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24-11
版次: 1
ISBN: 9787030798497
定价: 4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122页
字数: 222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 本书主要包括绪论、诊法、辨证、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病案五个主体内容。绪论部分回顾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扼要介绍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学习方法。诊法部分对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进行系统阐述。辨证部分论述了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本书同时对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和中医病案特点、内容和要求等进行阐述,以加深对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思维与解读。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望诊6
    第一节 全身望诊 6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1
    第三节 舌诊 20
    第二章 闻诊28
    第一节 听声音 28
    第二节 嗅气味 30
    第三章 问诊32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33
    第三节 问现在症 35
    第四章 切诊47
    第一节 脉诊 47
    第二节 按诊 57
    第五章 八纲辨证61
    第一节 表里辨证 61
    第二节 寒热辨证 62
    第三节 虚实辨证 64
    第四节 阴阳辨证 66
    第六章 病因辨证69
    第一节 六淫辨证 69
    第二节 七情辨证 70
    第三节 饮食劳伤辨证 71
    第四节 外伤辨证 72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73
    第一节 气病辨证 73
    第二节 血病辨证 75
    第三节 气血兼病辨证 76
    第四节 津液病辨证 77
    第八章 脏腑辨证80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80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83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87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 90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93
    第六节 脏腑兼证辨证 96
    第九章 经络辨证100
    第一节 十二经脉病证 100
    第二节 奇经八脉病证 100
    第十章 六经辨证101
    第一节 六经病证的基本内容 101
    第二节 六经病证的传变 103
    第十一章 卫气营血辨证 105
    第一节 卫气营血病证的基本内容 105
    第二节 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106
    第十二章 三焦辨证107
    第一节 三焦病证的基本内容 107
    第二节 三焦病证的传变 108
    第十三章 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 109
    第一节 中医诊断思维方法与过程 109
    第二节 中医诊断思维的应用 111
    第十四章 病案115
    第一节 中医病案的特点 115
    第二节 中医病案的内容和要求 115
    主要参考书目 116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绪论、诊法、辨证、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病案五个主体内容。绪论部分回顾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扼要介绍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学习方法。诊法部分对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进行系统阐述。辨证部分论述了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本书同时对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和中医病案特点、内容和要求等进行阐述,以加深对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思维与解读。
  • 目录: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望诊6
    第一节 全身望诊 6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1
    第三节 舌诊 20
    第二章 闻诊28
    第一节 听声音 28
    第二节 嗅气味 30
    第三章 问诊32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33
    第三节 问现在症 35
    第四章 切诊47
    第一节 脉诊 47
    第二节 按诊 57
    第五章 八纲辨证61
    第一节 表里辨证 61
    第二节 寒热辨证 62
    第三节 虚实辨证 64
    第四节 阴阳辨证 66
    第六章 病因辨证69
    第一节 六淫辨证 69
    第二节 七情辨证 70
    第三节 饮食劳伤辨证 71
    第四节 外伤辨证 72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73
    第一节 气病辨证 73
    第二节 血病辨证 75
    第三节 气血兼病辨证 76
    第四节 津液病辨证 77
    第八章 脏腑辨证80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80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83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87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 90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93
    第六节 脏腑兼证辨证 96
    第九章 经络辨证100
    第一节 十二经脉病证 100
    第二节 奇经八脉病证 100
    第十章 六经辨证101
    第一节 六经病证的基本内容 101
    第二节 六经病证的传变 103
    第十一章 卫气营血辨证 105
    第一节 卫气营血病证的基本内容 105
    第二节 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106
    第十二章 三焦辨证107
    第一节 三焦病证的基本内容 107
    第二节 三焦病证的传变 108
    第十三章 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 109
    第一节 中医诊断思维方法与过程 109
    第二节 中医诊断思维的应用 111
    第十四章 病案115
    第一节 中医病案的特点 115
    第二节 中医病案的内容和要求 115
    主要参考书目 116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医诊断学
中医病证方药要诀
秦伯勋
中医诊断学
中医典籍与文化(2023年第1辑总第6期医学文献与医史书写)
王振国 主编
中医诊断学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第十一版) 大中专理科医药卫生
严小军 编;郭栋
中医诊断学
中医全科医师诊疗与处方手册
彭清华 编
中医诊断学
中医人体健康状态机器辨识理论及方法
刘旭龙 著;栾景民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说明书
孔乐凯
中医诊断学
中医健康管理 医学综合
韩彦华 编
中医诊断学
中医儿科学(第5版/高职中医基础课/配增值)
聂绍通 著
中医诊断学
中医眼中的烦躁焦虑
滕晶 主编;齐向华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职称考试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讲
马子霖
中医诊断学
中医疫病典选读
未知
中医诊断学
中医正养中国人
王长松;王露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