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0.4-2012.9)
2017-11
版次: 1
ISBN: 9787309133547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1页
字数: 27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1人买过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采用了编年史的体例,比较详尽地记录了从2000年4月(原复旦大学和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至2012年9月(复旦大学宣布组建新的上海医学院,实行对医学教育全面统筹管理)期间“上海医学院”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党群活动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和发展过程。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医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管理架构、管理功能和范围有所不同(此点可以在文中的架构图上明确看出),因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反映的史实是随着上述变化同步记录的。显然,由于管理架构的不断调整以及随后的人员变迁,要完整地记录和反映跨越10余年的史实并非易事,感谢上海医学院党委办公室在程刚老师的领导下从2007年即开始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感谢参与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编写工作的编写组全体成员不懈的努力,使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顺利完成,避免了在不经意间遗失这段历史。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贯穿的历史时期是两校合并的初始阶段,即所谓“磨合期”。磨合势必不如蜜月般的幸福,但是医学教育在此期间依然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得益于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土壤,在复旦大学的百花园里盛放着灿烂的花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中呈现的各项成果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史实。
      众所周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只是记录和反映史实,并不对历史进行评价。关心学校发展的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可以通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了解医学教育发展的轨迹,各自评价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毋庸置疑,原上海医科大学作为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曾经有过73年辉煌的历史。期间历经艰难险阻,但是医学教育的内在整体性从无碎裂,基础医学与临床的结合,临床医学与药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学等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学校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医学教育之树的生命源泉。相信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共存的沃土上继续生发的医学之树,必然会继续结出累累硕果。当然,如果将这棵大树肢解拆离,将枝干树叶掺和播撒到土壤中,也是一种融合的方式,或许也有肥田的功效。复旦大学在2012年9月宣布重新组建上海医学院的时候,已经明确将尊重医学教育的整体性,将遵循“大医口”的理念,对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学实行统筹管理。希望此后的历史发展能够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亲爱的母校能够成为参天大树,耸立于国际一流大学之林。 序
    前言
    编写说明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附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采用了编年史的体例,比较详尽地记录了从2000年4月(原复旦大学和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至2012年9月(复旦大学宣布组建新的上海医学院,实行对医学教育全面统筹管理)期间“上海医学院”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党群活动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和发展过程。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医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管理架构、管理功能和范围有所不同(此点可以在文中的架构图上明确看出),因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反映的史实是随着上述变化同步记录的。显然,由于管理架构的不断调整以及随后的人员变迁,要完整地记录和反映跨越10余年的史实并非易事,感谢上海医学院党委办公室在程刚老师的领导下从2007年即开始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感谢参与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编写工作的编写组全体成员不懈的努力,使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顺利完成,避免了在不经意间遗失这段历史。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贯穿的历史时期是两校合并的初始阶段,即所谓“磨合期”。磨合势必不如蜜月般的幸福,但是医学教育在此期间依然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得益于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土壤,在复旦大学的百花园里盛放着灿烂的花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中呈现的各项成果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史实。
      众所周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只是记录和反映史实,并不对历史进行评价。关心学校发展的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可以通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了解医学教育发展的轨迹,各自评价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毋庸置疑,原上海医科大学作为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曾经有过73年辉煌的历史。期间历经艰难险阻,但是医学教育的内在整体性从无碎裂,基础医学与临床的结合,临床医学与药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学等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学校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医学教育之树的生命源泉。相信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共存的沃土上继续生发的医学之树,必然会继续结出累累硕果。当然,如果将这棵大树肢解拆离,将枝干树叶掺和播撒到土壤中,也是一种融合的方式,或许也有肥田的功效。复旦大学在2012年9月宣布重新组建上海医学院的时候,已经明确将尊重医学教育的整体性,将遵循“大医口”的理念,对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学实行统筹管理。希望此后的历史发展能够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亲爱的母校能够成为参天大树,耸立于国际一流大学之林。
  • 目录:

    前言
    编写说明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附录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
复旦大学年鉴(2015)
《复旦大学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者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2007年7月(总第四集)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编委会 编;陈永强、尹玉杰 主编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
复旦大学档案馆藏名人手札选。续集
《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名人手札選》编辑委员会 编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2004年12月(总第三集)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编委会 编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2001年9月刊·总第一期)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编委会 编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
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名人手札选
《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名人手札選》编辑委员会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