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研究

构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7-01
版次: 1
ISBN: 9787112200863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0页
字数: 18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0人买过
  •   我国自引入工程担保制度以来,尚未能发展出对保函持有人和索赔权利人有效的利益保护制度,削弱了工程担保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工程担保行业发展举步维艰。为保护保函持有人和索赔权利人的经济利益安全,《构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研究》提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概念,并围绕构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展开一系列研究:①识别一般经济制度环境下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②阐述审慎监管的作用原理,并以业主支付担保为例,构建保函价值量测模型;③分析工程再担保的作用原理,探寻工程再担保体系演化稳定条件;④阐述工程担保保证基金和市场退出机制作用原理,并揭示工程担保安安全网各个关键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⑤提出完善我国工程担保安**建设的对策建议。
      《构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研究》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可供工程担保及建筑市场治理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工程担保从业人员学习与参考;对其他担保、保险、风险管理领域的相关人员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汪辉,1981年生于湖北,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博士,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军产工程财务教研室副主任,在《IAENG Internationa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主责和参与各类课题20余项,研究方向主要是工程担保与风险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军事工程投资等。
      
      邓晓梅,1969年生于四川,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博士,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副教授、工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工程担保与建筑市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工程再担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经济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下属工程担保专家委员会委员,在《Journal of Cotlstruction Engineering & Management》、《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中国软科学》、《清华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多部,主责和参与各类课题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主要从事建筑行业公共政策、工程管理、建筑设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工程担保安全网的研究进展
    1.3.2 工程担保定价的研究进展
    1.3.3 工程再担保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书的章 节安排及其主要内容

    第2章 工程担保安全网关键构成要素的识别
    2.1 基于文献研究的工程担保安全网构成要素识别
    2.1.1 文献调研说明
    2.1.2 工程担保安全网构成要素调研结果
    2.1.3 工程担保安全网构成要素的系统化
    2.2 国外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实践调研
    2.2.1 美国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实践情况
    2.2.2 加拿大工程保函受益人经济利益保护的实践情况
    2.2.3 英国工程保函受益人经济利益保护的实践情况
    2.2.4 国外工程保函受益人经济利益保护体系实践情况小结
    2.3 我国工程担保安全网建设的现状
    2.3.1 审慎监管的实施情况
    2.3.2 工程再担保的实施情况
    2.3.3 工程担保保证基金的实施情况
    2.3.4 工程担保市场退出机制的实施情况
    2.3.5 我国工程担保安全网实践现状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审慎监管的作用原理与保函价值量测
    3.1 审慎监管的作用原理
    3.1.1 审慎监管的实施过程
    3.1.2 审慎监管作用原理小结
    3.2 保函价值量测:以业主支付担保定价为例
    3.2.1 业主支付担保及其特征
    3.2.2 方法论基础:二叉树方法
    3.2.3 基于二叉树方法的业主支付担保定价模型
    3.2.4 业主支付担保定价模型的应用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再担保的作用原理及其稳定演化条件
    4.1 工程再担保的作用原理
    4.1.1 保证人和再担保人的行为过程
    4.1.2 工程再担保作用原理小结
    4.2 工程再担保体系演化稳定条件分析
    4.2.1 方法论基础:演化博弈论
    4.2.2 基本假设与工程再担保体系的传统博弈分析
    4.2.3 最大杠杆率不足情形的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2.4 最大杠杆率不足情形再担保体系的演化稳定条件分析
    4.2.5 最大杠杆率不足情形再担保体系不同运营机制的可调整范围分析
    4.2.6 算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担保安全网各关键要素之问的内在联系
    5.1 工程担保保证基金的作用原理
    5.1.1 工程担保保证基金的基本运行过程
    5.1.2 工程担保保证基金作用原理小结
    5.2 市场退出机制的作用原理
    5.2.1 工程担保市场退出机制的主要运行过程
    5.2.2 市场退出机制作用原理小结
    5.3 工程担保安全网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5.3.1 审慎监管与工程担保保证基金、工程再担保之间的关系
    5.3.2 工程再担保与工程担保保证基金之间的关系
    5.3.3 市场退出机制与审慎监管、工程再担保、保证基金之间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我国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建议
    6.1 完善工程担保的审慎监管:规范专业工程担保保证人的行为
    6.1.1 建立保证人备案制,完善工程担保市场准人机制
    6.1.2 完善工程担保的费率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
    6.1.3 建立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体系,确保保证
    人的偿债能力
    6.2 构建工程担保保证基金制度:建立市场信任
    6.3 分步实施工程再担保机制:有效分担担保风险
    6.4 完善工程担保的市场退出机制:筑好最后一道防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附录A 工程担保安全网初始构成要素来源文献
    附录B 第4章第2节算例的数据来源调研情况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我国自引入工程担保制度以来,尚未能发展出对保函持有人和索赔权利人有效的利益保护制度,削弱了工程担保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工程担保行业发展举步维艰。为保护保函持有人和索赔权利人的经济利益安全,《构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研究》提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概念,并围绕构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展开一系列研究:①识别一般经济制度环境下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②阐述审慎监管的作用原理,并以业主支付担保为例,构建保函价值量测模型;③分析工程再担保的作用原理,探寻工程再担保体系演化稳定条件;④阐述工程担保保证基金和市场退出机制作用原理,并揭示工程担保安安全网各个关键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⑤提出完善我国工程担保安**建设的对策建议。
      《构建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关键要素研究》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可供工程担保及建筑市场治理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工程担保从业人员学习与参考;对其他担保、保险、风险管理领域的相关人员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 作者简介:
      汪辉,1981年生于湖北,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博士,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军产工程财务教研室副主任,在《IAENG Internationa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主责和参与各类课题20余项,研究方向主要是工程担保与风险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军事工程投资等。
      
