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宏微观架构的经济学

告别宏微观架构的经济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1
版次: 1
ISBN: 9787519602031
定价: 86.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经济
6人买过
  • 本书*的特色首先是改变了有经济学以来的经济学理论框架,无论是凯恩斯之前的古典、新古典,还是凯恩斯之后的宏微观,本书架构均与其大不同,直接从“大自然、资源”这些*基础*实在的概念入笔,在阐述了归纳为经济学四大基础规律之后,将经济学体系分为“增长的财富创造过程”及“财富分布的偏态与正态两种状态下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三篇,*后提出建设“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可作为领域“基础上的“财富持续增长、民众自由幸福”社会的变迁路径原则。这种体系与常见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巨大乃至本质的区别。 廖博谛,原名廖晓昉,经济学博士(南昌大学及暨南大学),并在深圳发展银行、湘财证券、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工作过,现为独立社会经济学研究者。围绕着这本经济学,已经撰写了“哲法学”“分权制衡理论与实务”等书,并正开展之相关的历史、小说等方面的著述,以努力完成一个理论体系。  已经完成的作品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的版权认证。 第一篇经济的基础规律第一章自然与人类一、大自然二、自然资源及其可用性、差异性三、自然资源与人的生存、享受四、人类的智慧与智慧化劳动及其差异性五、生产资源及其差异性六、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与人类可享用的财富及其差异性七、资源的差异性:质量分级与优良资源的有限性本章小结第二章人类与人一、人类及人的特点二、人类的需求:层次及差异性三、人类争夺占有优良资源倾向的定理四、人类个体之间的禀赋差异性五、理性经济人、理性与有限理性(一)理性经济人概念及非假设的客观存在(二)理性、有限理性与理性经济人的联系与区别六、人类可享用财富与货币、收入第三章人类的智慧化劳动与资源的结合、增长的财富第四章经济基础的四个规律第一节为什么是经济的基础规律而不是假设?第二节第一至第四经济基础规律综述第二至四章小结

