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9-05
版次: 1
ISBN: 9787030607270
定价: 1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16页
字数: 33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人买过
  •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基于页岩气储层静动态一体化评价的理念,以页岩储层评价为核心,系统阐述了页岩储层评价的地质和工程方法,包括:开发地质评价、测井地质评价、压前先导性评价、多重介质数值模拟和动态分析等。在内容安排上,先介绍了室内物性测试和测井物性解释方法的基本原理,再重点介绍了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在页岩气气藏工程领域的新技术与发展。 目录

    前言
    第1章 页岩气藏地质评价与分析 1
    1.1 有机地球化学评价指标 1
    1.1.1 有机质类型 1
    1.1.2 有机质丰度 2
    1.1.3 有机质成熟度 6
    1.2 页岩脆性特征评价 9
    1.2.1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 10
    1.2.2 脆性指数计算 12
    1.3 页岩孔隙度测试与分析 13
    1.3.1 页岩孔隙度的定义 13
    1.3.2 页岩孔隙度测试的影响因素 14
    1.3.3 氦气法孔隙度测试原理 19
    1.3.4 饱和液体法测试原理 21
    1.4 页岩渗透率测试与分析 23
    1.4.1 页岩微观渗流机理 23
    1.4.2 页岩等效液测渗透率与微观孔隙结构的关系 26
    1.4.3 柱塞样脉冲衰减法测试与分析 26
    1.4.4 岩屑脉冲衰减法测试与分析 30
    1.4.5 脱气法测试与分析 34
    1.5 页岩孔隙结构评价 36
    1.5.1 表征页岩微观结构的压汞法 36
    1.5.2 表征页岩微观结构的等温吸附法 40
    1.6 吸附模型及吸附气量计算 46
    1.6.1 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 46
    1.6.2 朗缪尔(Langmuir)吸附模型 49
    1.6.3 D-R吸附模型 49
    1.6.4 页岩储层吸附气量较正计算 50
    1.7 页岩储层综合评价 51
    1.7.1 页岩储层的分类评价 51
    1.7.2 海相页岩气评价标准 55
    1.7.3 陆相与海陆过渡相储层评价 56
    第2章 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59
    2.1 常规测井解释 59
    2.1.1 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60
    2.1.2 孔隙度测井解释 63
    2.1.3 TOC测井解释 65
    2.1.4 饱和度测井解释 70
    2.2 偶极声波测井解释 71
    2.2.1 偶极声波资料解释 71
    2.2.2 页岩的VTI力学模型 74
    2.2.3 页岩水平井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76
    2.2.4 页岩直井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77
    2.3 元素测井解释 78
    2.3.1 脉冲中子测试理论基础 78
    2.3.2 解释原理与分析方法 81
    2.4 核磁共振测井解释 87
    2.4.1 NMR理论基础 87
    2.4.2 核磁孔隙度测试与分析 89
    2.4.3 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解释 95
    2.5 页岩的多矿物测井解释 99
    2.5.1 双水模型理论基础 99
    2.5.2 基于双水模型的电阻(导)率方程 101
    2.5.3 测井解释的体积模型 103
    第3章 泥页岩异常高压机理与分析 106
    3.1 地应力基础理论 106
    3.2 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107
    3.2.1 符合加载过程的异常高压作用机制 109
    3.2.2 符合卸载过程的异常高压作用机制 111
    3.2.3 成岩过程中的异常高压作用机制 112
    3.3 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判别方法 114
    3.3.1 判别原理与方法 114
    3.3.2 常见异常高压机理的综合识别 115
    3.4 异常高压的测井计算方法 119
    3.4.1 建立泥岩正常压实趋势线 119
    3.4.2 等有效应力方法 120
    3.4.3 Eaton方法 121
    3.4.4 Bowers方法 121
    3.4.5 基于孔隙度的计算方法 123
    3.5 钻井参数计算法 124
    第4章 页岩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126
    4.1 页岩气储层压裂前先导性评价 126
    4.1.1 页岩压裂缝类型 126
    4.1.2 可压性室内评价方法 128
    4.1.3 诊断性压裂注入测试 129
    4.1.4 可压性评价新方法 136
    4.2 支撑剂评价与选择 137
    4.2.1 常用支撑剂类型 137
    4.2.2 支撑剂评价方法 139
    4.2.3 特殊支撑剂 142
    4.3 压裂液体系 144
    4.3.1 滑溜水压裂液体系 144
    4.3.2 线性胶压裂液体系 147
    4.3.3 液化石油气压裂液体系 147
    4.4 压裂工艺技术 148
    4.4.1 易钻桥塞分段压裂 148
    4.4.2 连续油管无限级压裂 149
    4.4.3 同步压裂技术 149
    4.4.4 拉链式压裂和两部跳压裂 150
    4.4.5 高速通道压裂 150
    4.5 压裂裂缝监测 151
    4.5.1 压裂裂缝监测方法 151
    4.5.2 压裂裂缝监测应用实例 152
    4.6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 153
    第5章 页岩气藏数值模拟理论与应用 156
    5.1 页岩气藏数值模拟理论 156
    5.1.1 数理方程基础 156
    5.1.2 地下流体相态 158
    5.1.3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162
    5.1.4 数值模拟软件对比 163
    5.2 Eclipse E300数值模拟软件应用 165
    5.2.1 多重孔隙度模型数值网格设置 165
    5.2.2 页岩气藏模拟的常用关键词 167
