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7
版次: 1
ISBN: 9787511657909
定价: 50.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153.000千字
分类: 自然科学
1人买过
  • 本书在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项目的支持下,围绕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与外源碳输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开展论述,以期为西北地区耕作模式优化,土壤质地改善,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部分,农田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变化研究。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结构稳定性、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土壤有机碳(SOC)储量、作物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第二部分,生物质炭和秸秆碳等碳量添加条件下对土壤有机碳、酶活性和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第三部分,生物质炭和秸秆碳等碳量添加条件下矿化及周转规律研究。 1 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展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切入点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材料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土壤团聚体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及作物生长受耕作模式和秸秆还田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4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结构和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有机碳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5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酶活性及酶动力学的影响

    5.1 研究背景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下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特征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7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库矿化作用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4 讨论

    7.5 小结

     

    8 土壤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3 结果与分析

    8.4 讨论

    8.5 小结

     

    9 土壤结构指标与生物指标的关系研究

    9.1 引言

    9.2 材料与方法

    9.3 结果与讨论

    9.4 小结

     

    10结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创新点

    10.3 研究中的不足

    10.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项目的支持下,围绕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与外源碳输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开展论述,以期为西北地区耕作模式优化,土壤质地改善,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部分,农田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变化研究。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结构稳定性、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土壤有机碳(SOC)储量、作物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第二部分,生物质炭和秸秆碳等碳量添加条件下对土壤有机碳、酶活性和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第三部分,生物质炭和秸秆碳等碳量添加条件下矿化及周转规律研究。
  • 目录:
    1 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展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切入点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材料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土壤团聚体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及作物生长受耕作模式和秸秆还田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4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结构和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有机碳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5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酶活性及酶动力学的影响

    5.1 研究背景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下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特征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7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库矿化作用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4 讨论

    7.5 小结

     

    8 土壤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3 结果与分析

    8.4 讨论

    8.5 小结

     

    9 土壤结构指标与生物指标的关系研究

    9.1 引言

    9.2 材料与方法

    9.3 结果与讨论

    9.4 小结

     

    10结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创新点

    10.3 研究中的不足

    10.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学
陈阜 主编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土壤氮流失控制及其对精甲霜灵残留的影响
范茂攀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革命:让土壤焕发生机
[美]戴维·蒙哥马利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学(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陈阜、张海林 编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学(第3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曹敏建、王晓光 编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龚振平、马春梅、闫超、董守坤 编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学
曹敏建 编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谭永忠、贾文涛、吴次芳 著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耕作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曹敏建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