    第二篇增长的财富创造过程第一章财富增长过程的基础概念及观点第一节人的劳动一、劳动的定义二、劳动的分类,社会有效劳动与社会无效劳动三、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熟练度、劳动复杂度四、劳动与运动的区别第二节效用与商品的效用一、效用与商品效用的概念二、商品效用的计量方式: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三、基数效用论中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概念四、效用的计量是客观存在的第三节产品、待销售商品与商品的概念与区分第四节商品价值与价格一、关于商品价值与价格的探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二、劳动价值论的观点1?劳动价值论是第四经济基础规律自然形成的一种观点2?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观点3?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观点三、效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1?效用价值论是第四经济基础规律需满足人的需求而自然形成的一种观点2?效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3?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四、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分歧辨析五、效用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六、为什么没有“资源价值论”?第五节货币一、货币曾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货币的发展演变史1?物物交换时代:以双方都能接受的物品促成交换2?金属货币时代3?金银货币时代(1)银本位(2)金银复本位制(3)金币本位制(4)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4?纸币时代(1)与黄金自由兑换的纸币流通时代(2)不兑现本位及纸币本位制时代5?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时代三、货币的职能作用1?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交换媒介)职能3?货币贮藏职能与纸币的储存职能4?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第六节资源占有的结构、判断标准与阶级性的恒在一、资源占有的结构化表现及制度强化二、阶级的定义与划分、阶级性的恒在三、判断真实地占有资源的两个标准第七节产权清晰界定与资源、财富的占有一、产权清晰界定的制度是财富增长的坚实平台二、科学与完善的产权制度可以发挥的作用三、明晰产权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基础四、产权的概念分类第八节劳动分工:四大规律作用的必然产物一、四大经济基础规律作用下,创造满足人类需求的价值效用机制是促进社会分工的内在机制二、劳动分工的好处三、劳动分工的分类及知识分工、社会分工四、批判与反对劳动分工的理论观点五、劳动分工理论的最新发展:劳动分工带来规模报酬递增本章小结第二章人类需求的扩展、商品效用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分析第一节效用、偏好与需求的扩展一、效用与偏好二、人类需求的扩展三、弹性概念与人类需求扩展的弹性第二节商品的效用价值与货币的效用价值运行机制一、产品、商品、单个商品的效用价值、商品总的效用价值二、货币的效用价值与边际效用价值三、获得货币收入数量的函数表达式四、效用价值论的个体基础与商品价值绝对统一的无解第三节基数效用论一、基数效用论中的总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需求定理二、基数效用论中的消费者均衡及需求曲线三、消费者剩余及其根源分析第四节序数效用论一、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二、序数效用论的边际替代率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边际替代率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三、序数效用论中的预算线四、序数效用论中的消费者均衡五、序数效用论中收入或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收入消费曲线2?需求收入弹性3?正常商品、低档商品与恩格尔定理4?价格消费曲线5?商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含义6?需求的交叉弹性7?需求的价格弹性第五节市场需求曲线本章小结第三章商品的创造、生产与财富的增长历程第一节产品创造与生产的前提条件第二节货币边际效用为正必然形成商品供给定理及供给曲线第三节供给价格弹性第四节供求曲线一、供求曲线及成交点二、供求曲线的移动第五节参与财富创造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二、劳动力供给并不存在供给曲线悖论本章小结第四章企业、商品供给与财富增长过程:成本、收入、效益分析第一节工厂企业出现及其根源分析一、简单商品供给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场二、工厂企业出现的根源分析第二节工厂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一、构成产品的成本概述二、短期成本的一些概念及其关系: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三、长期成本的概念及其关系: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四、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沉没成本第三节工厂企业产品的产量分析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概念二、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的关系第四节工厂企业生产商品的收入分析一、总收入、平均收入与边际收入含义二、常规行业与知识经济的总收入、平均收入与边际效入第五节工厂企业的成本收益优化决策一、等成本线(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二、等产量曲线(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三、等产量曲线的类型四、成本极小化条件五、盈亏收支平衡与收入最大化条件六、利润最大化条件七、成本极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八、利用成本收入利润分析来进行项目决策1?贡献分析法2?盈亏平衡分析3?实现目标利润的本量利分析九、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1?规模报酬含义2?企业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3?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分析4?用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来解释规模报酬的变动原因5?确定规模大小,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十、企业规模报酬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1?企业的长期扩展径2?规模报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十一、学习效应与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规模报酬十二、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本章小结第五章企业所处的市场类型及财富增长的市场策略第一节垄断的必然与商品时代垄断和竞争的并存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与特点二、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及特点二、垄断竞争的优劣点三、技术创新在垄断竞争市场中起决定胜败的核心作用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一、寡头垄断市场的定义及特点二、博弈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定价定量的运用三、寡头垄断企业的优势第五节完全垄断市场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定义与特点二、完全垄断的需求曲线与无规律供给曲线的原因三、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四、完全垄断市场的弊端第六节四种市场结构类型的综合比较第七节可竞争市场及其理论一、可竞争市场的定义与特点二、单一产品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三、多产品完全可竞争市场四、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优点本章小结第六章产业组织理论之辩:财富增长的效率与垄断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含义第二节财富增长的效率与垄断之辨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第四节哈佛结构主义学派产业组织理论观点第五节芝加哥效率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第六节新产业组织理论本章小结第七章产业结构理论与财富增长的产业选择第一节概述:产业结构定义及研究的问题第二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思想渊源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三节产业结构的具体分类一、三次产业分类法二、产品生产部门分类法三、生产要素分类法四、战略关联方式分类法五、立体产业分类六、标准产业分类法第四节产业结构的特征:趋势性变化第五节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第六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一、配第——克拉克定律二、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三、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四、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五、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第七节产业结构的演进模式一、平衡增长模式和非平衡增长模式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与雁行发展模式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第八节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一、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二、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三、对外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四、社会制度、政策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五、环境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九节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一、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二、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十节测度产业结构的合理度与高度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内容及测度方法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定义、内容及测度方法第十一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可参考的产业结构调整理论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2?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第十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区域界定、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区域经济增长二、确定区域间产业结构异构与同构的方法本章小结第八章实现货币财富增长的飞跃——商业贸易第一节商业贸易产生的必然性第二节以古中国为例看市场、货币、商业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三节商业、贸易的含义及其组织模式:直销和纯商第四节商业贸易的性质特征第五节商业在促进财富增长、社会进步中起着根本性作用第六节商业的职能体现及现代商业的内涵与外延形态第七节商业贸易的供需定理及经济学其他理论运用第八节商业的三种流、承担商业风险及分享生产利益第九节克服货币、制度及文化差异的国际贸易第十节商品期货的产生、发展及其职能一、商品期货产生历史二、商品期货的含义与商品期货的三大职能第十一节关于商业贸易方面的理论一、重商主义的反自由贸易论二、自由贸易理论1?斯密的自由贸易论及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2?李嘉图国际贸易的相对成本优势理论3?约翰·穆勒国际贸易的“相互需求规律”论4?马歇尔的贸易相互需求理论5?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要素禀赋论6?新要素贸易论和国际贸易新理论7?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8?贸易诸理论的小结:以自由贸易观为基础三、贸易壁垒的内容及非关税壁垒之辨析本章小结第九章增长财富的扩张运营:货币与金融第一节商业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必然带动货币与金融的发展第二节货币与金融机构发展的中国史例第三节从欧洲银行业发展历程看“金融业发端于商业”第四节中国明清钱庄与欧洲银行的对比看“自由商业推进金融发展”第五节金融的本质是平等主体自由交易的信用第六节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一、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媒介融通功能1?直接融资2?间接融资3?融资的其他分类方式二、金融机构的结算支付功能三、金融机构的分散及转移风险的功能四、金融机构的改善信息不对称功能五、金融机构的引导产业发展,配置资源的功能以及体现政府政策的倾向性功能第七节产权清晰与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现代特点第八节金融各行业的业务内容及相互关系第九节银行的负债、资产、中间业务及其相关理论一、银行的负债业务及其理论二、银行的资产业务及其理论三、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均衡管理及其理论四、银行的中间业务及其理论第十节银行的信用创造:纸币货币的扩张与派生存款第十一节纸币的滥发导致通货膨胀与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第十二节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及货币的利率与利息一、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总量及其结构分析二、关于货币供需量及物价关系的理论发展历程三、利息是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所创造增长的财富一部分1?利息是贷款本金的增量货币报酬2?利息与利率的经济学理论3?从第四经济基础规律中理解利息与利率的本义4?利率的不同概念分类四、从第四经济基础规律来研究一个国家的货币需求与供给1?金属货币时代的货币供给、需求与物价的关系2?纸币货币时代的货币供给、需求与物价的关系本章小结第十章影响财富增长的多因素论第一节财富增长的内在直接因素与内在间接因素的多因素论第二节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理论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论二、库兹涅茨的技术、制度、思想影响经济增长论三、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六因素论四、魁奈、哈罗德和多马经济增长的资本决定论五、柯布—道格拉斯新古典劳动、资本、技术决定论六、罗默、卢卡斯内生技术进步与规模收益递增促进经济增长论七、诺斯制度创新决定经济增长论本章小结