      邓晓梅,1969年生于四川,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博士,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副教授、工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工程担保与建筑市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工程再担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经济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下属工程担保专家委员会委员,在《Journal of Cotlstruction Engineering & Management》、《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中国软科学》、《清华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多部,主责和参与各类课题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主要从事建筑行业公共政策、工程管理、建筑设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
  •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工程担保安全网的研究进展
    1.3.2 工程担保定价的研究进展
    1.3.3 工程再担保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书的章 节安排及其主要内容

    第2章 工程担保安全网关键构成要素的识别
    2.1 基于文献研究的工程担保安全网构成要素识别
    2.1.1 文献调研说明
    2.1.2 工程担保安全网构成要素调研结果
    2.1.3 工程担保安全网构成要素的系统化
    2.2 国外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实践调研
    2.2.1 美国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实践情况
    2.2.2 加拿大工程保函受益人经济利益保护的实践情况
    2.2.3 英国工程保函受益人经济利益保护的实践情况
    2.2.4 国外工程保函受益人经济利益保护体系实践情况小结
    2.3 我国工程担保安全网建设的现状
    2.3.1 审慎监管的实施情况
    2.3.2 工程再担保的实施情况
    2.3.3 工程担保保证基金的实施情况
    2.3.4 工程担保市场退出机制的实施情况
    2.3.5 我国工程担保安全网实践现状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审慎监管的作用原理与保函价值量测
    3.1 审慎监管的作用原理
    3.1.1 审慎监管的实施过程
    3.1.2 审慎监管作用原理小结
    3.2 保函价值量测:以业主支付担保定价为例
    3.2.1 业主支付担保及其特征
    3.2.2 方法论基础:二叉树方法
    3.2.3 基于二叉树方法的业主支付担保定价模型
    3.2.4 业主支付担保定价模型的应用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再担保的作用原理及其稳定演化条件
    4.1 工程再担保的作用原理
    4.1.1 保证人和再担保人的行为过程
    4.1.2 工程再担保作用原理小结
    4.2 工程再担保体系演化稳定条件分析
    4.2.1 方法论基础:演化博弈论
    4.2.2 基本假设与工程再担保体系的传统博弈分析
    4.2.3 最大杠杆率不足情形的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2.4 最大杠杆率不足情形再担保体系的演化稳定条件分析
    4.2.5 最大杠杆率不足情形再担保体系不同运营机制的可调整范围分析
    4.2.6 算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担保安全网各关键要素之问的内在联系
    5.1 工程担保保证基金的作用原理
    5.1.1 工程担保保证基金的基本运行过程
    5.1.2 工程担保保证基金作用原理小结
    5.2 市场退出机制的作用原理
    5.2.1 工程担保市场退出机制的主要运行过程
    5.2.2 市场退出机制作用原理小结
    5.3 工程担保安全网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5.3.1 审慎监管与工程担保保证基金、工程再担保之间的关系
    5.3.2 工程再担保与工程担保保证基金之间的关系
    5.3.3 市场退出机制与审慎监管、工程再担保、保证基金之间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我国工程担保安全网的建议
    6.1 完善工程担保的审慎监管:规范专业工程担保保证人的行为
    6.1.1 建立保证人备案制,完善工程担保市场准人机制
    6.1.2 完善工程担保的费率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
    6.1.3 建立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体系,确保保证
    人的偿债能力
    6.2 构建工程担保保证基金制度:建立市场信任
    6.3 分步实施工程再担保机制:有效分担担保风险
    6.4 完善工程担保的市场退出机制:筑好最后一道防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附录A 工程担保安全网初始构成要素来源文献
    附录B 第4章第2节算例的数据来源调研情况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