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11
版次: 1
ISBN: 9787565517471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32页
分类: 自然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简称“农建专业”)始建于1979年,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为解决我国城乡“菜篮子”的安全供应而创办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历经38年的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已有34届毕业生1000余名优秀人才走向社会不同岗位,他们大多已在我国设施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和产业发展中起到领军和骨干作用。该专业先后入选北京市特色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以及教育部首批农林人才(拔尖创新型)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立足于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知晓中国农业现状及特色、掌握现代设施农业工程基础理论、具有良好实践能力、富有创新创业意识的行业领军人才,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能够尽早了解产业发展需求,更好地与产业发展趋势相融合,在创新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各种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与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以专业通识教育为主,后1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学生通过3年对农业建筑、生物环境控制、生物质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初步掌握该学科专业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在三年级后的小学期专门增设“专业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该专业相关方向的产业需求、技术瓶颈和自身努力方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为自身个性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专业社会实践”作为综合性实践环节,其课程形式采用学生与实践基地单位双选的方式,将学生以新员工的身份派遣到基地,参加实际工作;工作指导以基地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导师为主,学校老师加以辅助;选修时间采用“4+”的开放形式,即以夏季学期的4周为基础,鼓励学生在与基地协商的基础上,将实践时间扩展到整个暑假。针对工作日志、总结报告、成果汇报、实习感想、基地考核等进行全程、全方位考核;鼓励学生在实践期间积极争取落实就业意向,如在实践结束时能够与基地签署初步就业意向,将获得成绩上的附加分。 陆婉颖(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以前经过天桥,中国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是一串字,一个公司的代号;如今再走过
    李雪螈(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前辈们的那些“重要讲话
    刘芳辛[中农金旺(北京)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当时就觉得很窘迫,觉得自己知识储备不足,要多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掌握专业相关的前沿科技
    黄思捷[中农金旺(北京)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实习的感想有很多,分几个方面来谈
    沈盼(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一一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
    李宗洋(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实习结束后我们才知道
    徐秋子(中博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像我们这样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更是马虎不得
    王林平(中博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直以为理论支撑实践的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实际并不是这样
    杨怡(中博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就在这迷茫之际,院里组织了暑期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去实际接触来真正了解我们自己的专业
    孙辰(北京国科诚泰农牧设备有限公司)――马上就要步入社会了,这次实习一定会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张欢(北京国科诚泰农牧设备有限公司)――特别是体会到了生活中的艰辛和找工作的不容易
  •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简称“农建专业”)始建于1979年,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为解决我国城乡“菜篮子”的安全供应而创办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历经38年的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已有34届毕业生1000余名优秀人才走向社会不同岗位,他们大多已在我国设施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和产业发展中起到领军和骨干作用。该专业先后入选北京市特色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以及教育部首批农林人才(拔尖创新型)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立足于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知晓中国农业现状及特色、掌握现代设施农业工程基础理论、具有良好实践能力、富有创新创业意识的行业领军人才,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能够尽早了解产业发展需求,更好地与产业发展趋势相融合,在创新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各种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与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以专业通识教育为主,后1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学生通过3年对农业建筑、生物环境控制、生物质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初步掌握该学科专业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在三年级后的小学期专门增设“专业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该专业相关方向的产业需求、技术瓶颈和自身努力方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为自身个性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专业社会实践”作为综合性实践环节,其课程形式采用学生与实践基地单位双选的方式,将学生以新员工的身份派遣到基地,参加实际工作;工作指导以基地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导师为主,学校老师加以辅助;选修时间采用“4+”的开放形式,即以夏季学期的4周为基础,鼓励学生在与基地协商的基础上,将实践时间扩展到整个暑假。针对工作日志、总结报告、成果汇报、实习感想、基地考核等进行全程、全方位考核;鼓励学生在实践期间积极争取落实就业意向,如在实践结束时能够与基地签署初步就业意向,将获得成绩上的附加分。
  • 目录:
    陆婉颖(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以前经过天桥,中国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是一串字,一个公司的代号;如今再走过
    李雪螈(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前辈们的那些“重要讲话
    刘芳辛[中农金旺(北京)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当时就觉得很窘迫,觉得自己知识储备不足,要多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掌握专业相关的前沿科技
    黄思捷[中农金旺(北京)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实习的感想有很多,分几个方面来谈
    沈盼(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一一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
    李宗洋(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实习结束后我们才知道
    徐秋子(中博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像我们这样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更是马虎不得
    王林平(中博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直以为理论支撑实践的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实际并不是这样
    杨怡(中博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就在这迷茫之际,院里组织了暑期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去实际接触来真正了解我们自己的专业
    孙辰(北京国科诚泰农牧设备有限公司)――马上就要步入社会了,这次实习一定会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张欢(北京国科诚泰农牧设备有限公司)――特别是体会到了生活中的艰辛和找工作的不容易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的大学:大师们的求学记忆(1912—1937)重现觉醒年代里的民国大学校园蔡元培鲁迅胡适
张宁芳 著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候----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记忆
仇长义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候的阳光和风:刘亮程给孩子的自然美文(精美插画,四色印刷)
刘亮程 著;布果 绘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候你会接受我的手吗/快乐语文精品馆
邢世流、何欣 编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青春不懂爱
陈晓辉 主编;一路开花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我总爱仰着头
张遥砧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年华正好(套装上下册)
王珏 著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候系列(套装共4册)
洪翠薇 译;汉娜·邦纳(美) 著/绘;美国国家地理 出品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的先生
秦千里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没有红海滩
刘仁刚 著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故土
邵象英 著;邵相家<配诗 编
那时的我们:2015农建专业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那时我已微醺——亚楠诗集(“西部文学奖”“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奖 ”)
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