    第三篇财富结构偏态分布下的市场、经济与社会第一章增长财富的流向与分布结构第一节增长财富的流向:企业、行业与市场的角度分析一、开办并运营成功企业的货币资金流向分析二、不同行业的企业及不同类型市场中货币财富的流向分析第二节定量分析的帕累托曲线图显示财富畸形集中第三节度量财富分布状态的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一、洛伦兹曲线二、基尼系数第四节“马太效应”:一种描述财富分布两极分化的方法第五节欧拉定理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约束条件反证财富分配并非各得其所第六节商品经济社会中,资本市场加速财富分化本章小结第二章从人类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帕累托效应第一节动物的领域占据及称王称霸倾向的本能第二节早期人类,原始社会的部落氏族首领优先权利第三节帝王、奴隶主、地主掌控资源与财富的时代第四节工业商品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源与财富集中第五节“倒U形库兹涅茨曲线”的否定及欧洲财富偏态分布的依然第六节财富分布帕累托效应极化测度方法的研究一、沃尔夫森“极化指数”测量收入分布极化状态二、泰尔熵标准或者泰尔指数测量收入不均等状态三、ER型指标测量收入分布状态的极化特征四、偏离值法测量收入分布状况第七节对应帕累托效应、偏态分布的正态分布本章小结第三章财富偏态分布下供需非均衡运行机理第一节财富分布两极分化致经济混乱及危机的疑问第二节供需的非均衡:总需求、实效需求、实效供给与总供给第三节实效需求与实效供给的关系如自行车的齿轮与链条第四节供需失衡下的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本章小结第四章非市场出清与市场失灵第一节均衡与市场出清的分析第二节市场失灵及其表现一、市场失灵的概念二、市场失灵的七大表现三、市场失灵七个表现的关系分析本章小结第五章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及其相关理论第一节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含义及其演化过程第二节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行业与国家传导第三节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是一次财富的再分布过程第四节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常规模式第五节经济危机的破坏力第六节对经济状况变化统计调查监测的指标体系第七节经济周期的分类与测度指数第八节关于经济危机的其他理论解释与评析一、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理论二、霍布森的经济危机原因论三、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的经济萧条理论四、其他经济危机原因分析的理论本章小结第六章社会危机、阶级争斗与斗争第一节前工业社会的经济危机及社会危机第二节社会危机的定义、特点及阶级对抗第三节阶级对抗的四种形式一、思想观念对抗二、经济对抗三、政治对抗四、暴力战争对抗本章小结