    5.2.3 数模文件构建 174
    第6章 页岩气藏动态分析 180
    6.1 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 180
    6.1.1 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阶段 180
    6.1.2 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 181
    6.1.3 渗流模型适用条件分析 182
    6.2 Arps产量递减曲线分析 185
    6.2.1 Arps产量递减分析理论 185
    6.2.2 压裂水平井的递减特征 186
    6.3 Duong递减模型分析 187
    6.3.1 Duong模型基本参数 187
    6.3.2 递减分析的步骤 188
    6.4 扩展指数模型(SEPD)分析 189
    6.4.1 SEPD模型基本参数 189
    6.4.2 递减分析的步骤 190
    6.5 页岩气藏物质平衡分析原理 190
    6.5.1 吸附气储量计算 191
    6.5.2 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构建 191
    6.6 含气量现场测试与评价 193
    6.6.1 现场测试含气量的理论基础 193
    6.6.2 USBM法计算损失气量 195
    6.6.3 史威法计算损失气量 196
    6.6.4 曲线拟合法计算损失气量 197
    参考文献 198
    附录 205
  • 内容简介: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基于页岩气储层静动态一体化评价的理念,以页岩储层评价为核心,系统阐述了页岩储层评价的地质和工程方法,包括:开发地质评价、测井地质评价、压前先导性评价、多重介质数值模拟和动态分析等。在内容安排上,先介绍了室内物性测试和测井物性解释方法的基本原理,再重点介绍了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在页岩气气藏工程领域的新技术与发展。
  •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页岩气藏地质评价与分析 1
    1.1 有机地球化学评价指标 1
    1.1.1 有机质类型 1
    1.1.2 有机质丰度 2
    1.1.3 有机质成熟度 6
    1.2 页岩脆性特征评价 9
    1.2.1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 10
    1.2.2 脆性指数计算 12
    1.3 页岩孔隙度测试与分析 13
    1.3.1 页岩孔隙度的定义 13
    1.3.2 页岩孔隙度测试的影响因素 14
    1.3.3 氦气法孔隙度测试原理 19
    1.3.4 饱和液体法测试原理 21
    1.4 页岩渗透率测试与分析 23
    1.4.1 页岩微观渗流机理 23
    1.4.2 页岩等效液测渗透率与微观孔隙结构的关系 26
    1.4.3 柱塞样脉冲衰减法测试与分析 26
    1.4.4 岩屑脉冲衰减法测试与分析 30
    1.4.5 脱气法测试与分析 34
    1.5 页岩孔隙结构评价 36
    1.5.1 表征页岩微观结构的压汞法 36
    1.5.2 表征页岩微观结构的等温吸附法 40
    1.6 吸附模型及吸附气量计算 46
    1.6.1 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 46
    1.6.2 朗缪尔(Langmuir)吸附模型 49
    1.6.3 D-R吸附模型 49
    1.6.4 页岩储层吸附气量较正计算 50
    1.7 页岩储层综合评价 51
    1.7.1 页岩储层的分类评价 51
    1.7.2 海相页岩气评价标准 55
    1.7.3 陆相与海陆过渡相储层评价 56
    第2章 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59
    2.1 常规测井解释 59
    2.1.1 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60
    2.1.2 孔隙度测井解释 63
    2.1.3 TOC测井解释 65
    2.1.4 饱和度测井解释 70
    2.2 偶极声波测井解释 71
    2.2.1 偶极声波资料解释 71
    2.2.2 页岩的VTI力学模型 74
    2.2.3 页岩水平井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76
    2.2.4 页岩直井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77
    2.3 元素测井解释 78
    2.3.1 脉冲中子测试理论基础 78
    2.3.2 解释原理与分析方法 81
    2.4 核磁共振测井解释 87
    2.4.1 NMR理论基础 87
    2.4.2 核磁孔隙度测试与分析 89
    2.4.3 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解释 95
    2.5 页岩的多矿物测井解释 99
    2.5.1 双水模型理论基础 99
    2.5.2 基于双水模型的电阻(导)率方程 101
    2.5.3 测井解释的体积模型 103
    第3章 泥页岩异常高压机理与分析 106
    3.1 地应力基础理论 106
    3.2 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107
    3.2.1 符合加载过程的异常高压作用机制 109
    3.2.2 符合卸载过程的异常高压作用机制 111
    3.2.3 成岩过程中的异常高压作用机制 112
    3.3 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判别方法 114
    3.3.1 判别原理与方法 114
    3.3.2 常见异常高压机理的综合识别 115
    3.4 异常高压的测井计算方法 119
    3.4.1 建立泥岩正常压实趋势线 119
    3.4.2 等有效应力方法 120
    3.4.3 Eaton方法 121
    3.4.4 Bowers方法 121
    3.4.5 基于孔隙度的计算方法 123
    3.5 钻井参数计算法 124
    第4章 页岩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126
    4.1 页岩气储层压裂前先导性评价 126
    4.1.1 页岩压裂缝类型 126
    4.1.2 可压性室内评价方法 128
    4.1.3 诊断性压裂注入测试 129
    4.1.4 可压性评价新方法 136
    4.2 支撑剂评价与选择 137
    4.2.1 常用支撑剂类型 137
    4.2.2 支撑剂评价方法 139
    4.2.3 特殊支撑剂 142
    4.3 压裂液体系 144
