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共18册)

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共18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1-01
版次: 1
ISBN: 9787512512801
定价: 83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15人买过
  • 作者通过清晰梳理文化与文明、文化交流与文明交汇几个概念的内涵,厘清文化交流的特殊状态及它的“作伪”与“误读”,描述了全球化中中国作为文化交流旗帜及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历史给予了一个清晰的描绘。 何芳川,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东方历史、环太平洋地区史和中外文明交流史教学与研究。韩琦,主要从事中国科学史和明清中外文化关系史研究。曾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2000年),并应邀多次赴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及我国香港地区研究讲学。

    汤重南,长期从事日本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日近代化的比较》(合著 日本版)《日本通史》(合著)等。

    宋成有,主要从事东北亚史、韩国朝鲜史、日本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战后日本外交史》《日本十首相传》《北京大学与韩国“三一”独立运动》(香港版)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梁志明,长期从事亚洲史特别是东南亚史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东南亚近现代史》(合著)等。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

    傅增有,主要从事泰国语言、历史和中泰文化关系问题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泰国关系》《佛教与泰国文化》等。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大学诗琳通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

    \"姜永仁,主要从事缅甸语教学与研究。曾赴仰光外国语学院进修。主要著作有《缅汉词典》(合著)《缅甸文化综论》(合著)等。曾任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文化处一等秘书、经商处一等秘书等职。

    王介南,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著有《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志》《缅甸贡榜王朝》《缅甸爱国诗人德欽哥都迈》《中缅友好两千年》《缅甸——佛光普照的稻米之国》《东南亚和文化交流文集》等;译著有《伊江扬子友谊颂》《四个时期的中缅关系》(合译)等。\"

    孔远志,长期从事印度尼西亚语言和历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论著有《印度尼西亚语发展史》《郑和与印度尼西亚》(印尼文)等。

    王邦维,主要从事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佛教语言、文献和文学的研究。著有《佛经故事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等。

    叶奕良,长期从事伊朗学和波斯语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译著有《伊朗通史》(译著)、《关于〈元史〉中“质孙服”等的探讨》等。2000年曾获由伊朗总统亲自颁发的奖项,2005年被正式授予伊朗“名人堂”成员的称号。

    仲跻昆,主要从事阿拉伯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编著有《阿拉伯:一千零二夜》《阿拉伯现代文学史》等,译著有《泪与笑》(纪伯伦)《库杜斯短篇小说选》等。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阿友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05年获埃及高教部表彰奖。

    郑家馨,长期从事非洲历史教学与研究。著有《世界历史·亚非拉近代部分》(合著)《非洲通史·近代卷》(主编)等。 

    高毅,主要从事法国历史、欧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欧洲的分与合》(合著)等,译著有《傅柯的生死爱欲》、《他乡——以撒·柏林传》(合译)等。 

    丁建弘,长期从事德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曾作为洪堡学者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后在德国基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等高等院校任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回国后创建杭州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曾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

    高岱,主要从事欧洲历史和英国史的教学与研究。曾赴香港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多所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与讲学。著作有《历届港督传略》《英国通史纲要》《英国政党政治的新起点》等。 

    李明滨,长期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中俄比较文学和俄国国情学研究。著有《中国文学在俄苏》《俄罗斯文化史》等,主编有《世界文学简史》《俄罗斯二十世纪非主潮文学》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赵振江,长期从事西班牙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西班牙语诗歌导论》《山岩上的肖像——聂鲁达的爱情·诗·革命》(合著)等,译著有《马丁·菲耶罗》《拉丁美洲诗选》等。2004年获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模范教师”奖章和证书。曾获智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国颁发的荣誉勋章。