    第四篇财富结构正态分布的市场、经济与社会第一章为什么是正态分布?第一节正态分布的含义、函数、由来及特点第二节自然世界无处不显示正态分布第三节正态分布、正态哲学与正态世界观第四节独立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第五节财富并不呈现正态分布状态的数理及经济第四基础规律的根由分析第六节效用函数确定收入最优的分布函数为偏态,但社会福利函数最优(或最大)要求的收入分布为正态第七节需求与商品的正态分布要求调整财富也成正态分布本章小结第二章偏态分布正态化对比的特征指标测算第一节不同财富分布结构运用简易基尼系数法的测算对比第二节偏态分布含义、图形及其特征指标第三节财富偏态分布可容忍特征指标的一种测算方法一、构建推导财富偏态分布可容忍特征指标的代数分析模型二、设置财富分布不同状态下的数字模拟测试运算三、对模拟的不同财富分布状态测试结果列表对比分析四、可容忍特征指标“三个1”法较基尼系数法更准确简洁五、调整社会财富分布状态的相对最优目标值及政府可容忍不干预的取值区域第四节为什么要求财富的均匀分布是反自然、逆经济规律的?第五节结论:财富的正态分布是大同社会的基础及表现形态第三章财富偏态分布正态化调整渠道:税收、财政第一节税赋的由来:资源拥有者向资源缺乏者征收的租金第二节资源拥有者阶级习惯性扩大税赋范围第三节近代税赋支出功能增加后税赋征收的随意性第四节确保税赋征收的税收制度第五节税赋资金的使用第六节财政资金用于企业投资是为理论误导的结果第七节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的分类、作用及原则第八节关于税收的理论一、税来自于人民授权的社会契约论二、税是国家和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互交换说及公共需要论三、供给学派的最佳税率点理论四、凯恩斯主义的“税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重要工具”论本章小结第四章财富偏态分布正态化调整渠道之二:金融与中央银行制度第一节中央银行产生的内在必然性第二节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职能和管理目标的变化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发展历程二、中央银行由政府赋予的新职能三、中央银行四个目标的设定与政府的深度介入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第四节中央银行可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第五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环节、工具发展及相关理论二、货币政策效应含义、分类及其相关理论第六节纸币本位制下币值稳定是央行、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第七节如何发挥中央银行在财富正态化分布的作用本章小结第五章财富正态化分布与反垄断第六章政府的有限作用、政府失灵与财富分布正态化第一节政府的含义、形成过程及功能演化第二节政府职能“公共物品提供者”变化结果与政府经济学一、财富正态分布建立在政府“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职能定位二、政府经济学的产生及与财政学的区分三、政府经济学产生的理由根本点在于市场失灵四、“政府经济学”对政府外延的扩展及政府职能的扩展第三节政府失灵的含义、表现及原因分析本章小结

    第五篇财富持续稳健增长民众自由幸福的社会第一章政府职能领域的清晰界定第一节混合经济也得区分市场与政府“混合”的领域边界第二节利用尽可能穷尽排列法来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可作为领域第三节市场会做错事政府也会做错事本章小结第二章价值理念变迁与制度变迁第三章法治与政府组织架构的权力分立制衡形态第一节正式规则变迁、制度变迁与权力分立制衡第二节分权制衡概念、理论及其标准范式实践第四章股份公众公司应用分权制衡原则架构治理组织第一节股份公众公司如何应用分权制衡架构组织体系第二节股份公众公司应用分权制衡的成本及其应用理由第五章并不拘泥权力来源的分权制衡核心目标及其可竞争状态第一节分权制衡的核心并不拘泥权力来源的案例分析第二节分权制衡与政权权力的可竞争状态本章小结