    4.3.1 滑溜水压裂液体系 144
    4.3.2 线性胶压裂液体系 147
    4.3.3 液化石油气压裂液体系 147
    4.4 压裂工艺技术 148
    4.4.1 易钻桥塞分段压裂 148
    4.4.2 连续油管无限级压裂 149
    4.4.3 同步压裂技术 149
    4.4.4 拉链式压裂和两部跳压裂 150
    4.4.5 高速通道压裂 150
    4.5 压裂裂缝监测 151
    4.5.1 压裂裂缝监测方法 151
    4.5.2 压裂裂缝监测应用实例 152
    4.6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 153
    第5章 页岩气藏数值模拟理论与应用 156
    5.1 页岩气藏数值模拟理论 156
    5.1.1 数理方程基础 156
    5.1.2 地下流体相态 158
    5.1.3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162
    5.1.4 数值模拟软件对比 163
    5.2 Eclipse E300数值模拟软件应用 165
    5.2.1 多重孔隙度模型数值网格设置 165
    5.2.2 页岩气藏模拟的常用关键词 167
    5.2.3 数模文件构建 174
    第6章 页岩气藏动态分析 180
    6.1 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 180
    6.1.1 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阶段 180
    6.1.2 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 181
    6.1.3 渗流模型适用条件分析 182
    6.2 Arps产量递减曲线分析 185
    6.2.1 Arps产量递减分析理论 185
    6.2.2 压裂水平井的递减特征 186
    6.3 Duong递减模型分析 187
    6.3.1 Duong模型基本参数 187
    6.3.2 递减分析的步骤 188
    6.4 扩展指数模型(SEPD)分析 189
    6.4.1 SEPD模型基本参数 189
    6.4.2 递减分析的步骤 190
    6.5 页岩气藏物质平衡分析原理 190
    6.5.1 吸附气储量计算 191
    6.5.2 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构建 191
    6.6 含气量现场测试与评价 193
    6.6.1 现场测试含气量的理论基础 193
    6.6.2 USBM法计算损失气量 195
    6.6.3 史威法计算损失气量 196
    6.6.4 曲线拟合法计算损失气量 197
    参考文献 198
    附录 205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气田排水采气及优化决策技术
何祖清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气革命:走向繁荣的企业和即将消失的产业
[日]财部诚一(Seiichi Takarabe)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油岩心工业CT扫描图解--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典型井为例(精)
梁晓伟、冯胜斌、淡卫东、尤源、辛红刚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储层四维地应力及加密井压裂理论
朱海燕;唐煊赫;李扬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气分析测试技术及地质评价方法与应用
李大华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断裂行为的各向异性研究
衡帅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油水平井钻完井技术与实践/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丛书
石道涵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文集(精)
董莎 编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气解吸-扩散-渗流的多尺度传输机理研究
刘建军;张伯虎;裴桂红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与实践
编者:张矿生//陆红军//刘汉斌//唐梅荣|责编:何丽萍//张倩//王宝刚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气吸附、扩散、渗流与储层伤害
王瑞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页岩气开发环境负荷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著;李翔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胡同智造关于设计方法的教学实践
杨宇、韩文强、崔冬晖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无人机模拟飞行及操控技术
杨宇、陈明 编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机械故障诊断的变量预测模式识别方法
杨宇、潘海洋、程军圣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数字电视演播室技术
杨宇、张亚娜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基础英语(上)
杨宇、张璐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气藏动态储量计算原理
杨宇、孙晗森、彭小东、吴翔、张凤东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煤层气藏工程
杨宇、孙晗森、刘世界、陈万钢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试井分析
杨宇、张凤东、孙晗森 编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机械故障信号的广义解调时频分析
杨宇、程军圣 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温病学
杨宇、陈文慧 著;杨宇、陈文慧 编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新概念Delphi7教程
杨宇、张莉 编著
页岩气藏开发评价技术
计算机办公应用培训教程.下册.Office 2003
杨宇、张宇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