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汉、英)

《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汉、英)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6
版次: 1
ISBN: 9787307213845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2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人买过
  •   《《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汉、英)》对近200年以来的《中庸》英译本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译本发生发展原因、译本翻译特色及其他相关因素,分析《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脉络,同时结合专业读者及普通读者反馈、出版社发行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状况。 江晓梅,女,1964年,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口笔译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英译研究――基于理雅各、辜鸿铭、休中诚、陈荣捷、安乐哲和郝大维译本的研究》《英汉口译教学研究》,主编教材《同声传译基础》《英汉口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口译笔记入门》《英汉同声传译教程》《汉英同声传译教程》《英汉交替传译教程》《汉英交替传译教程》等,并在《外语界》《湖北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四十多篇学术研究论文,主持多项省部级、教育厅级学术研究项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意义

    第二章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英译
    一、柯大卫(David Collie)的《中庸》英译
    二、理雅各(James Legge)的《中庸》英译
    第二节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一、以传播基督教为宗旨的汉语典籍英译
    二、以深度翻译为主要方法的翻译活动
    三、译书出版及读者接受

    第三章 1900年至196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900年至1960年期间《中庸》英译
    一、辜鸿铭(Ku Hung Ming)的《中庸》英译
    二、理雅沃(Leonard A.Lyall)与金诚昆(King Chien-kun)的《中庸》英译
    三、林语堂的《中庸》编译
    四、休中诚(Emest Richard Hughes)的《中庸》英译
    五、庞德(Ezra Pound)的《中庸》英译
    第二节 1900年至196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一、译书以致用
    二、重视副文本功能的典籍英译
    三、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的翻译实践
    四、译书出版及读者接受

    第四章 1960年至201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960年至2010年期间《中庸》英译
    一、翟楚(Ch\'u Chai)与翟文伯(winberg(;hai)的《中庸》英译
    二、陈荣捷(Wing-Tsit Chan)的《中庸》英译
    三、莫兰(Patrick Edwin Moran)的《中庸》英译
    四、安乐哲(Roger T.Ames)与郝大维(David L.Hall)的《中庸》英译
    五、浦安迪(Andrew Henry Plaks)的《中庸》英译
    第二节 1960年至201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一、以华裔美籍学者为传播主体的《中庸》英译
    二、以西方本土学者为传播主体的《中庸》英译
    三、传播形式多样化
    四、发挥译者主体性的翻译活动
    五、多元化、多角度研究分析《中庸》思想
    六、译书出版及读者接受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二节 关于汉语典籍对外传播与接受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汉、英)》对近200年以来的《中庸》英译本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译本发生发展原因、译本翻译特色及其他相关因素,分析《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脉络,同时结合专业读者及普通读者反馈、出版社发行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状况。
  • 作者简介:
    江晓梅,女,1964年,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口笔译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英译研究――基于理雅各、辜鸿铭、休中诚、陈荣捷、安乐哲和郝大维译本的研究》《英汉口译教学研究》,主编教材《同声传译基础》《英汉口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口译笔记入门》《英汉同声传译教程》《汉英同声传译教程》《英汉交替传译教程》《汉英交替传译教程》等,并在《外语界》《湖北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四十多篇学术研究论文,主持多项省部级、教育厅级学术研究项目。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意义

    第二章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英译
    一、柯大卫(David Collie)的《中庸》英译
    二、理雅各(James Legge)的《中庸》英译
    第二节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一、以传播基督教为宗旨的汉语典籍英译
    二、以深度翻译为主要方法的翻译活动
    三、译书出版及读者接受

    第三章 1900年至196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900年至1960年期间《中庸》英译
    一、辜鸿铭(Ku Hung Ming)的《中庸》英译
    二、理雅沃(Leonard A.Lyall)与金诚昆(King Chien-kun)的《中庸》英译
    三、林语堂的《中庸》编译
    四、休中诚(Emest Richard Hughes)的《中庸》英译
    五、庞德(Ezra Pound)的《中庸》英译
    第二节 1900年至196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一、译书以致用
    二、重视副文本功能的典籍英译
    三、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的翻译实践
    四、译书出版及读者接受

    第四章 1960年至201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960年至2010年期间《中庸》英译
    一、翟楚(Ch\'u Chai)与翟文伯(winberg(;hai)的《中庸》英译
    二、陈荣捷(Wing-Tsit Chan)的《中庸》英译
    三、莫兰(Patrick Edwin Moran)的《中庸》英译
    四、安乐哲(Roger T.Ames)与郝大维(David L.Hall)的《中庸》英译
    五、浦安迪(Andrew Henry Plaks)的《中庸》英译
    第二节 1960年至201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一、以华裔美籍学者为传播主体的《中庸》英译
    二、以西方本土学者为传播主体的《中庸》英译
    三、传播形式多样化
    四、发挥译者主体性的翻译活动
    五、多元化、多角度研究分析《中庸》思想
    六、译书出版及读者接受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二节 关于汉语典籍对外传播与接受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