    结论权力分立制衡的政府在其领域内作为,确保资源全要素产权明晰的市场持续稳健地增长财富

    参考书目

    附录一:测算合意财富分布状态特征值的数据

    附录二:验证“三个1”法结论可靠性的测算数据

    出版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的特色首先是改变了有经济学以来的经济学理论框架,无论是凯恩斯之前的古典、新古典,还是凯恩斯之后的宏微观,本书架构均与其大不同,直接从“大自然、资源”这些*基础*实在的概念入笔,在阐述了归纳为经济学四大基础规律之后,将经济学体系分为“增长的财富创造过程”及“财富分布的偏态与正态两种状态下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三篇,*后提出建设“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可作为领域“基础上的“财富持续增长、民众自由幸福”社会的变迁路径原则。这种体系与常见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巨大乃至本质的区别。
  • 作者简介:
    廖博谛,原名廖晓昉,经济学博士(南昌大学及暨南大学),并在深圳发展银行、湘财证券、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工作过,现为独立社会经济学研究者。围绕着这本经济学,已经撰写了“哲法学”“分权制衡理论与实务”等书,并正开展之相关的历史、小说等方面的著述,以努力完成一个理论体系。  已经完成的作品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的版权认证。
  • 目录:
    第一篇经济的基础规律第一章自然与人类一、大自然二、自然资源及其可用性、差异性三、自然资源与人的生存、享受四、人类的智慧与智慧化劳动及其差异性五、生产资源及其差异性六、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与人类可享用的财富及其差异性七、资源的差异性:质量分级与优良资源的有限性本章小结第二章人类与人一、人类及人的特点二、人类的需求:层次及差异性三、人类争夺占有优良资源倾向的定理四、人类个体之间的禀赋差异性五、理性经济人、理性与有限理性(一)理性经济人概念及非假设的客观存在(二)理性、有限理性与理性经济人的联系与区别六、人类可享用财富与货币、收入第三章人类的智慧化劳动与资源的结合、增长的财富第四章经济基础的四个规律第一节为什么是经济的基础规律而不是假设?第二节第一至第四经济基础规律综述第二至四章小结

