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化包装设计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3
版次: 1
ISBN: 9787566719560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4页
分类: 生活
3人买过
  •   系统化包装设计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包装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是现代商业环境下发展出的包装设计的新方向。《系统化包装设计》围绕此理念,主要阐述了系统化包装设计的概念、常用材料、形态、结构、造型方法与设计方法。教材在理论层面具有**性与前沿性,在案例的选择上具有前瞻性与原创性。
      《系统化包装设计》可用作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如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包装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教材,亦可供包装设计爱好者学习参考。   柯胜海,男,198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永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智能与创新包装设计研究。系湖南省智能包装设计与技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兼首席教授、湖南省智能包装设计与制造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负责人兼首席导师、湖南省专业评审专家、湖南省工业设计指导专家、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包装联合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筹)执行副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规划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贸促会包装行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视觉传达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株洲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深圳市防伪溯源标准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优秀设计教学团队骨干教师、《智能包装设计》等4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围绕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智能化包装设计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能管控包装设计实证研究》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教育部、科技部等科研项目7项。主持完成横向项目《魔维平板式智能娱乐手机包装及手机通讯录研发》等20余项,直接成果转化900余万元。出版包装类学术专著《智能化包装设计研究》等5部,出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产品包装设计》和《设计概论》(副主编),以及《包装结构设计表现技法》等省规划教材7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CSSCI等核心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30余项。
      获湖南省包装类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第三)。《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获第十届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参编教材《包装设计》获湖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专著《大道有形――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我国古代包装概念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均获株洲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带领团队获“中国设计红星奖”等设计大奖100余项。 1 绪论
    1.1 系统化包装设计的概念
    1.2 系统化包装设计的要素
    1.3 系统化包装设计的程序

    2 品牌与包装策划
    2.1 产品的选择与定位
    2.2 品牌文化策略
    2.3 品牌名称设定
    2.4 品牌策略与策划

    3 包装材质的选择与设计
    3.1 包装材质的概念
    3.2 包装材质的分类
    3.3 包装材质设计传达

    4 包装形态要素与语意传达
    4.1 包装形态的概念
    4.2 包装形态的构成
    4.3 包装形态的类别与特征
    4.4 包装形态语意与传达

    5 包装造型设计
    5.1 包装造型设计的概念
    5.2 包装容器造型设计思维的基本过程
    5.3 包装造型设计的规律与方法
    5.4 包装造型与工艺的关系

    6 包装结构设计
    6.1 包装结构设计的概念
    6.2 包装结构的功能
    6.3 包装结构的分类与设计

    7 包装装潢设计
    7.1 包装装潢设计的概念
    7.2 包装装潢设计要素
    7.3 包装装潢创意与策略

    8 包装开扁方式设计
    8.1 包装开启方式设计的概述
    8.2 包装开启方式的类别形式
    8.3 包装开启方式的设计方法

    9 包装与品牌推广设计
    9.1 线上推广与营销设计
    9.2 线下推广与营销设计
    9.3 包装与品牌推广设计实践与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系统化包装设计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包装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是现代商业环境下发展出的包装设计的新方向。《系统化包装设计》围绕此理念,主要阐述了系统化包装设计的概念、常用材料、形态、结构、造型方法与设计方法。教材在理论层面具有**性与前沿性,在案例的选择上具有前瞻性与原创性。
      《系统化包装设计》可用作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如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包装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教材,亦可供包装设计爱好者学习参考。
  • 作者简介:
      柯胜海,男,198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永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智能与创新包装设计研究。系湖南省智能包装设计与技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兼首席教授、湖南省智能包装设计与制造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负责人兼首席导师、湖南省专业评审专家、湖南省工业设计指导专家、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包装联合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筹)执行副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规划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贸促会包装行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视觉传达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株洲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深圳市防伪溯源标准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优秀设计教学团队骨干教师、《智能包装设计》等4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围绕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智能化包装设计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能管控包装设计实证研究》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教育部、科技部等科研项目7项。主持完成横向项目《魔维平板式智能娱乐手机包装及手机通讯录研发》等20余项,直接成果转化900余万元。出版包装类学术专著《智能化包装设计研究》等5部,出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产品包装设计》和《设计概论》(副主编),以及《包装结构设计表现技法》等省规划教材7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CSSCI等核心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30余项。
      获湖南省包装类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第三)。《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获第十届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参编教材《包装设计》获湖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专著《大道有形――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我国古代包装概念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均获株洲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带领团队获“中国设计红星奖”等设计大奖100余项。
  • 目录:
    1 绪论
    1.1 系统化包装设计的概念
    1.2 系统化包装设计的要素
    1.3 系统化包装设计的程序

    2 品牌与包装策划
    2.1 产品的选择与定位
    2.2 品牌文化策略
    2.3 品牌名称设定
    2.4 品牌策略与策划

    3 包装材质的选择与设计
    3.1 包装材质的概念
    3.2 包装材质的分类
    3.3 包装材质设计传达

    4 包装形态要素与语意传达
    4.1 包装形态的概念
    4.2 包装形态的构成
    4.3 包装形态的类别与特征
    4.4 包装形态语意与传达

    5 包装造型设计
    5.1 包装造型设计的概念
    5.2 包装容器造型设计思维的基本过程
    5.3 包装造型设计的规律与方法
    5.4 包装造型与工艺的关系

    6 包装结构设计
    6.1 包装结构设计的概念
    6.2 包装结构的功能
    6.3 包装结构的分类与设计

    7 包装装潢设计
    7.1 包装装潢设计的概念
    7.2 包装装潢设计要素
    7.3 包装装潢创意与策略

    8 包装开扁方式设计
    8.1 包装开启方式设计的概述
    8.2 包装开启方式的类别形式
    8.3 包装开启方式的设计方法

    9 包装与品牌推广设计
    9.1 线上推广与营销设计
    9.2 线下推广与营销设计
    9.3 包装与品牌推广设计实践与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3版)
张树玲;宋跃武;刘玲;岳素林;李超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
闵家胤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论下美国社区学院内部治理体系研究
陈晓菲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解剖学(第2版)()
付升旗;游言文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与复杂性理论
韩景倜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程
谭国鹤;饶利兵;李莎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理论视野下的退休制度研究
林熙 著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工程与运筹学
焦爱英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习题集——历年真题
力杨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李新华 主编;武煜明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的古中医学
彭子益 著;陈余粮 校
系统化包装设计
系统之美(2023版)
(美)德内拉 · 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 ) 著,邱昭良 译,湛庐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