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研究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4
版次: 1
ISBN: 9787520181617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0页
字数: 305千字
分类: 文学
3人买过
  • 本书将活跃于1930-1950年代一批分别用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从以往零散的关注整合为一个群体来研究。作者选取了除目前研究已比较充分的林语堂之外的七位作家,分别从其代表作入手,研究他们的创作特点和文化思维特征,以及他们客观上在英语世界中所建立起来的中国形象。书中由内致外,层层递进,进而探讨了这些双语作家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所发挥的影响,从而为当今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范本。 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红河学院教授,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红河学院云南边疆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与云南文化,已出版包括《张爱玲改写改译作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专著3部,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原典选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编著3部,诗文集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6项。 引言1

    第一章双语作家创作论(一)7

    第一节熊式一:中国题材话剧走向国际的第一人9

    第二节萧乾:欧洲宣讲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人22

    第三节蒋彝:善用诗书画等中华文化元素书写的“哑行者”37

    第四节叶君健:“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章节”57

    第二章双语作家创作论(二)78

    第一节凌叔华:从家庭到家族的书写者78

    第二节杨刚:为革命鼓与呼的“红色才女”91

    第三节张爱玲:从红遍上海到流亡异邦104

    第三章文化思维论116

    第一节思维、文化思维和小说思维116

    第二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小说思维127

    第三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文化思维综论134

    第四章中国形象建构论145

    第一节基于爱国主义主体性的中国形象建构147

    第二节基于文化融合策略性的中国形象建构159

    第三节基于文化改写的功能性中国形象建构177

    第五章中西文学互动交流论195

    第一节1250年以来中西文学互动交流述略195

    第二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中西文学互动交流活动207

    第三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在中西文学互动交流中的影响与意义245

    第六章文学价值论250

    第一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作品与现代文学理论252

    第二节中西方现代文学史与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作品的价值重估283

    结语300

    参考文献303

    后记311
  • 内容简介:
    本书将活跃于1930-1950年代一批分别用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从以往零散的关注整合为一个群体来研究。作者选取了除目前研究已比较充分的林语堂之外的七位作家,分别从其代表作入手,研究他们的创作特点和文化思维特征,以及他们客观上在英语世界中所建立起来的中国形象。书中由内致外,层层递进,进而探讨了这些双语作家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所发挥的影响,从而为当今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范本。
  • 作者简介:
    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红河学院教授,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红河学院云南边疆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与云南文化,已出版包括《张爱玲改写改译作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专著3部,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原典选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编著3部,诗文集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6项。
  •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双语作家创作论(一)7

    第一节熊式一:中国题材话剧走向国际的第一人9

    第二节萧乾:欧洲宣讲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人22

    第三节蒋彝:善用诗书画等中华文化元素书写的“哑行者”37

    第四节叶君健:“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章节”57

    第二章双语作家创作论(二)78

    第一节凌叔华:从家庭到家族的书写者78

    第二节杨刚:为革命鼓与呼的“红色才女”91

    第三节张爱玲:从红遍上海到流亡异邦104

    第三章文化思维论116

    第一节思维、文化思维和小说思维116

    第二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小说思维127

    第三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文化思维综论134

    第四章中国形象建构论145

    第一节基于爱国主义主体性的中国形象建构147

    第二节基于文化融合策略性的中国形象建构159

    第三节基于文化改写的功能性中国形象建构177

    第五章中西文学互动交流论195

    第一节1250年以来中西文学互动交流述略195

    第二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中西文学互动交流活动207

    第三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在中西文学互动交流中的影响与意义245

    第六章文学价值论250

    第一节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作品与现代文学理论252

    第二节中西方现代文学史与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作品的价值重估283

    结语300

    参考文献303

    后记311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