瑞士债法典》为典型

    (三)要物性缓和型:以《德国民法典》为范例

    四、追问:要物合同中的“完成其他给付”存在与否?

    (一)债之发生上的要物合同

    (二)债之消灭上的要物合同

    (三)物权上的要物合同

    五、代结论:兼评“完成其他给付”应否纳入要物合同要物性

    第五章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现代回归

    一、问题的提起

    二、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混乱现象:指导案例17号遗留的纷争

    (一)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若干路径

    (二)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路径的理论剖析

    (三)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请求权基础的澄清

    三、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矫正:“天价豪车赔偿案”的贡献

    (一)天价豪车赔偿案的判决思路

    (二)天价豪车赔偿案的请求权基础

    (三)沉默欺诈的认定路径再探讨

    (四)“天价豪车赔偿案”的贡献:沉默欺诈认定路径的矫正

    四、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路径的回归

    (一)沉默欺诈的构成要件须以严格认定为原则

    (二)利益衡量在沉默欺诈认定中的妥当运用

    (三)厘清侵犯知情权与沉默欺诈之间的关系

    (四)界定告知义务范围:区分核心范围和边缘范围

    五、结语

    第六章居间合同的中国印记:变与不变

    一、居间合同的历史视角与法理基础

    (一)居间人角色的历史视角

    (二)居间合同的法理基础:信息不对称

    二、居间合同中居间人的谨慎审查义务

    (一)问题的提出:李彦东案的疑惑

    (二)居间人谨慎审查义务的合法性

    (三)居间人谨慎审查义务的标准与范围

    (四)居间人谨慎审查义务的法律后果:损害赔偿责任

    三、居间合同中的准用条款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上的争议与实务的分歧

    (三)合同法中的准用条款与类推适用

    (四)居间合同与委托合同的关系路径:适用、参照还是类推适用

    (五)居间合同类推适用委托合同的范围

    四、结语:居间合同的变与不变

    第七章优先股制度的中国路径与当代发展

    一、法律实验主义与优先股制度

    (一)何为法律实验主义

    (二)优先股作为公司法变革实验主义进路的优势

    二、法律实验主义进路下的中国优先股基本结构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先股制度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优先股制度

    三、优先股作为实验主义进路的两个阶段

    (一)1993年颁布《公司法》以前的优先股实验时期

    (二)2013年以来的优先股实验主义路径

    四、法律实验主义进路中优先股制度变革的国家主义色彩

    (一)国家主义色彩的宏观考察:国家政策试点为导向

    (二)国家主义色彩的微观考察:强制性规范

    (三)国家主义色彩的后遗症:变革中的保守主义

    五、优先股制度变革与中国公司法的趋同与存续问题

    (一)中国公司法治理和制度的趋同抑或存续

    (二)趋同化视野下中国优先股制度的差异性

    六、小结

    第八章私法案例方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

    一、家事法中隔代探望权问题的现代回应

    (一)事实概要

    (二)判决结果

    (三)案例评析

    二、北京流浪猫案的请求权规范解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案一审法院判决的请求权基础检讨

    (三)二审法院判决的请求权基础检讨

    (四)结语

    三、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及其效力问题

    (一)应收账款出质的登记设立及其效力

    (二)应收账款出质的登记期限及其效力

    (三)应收账款出质的通知义务及其效力

    (四)应收账款质押的优先受偿形式

    四、在建工程抵押与房地一体原则的适用

    (一)事实概要

    (二)裁判要旨

    (三)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是中国民法典的核心问题,也是衡量中国民法典进步与完善的主要标杆。本书围绕私法的中国化和现代化两条主线,以私法学说、制度和案例等三个面向,从立法目的条款、国家政策、中介合同等具有特色的民商事制度阐述了私法的中国化路径与中国法立场,并从要物法律行为、沉默欺诈制度、优先股制度等私法制度论证了私法的现代化发展及回归,最后以私法经典案例的适用方法再次印证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两条主线。
  • 作者简介:
    :
    刘颖,1988年生,法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专家、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学术导师。从事民商法学和数字法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法律科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东方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哲社规划青年课题和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课题4项;分别两次荣获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一等奖(第九届和第十二届)、第二届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二等奖、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法学)一等奖等荣誉。
  • 目录:
    第一章层累现象中的中国民法

    一、问题的提起

    二、民法中“层累现象”的构造与缘由

    (一)民法中“层累现象”的形成

    (二)民法中“层累现象”的缘由

    (三)小结

    三、民法中“层累现象”的表象与出路

    (一)民法中的“层累现象”的表象

    (二)民法中“层累现象”的出路

    (三)小结

    四、余论

    第二章立法目的条款的中国表达

    一、问题的提起

    二、关于民法典中是否设立立法目的条款的理论争议

    (一)民法典中设置立法目的条款的“反对说”

    (二)民法典中设置立法目的条款的“赞成说”

    (三)关于理论争议的检讨

    三、前民法典时代民事法律体系中立法目的条款的表达与实践

    (一)民事单行法中立法目的条款的文本表达

    (二)司法实践中立法目的条款运用的案例类型化

    四、民法典草案中的立法目的条款的反思

    (一)民法典草案中立法目的条款的比较与评析

    (二)民法典中立法目的条款设计的基本面向

    五、结语:简评《民法典》第1条

    第三章国家政策的历史贡献与法典回应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流变中的“国家政策”