    林被甸,长期从事拉丁美洲史和世界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主编之一)、《罗荣渠教授纪念文集·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主编之一)等。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王立新,主要从事美国对外关系史、中美关系史和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1904-1928)》《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等。
  •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清晰梳理文化与文明、文化交流与文明交汇几个概念的内涵,厘清文化交流的特殊状态及它的“作伪”与“误读”,描述了全球化中中国作为文化交流旗帜及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历史给予了一个清晰的描绘。
  • 作者简介:
    何芳川,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东方历史、环太平洋地区史和中外文明交流史教学与研究。韩琦,主要从事中国科学史和明清中外文化关系史研究。曾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2000年),并应邀多次赴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及我国香港地区研究讲学。

    汤重南,长期从事日本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日近代化的比较》(合著 日本版)《日本通史》(合著)等。

    宋成有,主要从事东北亚史、韩国朝鲜史、日本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战后日本外交史》《日本十首相传》《北京大学与韩国“三一”独立运动》(香港版)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梁志明,长期从事亚洲史特别是东南亚史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东南亚近现代史》(合著)等。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

    傅增有,主要从事泰国语言、历史和中泰文化关系问题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泰国关系》《佛教与泰国文化》等。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大学诗琳通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

    \"姜永仁,主要从事缅甸语教学与研究。曾赴仰光外国语学院进修。主要著作有《缅汉词典》(合著)《缅甸文化综论》(合著)等。曾任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文化处一等秘书、经商处一等秘书等职。

    王介南,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著有《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志》《缅甸贡榜王朝》《缅甸爱国诗人德欽哥都迈》《中缅友好两千年》《缅甸——佛光普照的稻米之国》《东南亚和文化交流文集》等;译著有《伊江扬子友谊颂》《四个时期的中缅关系》(合译)等。\"

    孔远志,长期从事印度尼西亚语言和历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论著有《印度尼西亚语发展史》《郑和与印度尼西亚》(印尼文)等。

    王邦维,主要从事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佛教语言、文献和文学的研究。著有《佛经故事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等。

    叶奕良,长期从事伊朗学和波斯语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译著有《伊朗通史》(译著)、《关于〈元史〉中“质孙服”等的探讨》等。2000年曾获由伊朗总统亲自颁发的奖项,2005年被正式授予伊朗“名人堂”成员的称号。

    仲跻昆,主要从事阿拉伯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编著有《阿拉伯:一千零二夜》《阿拉伯现代文学史》等,译著有《泪与笑》(纪伯伦)《库杜斯短篇小说选》等。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阿友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05年获埃及高教部表彰奖。

    郑家馨,长期从事非洲历史教学与研究。著有《世界历史·亚非拉近代部分》(合著)《非洲通史·近代卷》(主编)等。 

    高毅,主要从事法国历史、欧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欧洲的分与合》(合著)等,译著有《傅柯的生死爱欲》、《他乡——以撒·柏林传》(合译)等。 

    丁建弘,长期从事德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曾作为洪堡学者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后在德国基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等高等院校任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回国后创建杭州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曾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

    高岱,主要从事欧洲历史和英国史的教学与研究。曾赴香港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多所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与讲学。著作有《历届港督传略》《英国通史纲要》《英国政党政治的新起点》等。 

    李明滨,长期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中俄比较文学和俄国国情学研究。著有《中国文学在俄苏》《俄罗斯文化史》等,主编有《世界文学简史》《俄罗斯二十世纪非主潮文学》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赵振江,长期从事西班牙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西班牙语诗歌导论》《山岩上的肖像——聂鲁达的爱情·诗·革命》(合著)等,译著有《马丁·菲耶罗》《拉丁美洲诗选》等。2004年获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模范教师”奖章和证书。曾获智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国颁发的荣誉勋章。

    林被甸,长期从事拉丁美洲史和世界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主编之一)、《罗荣渠教授纪念文集·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主编之一)等。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王立新,主要从事美国对外关系史、中美关系史和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1904-1928)》《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等。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共18册)
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下卷)
何芳川
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共18册)
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何芳川、万明 著
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共18册)
古今东西之间:何芳川讲中外文化
何芳川 著
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共18册)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下卷)
何芳川 主编
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共18册)
何芳川教授史学论文集
何芳川 著
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共18册)
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何芳川、万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