    第二篇增长的财富创造过程第一章财富增长过程的基础概念及观点第一节人的劳动一、劳动的定义二、劳动的分类,社会有效劳动与社会无效劳动三、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熟练度、劳动复杂度四、劳动与运动的区别第二节效用与商品的效用一、效用与商品效用的概念二、商品效用的计量方式: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三、基数效用论中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概念四、效用的计量是客观存在的第三节产品、待销售商品与商品的概念与区分第四节商品价值与价格一、关于商品价值与价格的探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二、劳动价值论的观点1?劳动价值论是第四经济基础规律自然形成的一种观点2?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观点3?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观点三、效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1?效用价值论是第四经济基础规律需满足人的需求而自然形成的一种观点2?效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3?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四、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分歧辨析五、效用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六、为什么没有“资源价值论”?第五节货币一、货币曾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货币的发展演变史1?物物交换时代:以双方都能接受的物品促成交换2?金属货币时代3?金银货币时代(1)银本位(2)金银复本位制(3)金币本位制(4)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4?纸币时代(1)与黄金自由兑换的纸币流通时代(2)不兑现本位及纸币本位制时代5?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时代三、货币的职能作用1?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交换媒介)职能3?货币贮藏职能与纸币的储存职能4?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第六节资源占有的结构、判断标准与阶级性的恒在一、资源占有的结构化表现及制度强化二、阶级的定义与划分、阶级性的恒在三、判断真实地占有资源的两个标准第七节产权清晰界定与资源、财富的占有一、产权清晰界定的制度是财富增长的坚实平台二、科学与完善的产权制度可以发挥的作用三、明晰产权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基础四、产权的概念分类第八节劳动分工:四大规律作用的必然产物一、四大经济基础规律作用下,创造满足人类需求的价值效用机制是促进社会分工的内在机制二、劳动分工的好处三、劳动分工的分类及知识分工、社会分工四、批判与反对劳动分工的理论观点五、劳动分工理论的最新发展:劳动分工带来规模报酬递增本章小结第二章人类需求的扩展、商品效用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分析第一节效用、偏好与需求的扩展一、效用与偏好二、人类需求的扩展三、弹性概念与人类需求扩展的弹性第二节商品的效用价值与货币的效用价值运行机制一、产品、商品、单个商品的效用价值、商品总的效用价值二、货币的效用价值与边际效用价值三、获得货币收入数量的函数表达式四、效用价值论的个体基础与商品价值绝对统一的无解第三节基数效用论一、基数效用论中的总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需求定理二、基数效用论中的消费者均衡及需求曲线三、消费者剩余及其根源分析第四节序数效用论一、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二、序数效用论的边际替代率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边际替代率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三、序数效用论中的预算线四、序数效用论中的消费者均衡五、序数效用论中收入或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收入消费曲线2?需求收入弹性3?正常商品、低档商品与恩格尔定理4?价格消费曲线5?商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含义6?需求的交叉弹性7?需求的价格弹性第五节市场需求曲线本章小结第三章商品的创造、生产与财富的增长历程第一节产品创造与生产的前提条件第二节货币边际效用为正必然形成商品供给定理及供给曲线第三节供给价格弹性第四节供求曲线一、供求曲线及成交点二、供求曲线的移动第五节参与财富创造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二、劳动力供给并不存在供给曲线悖论本章小结第四章企业、商品供给与财富增长过程:成本、收入、效益分析第一节工厂企业出现及其根源分析一、简单商品供给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场二、工厂企业出现的根源分析第二节工厂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一、构成产品的成本概述二、短期成本的一些概念及其关系: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三、长期成本的概念及其关系: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四、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沉没成本第三节工厂企业产品的产量分析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概念二、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的关系第四节工厂企业生产商品的收入分析一、总收入、平均收入与边际收入含义二、常规行业与知识经济的总收入、平均收入与边际效入第五节工厂企业的成本收益优化决策一、等成本线(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二、等产量曲线(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三、等产量曲线的类型四、成本极小化条件五、盈亏收支平衡与收入最大化条件六、利润最大化条件七、成本极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八、利用成本收入利润分析来进行项目决策1?贡献分析法2?盈亏平衡分析3?实现目标利润的本量利分析九、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1?规模报酬含义2?企业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3?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分析4?用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来解释规模报酬的变动原因5?确定规模大小,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十、企业规模报酬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1?企业的长期扩展径2?规模报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十一、学习效应与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规模报酬十二、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本章小结第五章企业所处的市场类型及财富增长的市场策略第一节垄断的必然与商品时代垄断和竞争的并存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与特点二、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及特点二、垄断竞争的优劣点三、技术创新在垄断竞争市场中起决定胜败的核心作用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一、寡头垄断市场的定义及特点二、博弈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定价定量的运用三、寡头垄断企业的优势第五节完全垄断市场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定义与特点二、完全垄断的需求曲线与无规律供给曲线的原因三、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四、完全垄断市场的弊端第六节四种市场结构类型的综合比较第七节可竞争市场及其理论一、可竞争市场的定义与特点二、单一产品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三、多产品完全可竞争市场四、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优点本章小结第六章产业组织理论之辩:财富增长的效率与垄断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含义第二节财富增长的效率与垄断之辨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第四节哈佛结构主义学派产业组织理论观点第五节芝加哥效率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第六节新产业组织理论本章小结第七章产业结构理论与财富增长的产业选择第一节概述:产业结构定义及研究的问题第二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思想渊源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三节产业结构的具体分类一、三次产业分类法二、产品生产部门分类法三、生产要素分类法四、战略关联方式分类法五、立体产业分类六、标准产业分类法第四节产业结构的特征:趋势性变化第五节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第六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一、配第——克拉克定律二、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三、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四、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五、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第七节产业结构的演进模式一、平衡增长模式和非平衡增长模式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与雁行发展模式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第八节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一、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二、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三、对外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四、社会制度、政策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五、环境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九节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一、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二、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十节测度产业结构的合理度与高度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内容及测度方法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定义、内容及测度方法第十一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可参考的产业结构调整理论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2?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第十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区域界定、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区域经济增长二、确定区域间产业结构异构与同构的方法本章小结第八章实现货币财富增长的飞跃——商业贸易第一节商业贸易产生的必然性第二节以古中国为例看市场、货币、商业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三节商业、贸易的含义及其组织模式:直销和纯商第四节商业贸易的性质特征第五节商业在促进财富增长、社会进步中起着根本性作用第六节商业的职能体现及现代商业的内涵与外延形态第七节商业贸易的供需定理及经济学其他理论运用第八节商业的三种流、承担商业风险及分享生产利益第九节克服货币、制度及文化差异的国际贸易第十节商品期货的产生、发展及其职能一、商品期货产生历史二、商品期货的含义与商品期货的三大职能第十一节关于商业贸易方面的理论一、重商主义的反自由贸易论二、自由贸易理论1?斯密的自由贸易论及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2?李嘉图国际贸易的相对成本优势理论3?约翰·穆勒国际贸易的“相互需求规律”论4?马歇尔的贸易相互需求理论5?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要素禀赋论6?新要素贸易论和国际贸易新理论7?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8?贸易诸理论的小结:以自由贸易观为基础三、贸易壁垒的内容及非关税壁垒之辨析本章小结第九章增长财富的扩张运营:货币与金融第一节商业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必然带动货币与金融的发展第二节货币与金融机构发展的中国史例第三节从欧洲银行业发展历程看“金融业发端于商业”第四节中国明清钱庄与欧洲银行的对比看“自由商业推进金融发展”第五节金融的本质是平等主体自由交易的信用第六节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一、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媒介融通功能1?直接融资2?间接融资3?融资的其他分类方式二、金融机构的结算支付功能三、金融机构的分散及转移风险的功能四、金融机构的改善信息不对称功能五、金融机构的引导产业发展,配置资源的功能以及体现政府政策的倾向性功能第七节产权清晰与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现代特点第八节金融各行业的业务内容及相互关系第九节银行的负债、资产、中间业务及其相关理论一、银行的负债业务及其理论二、银行的资产业务及其理论三、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均衡管理及其理论四、银行的中间业务及其理论第十节银行的信用创造:纸币货币的扩张与派生存款第十一节纸币的滥发导致通货膨胀与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第十二节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及货币的利率与利息一、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总量及其结构分析二、关于货币供需量及物价关系的理论发展历程三、利息是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所创造增长的财富一部分1?利息是贷款本金的增量货币报酬2?利息与利率的经济学理论3?从第四经济基础规律中理解利息与利率的本义4?利率的不同概念分类四、从第四经济基础规律来研究一个国家的货币需求与供给1?金属货币时代的货币供给、需求与物价的关系2?纸币货币时代的货币供给、需求与物价的关系本章小结第十章影响财富增长的多因素论第一节财富增长的内在直接因素与内在间接因素的多因素论第二节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理论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论二、库兹涅茨的技术、制度、思想影响经济增长论三、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六因素论四、魁奈、哈罗德和多马经济增长的资本决定论五、柯布—道格拉斯新古典劳动、资本、技术决定论六、罗默、卢卡斯内生技术进步与规模收益递增促进经济增长论七、诺斯制度创新决定经济增长论本章小结