    (一)国家政策成为非正式法律渊源的历史变迁

    (二)法律文本中的“国家政策”的变迁

    (三)民法中的“国家政策”之辨析

    (四)小结

    三、司法实践中的“国家政策”

    (一)国家政策在司法裁判适用中的定位

    (二)国家政策作为民事裁判中的考虑因素

    (三)国家政策在民事司法实践中的类型化

    (四)适用原《民法通则》第6条的几个误区

    (五)小结

    四、国家政策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思考

    第四章要物合同的变迁趋势及其现代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溯源:罗马法上要物契约的要物性

    (一)罗马法要物契约的类型以及要物性条件

    (二)罗马法要物契约要物性的理由

    三、发展:后世对罗马法要物合同中要物性的继受

    (一)要物性固守型:以《法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为代表

    (二)要物性否定型:以《瑞士债法典》为典型

    (三)要物性缓和型:以《德国民法典》为范例

    四、追问:要物合同中的“完成其他给付”存在与否?

    (一)债之发生上的要物合同

    (二)债之消灭上的要物合同

    (三)物权上的要物合同

    五、代结论:兼评“完成其他给付”应否纳入要物合同要物性

    第五章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现代回归

    一、问题的提起

    二、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混乱现象:指导案例17号遗留的纷争

    (一)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若干路径

    (二)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路径的理论剖析

    (三)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请求权基础的澄清

    三、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矫正:“天价豪车赔偿案”的贡献

    (一)天价豪车赔偿案的判决思路

    (二)天价豪车赔偿案的请求权基础

    (三)沉默欺诈的认定路径再探讨

    (四)“天价豪车赔偿案”的贡献:沉默欺诈认定路径的矫正

    四、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路径的回归

    (一)沉默欺诈的构成要件须以严格认定为原则

    (二)利益衡量在沉默欺诈认定中的妥当运用

    (三)厘清侵犯知情权与沉默欺诈之间的关系

    (四)界定告知义务范围:区分核心范围和边缘范围

    五、结语

    第六章居间合同的中国印记:变与不变

    一、居间合同的历史视角与法理基础

    (一)居间人角色的历史视角

    (二)居间合同的法理基础:信息不对称

    二、居间合同中居间人的谨慎审查义务

    (一)问题的提出:李彦东案的疑惑

    (二)居间人谨慎审查义务的合法性

    (三)居间人谨慎审查义务的标准与范围

    (四)居间人谨慎审查义务的法律后果:损害赔偿责任

    三、居间合同中的准用条款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上的争议与实务的分歧

    (三)合同法中的准用条款与类推适用

    (四)居间合同与委托合同的关系路径:适用、参照还是类推适用

    (五)居间合同类推适用委托合同的范围

    四、结语:居间合同的变与不变

    第七章优先股制度的中国路径与当代发展

    一、法律实验主义与优先股制度

    (一)何为法律实验主义

    (二)优先股作为公司法变革实验主义进路的优势

    二、法律实验主义进路下的中国优先股基本结构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先股制度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优先股制度

    三、优先股作为实验主义进路的两个阶段

    (一)1993年颁布《公司法》以前的优先股实验时期

    (二)2013年以来的优先股实验主义路径

    四、法律实验主义进路中优先股制度变革的国家主义色彩

    (一)国家主义色彩的宏观考察:国家政策试点为导向

    (二)国家主义色彩的微观考察:强制性规范

    (三)国家主义色彩的后遗症:变革中的保守主义

    五、优先股制度变革与中国公司法的趋同与存续问题

    (一)中国公司法治理和制度的趋同抑或存续

    (二)趋同化视野下中国优先股制度的差异性

    六、小结

    第八章私法案例方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

    一、家事法中隔代探望权问题的现代回应

    (一)事实概要

    (二)判决结果

    (三)案例评析

    二、北京流浪猫案的请求权规范解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案一审法院判决的请求权基础检讨

    (三)二审法院判决的请求权基础检讨

    (四)结语

    三、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及其效力问题

    (一)应收账款出质的登记设立及其效力

    (二)应收账款出质的登记期限及其效力

    (三)应收账款出质的通知义务及其效力

    (四)应收账款质押的优先受偿形式

    四、在建工程抵押与房地一体原则的适用

    (一)事实概要

    (二)裁判要旨

    (三)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的体系与原则
[奥地利]弗朗茨·比德林斯基(Franz Bydlinski)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第22辑第2卷总第44卷)
易继明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第21辑第2卷总第42卷)
作者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研究
麻昌华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第22辑第1卷总第43卷)
易继明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历史引论
[比利时]R.C.范·卡内冈(R.C.Van Caenegem)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中的生育权
李倩 著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陈文 著;杨震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的国际统一和判决的全球流通:国际私法与比较法论集
徐国建 著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第21辑.第1卷(总第41卷)
易继明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第23辑第1卷总第45卷)
作者
私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学说、制度与案例
私法(第23辑第2卷总第46卷)
编者:易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