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2019-06
版次: 1
ISBN: 9787536088306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2页
分类: 文学
12人买过
  •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
      新文学的发生、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与文学教育密不可分。传统的“启蒙”话语和教育方式伴随20世纪初剧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变革,《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以“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互动为题,探讨校园教育对新文化传播、新文学的创作及研究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视角独特,有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新诗作为白话文学的代表进入教育过程,借助教育的传播媒介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育情境中的新诗创作、讲述、批评及学术研究开拓了新诗的艺术高度和理论主张,持续拓展艺术性探索和社会性意义。这一研究将改变以往着重对诗歌本体研究的思路,以历史眼光,从现代诗歌教育的角度看新诗的发展与传播,还原教育情境中诗歌的接受语境,通过对教育过程和从教者的具体研究,分析诗歌进入教育机制产生的教学与创作的互动关系和文化意义。《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的研究注重回到历史现场,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开掘诗歌与教育的相互关联,在论证新诗进入教育空间意义的同时,反观诗歌教育对于诗歌观念的影响,深刻分析教育情境对于诗歌创作、批评与文学史的特别价值。 李俊杰,男,1985年4月生于江苏扬州。201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学术月刊》《现代中文学刊》《当代文坛》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多部学术著作的编著,其中包括《中国当代诗学流变史》《民国文学讨论集》《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的对话》《东北抗日文学大系·诗歌卷》等,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 绪论:教育视域下的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 编  新诗介入文学教育机会与可能章  “教育”理想与新诗的契机 /  节  思想启蒙理想与教育途径 /  第二节  从教者、教科书与新诗的机会 /  第三节  《谈新诗》的教育学意义 /  第四节  初期白话诗的教育功能:与思想启蒙合流 /  第二章  新诗与新文学教育的互相拓展 /  节  从语言样本到精神样本 /  第二节  校园新诗情境与诗歌艺术发展 /  第三节  课堂讲述与新诗的历史认知 /  第二编  教育对新诗发展的促进第三章  教育情境与新诗创作与理论的发展 /  节  校园诗人群体的创作与新诗的进步 /  第二节  教育需求与现代解诗学的发生 /  第三节  教学意义中的新诗史写作 /  第四章  诗歌教育意义上的“新”与“旧” /  节  因时而变体:“前见”的瓦解与观念的重构 /  第二节  新旧之对峙:从文化理念到教育观念 /  第三节  对立与沟通:教育情境中的新旧融合 /  第三编  个案与诗歌教育研究视角的延展第五章  个人、地域与时间:诗歌教育案例三则 /  节  孙俍工的诗歌教育与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向 /  第二节  现实经验中的自我教育:东北抗战时期的学生诗歌 /  第三节  超越时间的诗歌继承:胡风诗歌中的“鲁迅经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补记 /
  • 内容简介: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
      新文学的发生、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与文学教育密不可分。传统的“启蒙”话语和教育方式伴随20世纪初剧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变革,《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以“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互动为题,探讨校园教育对新文化传播、新文学的创作及研究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视角独特,有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新诗作为白话文学的代表进入教育过程,借助教育的传播媒介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育情境中的新诗创作、讲述、批评及学术研究开拓了新诗的艺术高度和理论主张,持续拓展艺术性探索和社会性意义。这一研究将改变以往着重对诗歌本体研究的思路,以历史眼光,从现代诗歌教育的角度看新诗的发展与传播,还原教育情境中诗歌的接受语境,通过对教育过程和从教者的具体研究,分析诗歌进入教育机制产生的教学与创作的互动关系和文化意义。《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的研究注重回到历史现场,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开掘诗歌与教育的相互关联,在论证新诗进入教育空间意义的同时,反观诗歌教育对于诗歌观念的影响,深刻分析教育情境对于诗歌创作、批评与文学史的特别价值。
  • 作者简介:
    李俊杰,男,1985年4月生于江苏扬州。201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学术月刊》《现代中文学刊》《当代文坛》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多部学术著作的编著,其中包括《中国当代诗学流变史》《民国文学讨论集》《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的对话》《东北抗日文学大系·诗歌卷》等,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
  • 目录:
    绪论:教育视域下的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 编  新诗介入文学教育机会与可能章  “教育”理想与新诗的契机 /  节  思想启蒙理想与教育途径 /  第二节  从教者、教科书与新诗的机会 /  第三节  《谈新诗》的教育学意义 /  第四节  初期白话诗的教育功能:与思想启蒙合流 /  第二章  新诗与新文学教育的互相拓展 /  节  从语言样本到精神样本 /  第二节  校园新诗情境与诗歌艺术发展 /  第三节  课堂讲述与新诗的历史认知 /  第二编  教育对新诗发展的促进第三章  教育情境与新诗创作与理论的发展 /  节  校园诗人群体的创作与新诗的进步 /  第二节  教育需求与现代解诗学的发生 /  第三节  教学意义中的新诗史写作 /  第四章  诗歌教育意义上的“新”与“旧” /  节  因时而变体:“前见”的瓦解与观念的重构 /  第二节  新旧之对峙:从文化理念到教育观念 /  第三节  对立与沟通:教育情境中的新旧融合 /  第三编  个案与诗歌教育研究视角的延展第五章  个人、地域与时间:诗歌教育案例三则 /  节  孙俍工的诗歌教育与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向 /  第二节  现实经验中的自我教育:东北抗战时期的学生诗歌 /  第三节  超越时间的诗歌继承:胡风诗歌中的“鲁迅经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补记 /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创作与欣赏
李桂春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唱响生活
师雁平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与科普·诗歌中的食物
韩玉龙 编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翻译研究:互文性想象与创造性忠实
罗怀宇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与科普·诗歌中的建筑
隋忠静 编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名物百例
扬之水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与想象:爱默生诗集
黄宗英 编译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风赏·云锦天章
娜仁琪琪格 主编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的影像传播研究
梁笑梅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维新:新时代之新
李少君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翻译论(文明互鉴与现代中国丛书)
王东风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诗歌中的书法史
蔡显良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民国文学讨论集·第二辑
李俊杰 编;李怡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滨水空间产城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
李俊杰;陈波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岩质边坡滚石机理与非连续变形分析
李俊杰、刘国阳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雪落有声
李俊杰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徽商·徽州·族谱---明清家训研究:明清族谱之家训研究
李俊杰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对优势特色产业的影响研究
李俊杰、李建平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中国茶品鉴图典
李俊杰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族自治州发展评估与同步小康研究
李俊杰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基础项目教程
李俊杰、谢志明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不止性感 唯美人像摄影技法与赏析(全彩)
李俊杰Dicky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三国人物与九型人格
李俊杰 著
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杜甫诗隶书全抄16开线装 全一函十二册
李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