    第三篇财富结构偏态分布下的市场、经济与社会第一章增长财富的流向与分布结构第一节增长财富的流向:企业、行业与市场的角度分析一、开办并运营成功企业的货币资金流向分析二、不同行业的企业及不同类型市场中货币财富的流向分析第二节定量分析的帕累托曲线图显示财富畸形集中第三节度量财富分布状态的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一、洛伦兹曲线二、基尼系数第四节“马太效应”:一种描述财富分布两极分化的方法第五节欧拉定理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约束条件反证财富分配并非各得其所第六节商品经济社会中,资本市场加速财富分化本章小结第二章从人类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帕累托效应第一节动物的领域占据及称王称霸倾向的本能第二节早期人类,原始社会的部落氏族首领优先权利第三节帝王、奴隶主、地主掌控资源与财富的时代第四节工业商品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源与财富集中第五节“倒U形库兹涅茨曲线”的否定及欧洲财富偏态分布的依然第六节财富分布帕累托效应极化测度方法的研究一、沃尔夫森“极化指数”测量收入分布极化状态二、泰尔熵标准或者泰尔指数测量收入不均等状态三、ER型指标测量收入分布状态的极化特征四、偏离值法测量收入分布状况第七节对应帕累托效应、偏态分布的正态分布本章小结第三章财富偏态分布下供需非均衡运行机理第一节财富分布两极分化致经济混乱及危机的疑问第二节供需的非均衡:总需求、实效需求、实效供给与总供给第三节实效需求与实效供给的关系如自行车的齿轮与链条第四节供需失衡下的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本章小结第四章非市场出清与市场失灵第一节均衡与市场出清的分析第二节市场失灵及其表现一、市场失灵的概念二、市场失灵的七大表现三、市场失灵七个表现的关系分析本章小结第五章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及其相关理论第一节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含义及其演化过程第二节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行业与国家传导第三节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是一次财富的再分布过程第四节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常规模式第五节经济危机的破坏力第六节对经济状况变化统计调查监测的指标体系第七节经济周期的分类与测度指数第八节关于经济危机的其他理论解释与评析一、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理论二、霍布森的经济危机原因论三、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的经济萧条理论四、其他经济危机原因分析的理论本章小结第六章社会危机、阶级争斗与斗争第一节前工业社会的经济危机及社会危机第二节社会危机的定义、特点及阶级对抗第三节阶级对抗的四种形式一、思想观念对抗二、经济对抗三、政治对抗四、暴力战争对抗本章小结

