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9-12
版次: 1
ISBN: 9787560764825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0页
分类: 历史
5人买过
  •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的整体架构来看,我们既注意到古代兵儒关系发展的自身特点和规律,也兼顾了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致分期。其主体架构包括先秦时期的兵儒关系、秦汉时期的兵儒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儒关系、隋唐时期的兵儒关系、两宋时期的兵儒关系、明清时期的兵儒关系等六个章节。对于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先对各个时期兵儒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特点进行概括综述,继而以专题性内容对有关兵儒关系的人物或事件进行个案分析,最后以结论或余论的形式进行总结与提升。其中,涉及兵儒关系关键性人物的个案分析是全书内容的基础与核心,我们许多颇有新意的思想和观点也多见于这一部分。《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的最后一个章节,即第七章,简要论述了兵儒互补这一文化现象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算是对这一课题的拓展和延伸。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孔子与孙子战争观的比较
    二、孟子对兵家的激烈批判及其以“仁政”为基础的战争观
    三、荀子的军事思想体系及其对兵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四、吴起对兵儒融合的开创性贡献
    五、《六韬》对兵儒融合的突出贡献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吕氏春秋》对“义兵”观念的详细论证
    二、《三略》以“安天下”为宗旨,兼容兵、儒、道思想
    三、《淮南子・兵略训》以“道”为根基,兼容兵、儒、道思想
    四、汉武帝“独尊儒术”与“兵儒合流”发展模式的确立
    五、汉代兵儒合流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六、刘秀经国治军实践标志着兵儒合流的圆满完成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三国杰出人物践行“仁诈合一”的经验与教训
    二、诸葛亮《将苑》《便宜十六策》对兵儒融合的体现
    三、司马彪《战略》对兵儒融合的有力诠释
    四、慕容恪军事实践活动在兵儒融合上的体现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杜佑立足“文武之道”对兵儒关系的深刻阐释
    二、杜牧立足“仁诈合一”思想对兵儒关系的深刻解读
    三、李筌《太白阴经》全面融合兵、儒、道思想
    四、赵蕤《长短经》论“王霸”“经权”之变
    五、李世民、李靖对兵儒融合的理论诠释与实践验证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北宋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确立了儒学之于兵学的优势地位
    二、理学的兴起对兵儒关系的深刻影响
    三、北宋中期边患危机与“文人论兵”的兴起
    四、苏洵、苏轼对兵学思想的继承、批判与改造
    五、范仲淹军事实践及军事思想对兵儒融合的贡献
    六、南宋时期兵儒融合和冲突进一步加深
    七、岳飞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对兵儒融合的贡献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明代兵儒关系的互动格局与深层发展
    二、王阳明对兵儒融合的突破性贡献
    三、戚继光对兵儒融合的自觉追求与杰出贡献
    四、曾国藩、胡林翼治兵思想对兵儒融合的杰出贡献

    第七章 兵儒互补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充分认识和发挥儒家道统思想的作用和价值
    三、重视发掘与应用兵家现实理性及谋略智慧的价值和作用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的整体架构来看,我们既注意到古代兵儒关系发展的自身特点和规律,也兼顾了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致分期。其主体架构包括先秦时期的兵儒关系、秦汉时期的兵儒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儒关系、隋唐时期的兵儒关系、两宋时期的兵儒关系、明清时期的兵儒关系等六个章节。对于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先对各个时期兵儒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特点进行概括综述,继而以专题性内容对有关兵儒关系的人物或事件进行个案分析,最后以结论或余论的形式进行总结与提升。其中,涉及兵儒关系关键性人物的个案分析是全书内容的基础与核心,我们许多颇有新意的思想和观点也多见于这一部分。《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的最后一个章节,即第七章,简要论述了兵儒互补这一文化现象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算是对这一课题的拓展和延伸。
  • 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孔子与孙子战争观的比较
    二、孟子对兵家的激烈批判及其以“仁政”为基础的战争观
    三、荀子的军事思想体系及其对兵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四、吴起对兵儒融合的开创性贡献
    五、《六韬》对兵儒融合的突出贡献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吕氏春秋》对“义兵”观念的详细论证
    二、《三略》以“安天下”为宗旨,兼容兵、儒、道思想
    三、《淮南子・兵略训》以“道”为根基,兼容兵、儒、道思想
    四、汉武帝“独尊儒术”与“兵儒合流”发展模式的确立
    五、汉代兵儒合流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六、刘秀经国治军实践标志着兵儒合流的圆满完成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三国杰出人物践行“仁诈合一”的经验与教训
    二、诸葛亮《将苑》《便宜十六策》对兵儒融合的体现
    三、司马彪《战略》对兵儒融合的有力诠释
    四、慕容恪军事实践活动在兵儒融合上的体现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杜佑立足“文武之道”对兵儒关系的深刻阐释
    二、杜牧立足“仁诈合一”思想对兵儒关系的深刻解读
    三、李筌《太白阴经》全面融合兵、儒、道思想
    四、赵蕤《长短经》论“王霸”“经权”之变
    五、李世民、李靖对兵儒融合的理论诠释与实践验证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北宋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确立了儒学之于兵学的优势地位
    二、理学的兴起对兵儒关系的深刻影响
    三、北宋中期边患危机与“文人论兵”的兴起
    四、苏洵、苏轼对兵学思想的继承、批判与改造
    五、范仲淹军事实践及军事思想对兵儒融合的贡献
    六、南宋时期兵儒融合和冲突进一步加深
    七、岳飞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对兵儒融合的贡献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兵儒关系
    一、明代兵儒关系的互动格局与深层发展
    二、王阳明对兵儒融合的突破性贡献
    三、戚继光对兵儒融合的自觉追求与杰出贡献
    四、曾国藩、胡林翼治兵思想对兵儒融合的杰出贡献

    第七章 兵儒互补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充分认识和发挥儒家道统思想的作用和价值
    三、重视发掘与应用兵家现实理性及谋略智慧的价值和作用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17—2022)
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 编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之美
郭文斌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山川故事和藏在山川里的333个小秘密
恩友 文;陈亚非;冯忆南;黄冠余;侯国良;洪涛;倪绍勇;于友善;王晓明;王祖民;周翔;天舒;李一婧;陈翩翩;张心如;冷风;王学颖;邓淑贤/绘。印姗姗;邓淑贤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刘海戏金蟾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李寄斩蛇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周处除害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玄鸟生商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蚕神传说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鲧化黄龙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杜宇化鹃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伏羲画卦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中国木材合法性贸易法规框架构建研究
李静、徐斌 著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决胜全面小康
李静、王月金 著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故宫南薰殿彩画对比分析及保护技术研究
李静、吴玉清、王菊琳 著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小牙齿,大健康:儿童口腔专家专为宝宝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李静、张欣 著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李静、唐鸿铃 著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
李静、贾富萍、薛英花、刘理争 著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项目化教程(李静)
李静、张松林、李树波 编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最新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历年真题及详解(第3版)
李静、封娇 编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世界经济发展概述
李静、宿晨华、白江 编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江涛山水画集
李静、陈瑜 编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化发展研究
李静、李进、王会京 著
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
老公生病自己当医生
李静、陈佑林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