    第四篇财富结构正态分布的市场、经济与社会第一章为什么是正态分布?第一节正态分布的含义、函数、由来及特点第二节自然世界无处不显示正态分布第三节正态分布、正态哲学与正态世界观第四节独立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第五节财富并不呈现正态分布状态的数理及经济第四基础规律的根由分析第六节效用函数确定收入最优的分布函数为偏态,但社会福利函数最优(或最大)要求的收入分布为正态第七节需求与商品的正态分布要求调整财富也成正态分布本章小结第二章偏态分布正态化对比的特征指标测算第一节不同财富分布结构运用简易基尼系数法的测算对比第二节偏态分布含义、图形及其特征指标第三节财富偏态分布可容忍特征指标的一种测算方法一、构建推导财富偏态分布可容忍特征指标的代数分析模型二、设置财富分布不同状态下的数字模拟测试运算三、对模拟的不同财富分布状态测试结果列表对比分析四、可容忍特征指标“三个1”法较基尼系数法更准确简洁五、调整社会财富分布状态的相对最优目标值及政府可容忍不干预的取值区域第四节为什么要求财富的均匀分布是反自然、逆经济规律的?第五节结论:财富的正态分布是大同社会的基础及表现形态第三章财富偏态分布正态化调整渠道:税收、财政第一节税赋的由来:资源拥有者向资源缺乏者征收的租金第二节资源拥有者阶级习惯性扩大税赋范围第三节近代税赋支出功能增加后税赋征收的随意性第四节确保税赋征收的税收制度第五节税赋资金的使用第六节财政资金用于企业投资是为理论误导的结果第七节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的分类、作用及原则第八节关于税收的理论一、税来自于人民授权的社会契约论二、税是国家和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互交换说及公共需要论三、供给学派的最佳税率点理论四、凯恩斯主义的“税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重要工具”论本章小结第四章财富偏态分布正态化调整渠道之二:金融与中央银行制度第一节中央银行产生的内在必然性第二节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职能和管理目标的变化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发展历程二、中央银行由政府赋予的新职能三、中央银行四个目标的设定与政府的深度介入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第四节中央银行可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第五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环节、工具发展及相关理论二、货币政策效应含义、分类及其相关理论第六节纸币本位制下币值稳定是央行、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第七节如何发挥中央银行在财富正态化分布的作用本章小结第五章财富正态化分布与反垄断第六章政府的有限作用、政府失灵与财富分布正态化第一节政府的含义、形成过程及功能演化第二节政府职能“公共物品提供者”变化结果与政府经济学一、财富正态分布建立在政府“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职能定位二、政府经济学的产生及与财政学的区分三、政府经济学产生的理由根本点在于市场失灵四、“政府经济学”对政府外延的扩展及政府职能的扩展第三节政府失灵的含义、表现及原因分析本章小结

    第五篇财富持续稳健增长民众自由幸福的社会第一章政府职能领域的清晰界定第一节混合经济也得区分市场与政府“混合”的领域边界第二节利用尽可能穷尽排列法来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可作为领域第三节市场会做错事政府也会做错事本章小结第二章价值理念变迁与制度变迁第三章法治与政府组织架构的权力分立制衡形态第一节正式规则变迁、制度变迁与权力分立制衡第二节分权制衡概念、理论及其标准范式实践第四章股份公众公司应用分权制衡原则架构治理组织第一节股份公众公司如何应用分权制衡架构组织体系第二节股份公众公司应用分权制衡的成本及其应用理由第五章并不拘泥权力来源的分权制衡核心目标及其可竞争状态第一节分权制衡的核心并不拘泥权力来源的案例分析第二节分权制衡与政权权力的可竞争状态本章小结

    结论权力分立制衡的政府在其领域内作为,确保资源全要素产权明晰的市场持续稳健地增长财富

    参考书目

    附录一:测算合意财富分布状态特征值的数据

    附录二:验证“三个1”法结论可靠性的测算数据

    出版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