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0
版次: 1
ISBN: 9787520104951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32页
字数: 35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3人买过
  • 明清时期是我国城镇发展的空前繁荣阶段,本书以该时期中原城镇发展为中心,从城镇职能组合、区域分布、等级规模以及城镇发展区域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总体来看,明清时期中原城镇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有所成就,但放在全国大背景下考量,中原地区的城镇地位却在下降,这固然受累于整个北方地区经济增速变缓和南北方差异加大的外部环境,中原城镇固有的经济活力不足却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徐春燕,河北泊头人,现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经济史、城镇史、文化史。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的中原城镇研究”“清代北方地区的城乡关系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城镇史”。 绪 论
      一 概念界定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意义和方法
      四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明清中原城镇发展的自然及交通环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
      第三节 交通运输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中原城镇历史兴替和明清经济环境
      第一节 中原城镇的历史兴替
      第二节 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动力及经济环境
      第三节 经济联系的加强与中原商品市场的活跃
    第三章 中原城镇的职能组合结构
      第一节 政治军事职能突出的城市
      第二节 作为交通枢纽异军突起的城镇
      第三节 具有优势资源特色的城镇
    第四章 中原城镇的空间分布变化
      第一节 不同时期城镇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 州、县城市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 集镇的空间分布
      第四节 城镇分布与城镇化发展
    第五章 中原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
      第一节 城镇人口等级规模及其地域差异
      第二节 行政等级、地理环境与城镇规模
    第六章 城镇的商业规模和商贸交流
      第一节 城镇的商业规模
      第二节 城镇的商贸交流
    第七章 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区域比较
      第一节 等级体系的区域对比
      第二节 市镇密度的区域对比
      第三节 城市化率的区域对比
    结 语
    参考文献
      一 历史文献
      二 今人论著
    后 记


    图表目录
    图1-1 河南省地势地貌分布
    表1-1 明清时期冷热时段对比
    图1-2 明代河南行政管理层次
    图1-3 明代河南政区
    图1-4 清代河南行政管理层次
    图1-5 清代河南政区
    表1-2 明代河南驿站分布
    图1-6 万历十五年河南驿路分布
    表1-3 嘉庆年间河南驿站分布
    图1-7 清初河南驿站分布
    图1-8 清末河南的驿站网络
    图1-9 明清时期河南驿站分布对比
    图2-1 郑州西山仰韶晚期城址
    图2-2 隋唐洛阳城市规划示意
    图2-3 北宋的东京(开封)三重城结构及主要行市分布
    图2-4 城市厢坊制管理层次
    表2-1 春秋战国以来城市人口比重
    表2-2 明代河南洪武、弘治、万历三朝户数及人口统计
    表2-3 明代不同时期河南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
    表2-4 清代不同时期河南人口数量
    表2-5 明代不同时期各直省在册户数及排名
    表2-6 明代河南不同时期户数及占全国比重
    表2-7 清代不同时期各直省在册人口及排名
    表2-8 清代河南不同时期人口排名及占全国比重
    表2-9 明代不同时期各直省垦田面积及排名
    表2-10 明代不同时期河南耕地全国排名及占全国比重
    表2-11 清代前期各直省耕地面积
    表2-12 清代河南不同时期耕地面积及占全国比重
    表2-13 清代不同时期各直省田地数指数变化
    表2-14 万历六年河南田赋数额及占全国比重
    表2-15 乾隆三十一年各直省田地、赋税数量及排名
    图3-1 明代周王府城郭
    图3-2 清代祥符县城
    图3-3 清代洛阳城关示意
    图3-4 赊店古镇街道示意
    表3-1 周口山陕会馆建筑一览
    表3-2 清代朱仙镇山陕会馆重修、扩建一览
    表3-3 乾隆年间朱仙镇重修关帝庙捐资商号的行业排行
    表3-4 清代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所属县土地、人口及赋税一览
    表4-1 元代、明初、明末州县数量对比
    表4-2 明代中后期河南集镇数目统计
    表4-3 明代中后期河南城镇数量估算
    表4-4 清代河南历代行政单位数目统计
    表4-5 归德府所属各县市集数量变化
    表4-6 光州属县市镇数量变化
    表4-7 清代不同时期河南集镇数量统计
    表4-8 明代河南州县地域分布数量和比重
    表4-9 清代河南州县地域分布数量和比重
    表4-10 明代前期、中后期河南州县密度统计
    表4-11 明代中后期城镇密度
    表4-12 清代前期、中期、后期河南州县密度统计
    表4-13 明代中期11县城集、乡集数量统计
    表4-14 明代中后期河南城镇数量估算
    表4-15 明代河南集镇距中心城市里程、方位数量统计
    图4-1 明代河南集镇距中心城市里程等距离(10里)分布
    图4-2 明代河南集镇里程等距离(5里)分布
    图4-3 明代各方位集镇分布示意
    表4-16 明代光山县各方位集镇数量
    图4-4 明代光山县示意
    表4-17 明代河南各方位集镇分布指数
    图4-5 明代河南各方位集镇分布示意(去除光山县城市标本)
    图4-6 明代河南各方位集镇分布指数变化
    表4-18 明代河南相邻三个方位集镇指数
    图4-7 明代河南相邻三个方位集镇平均指数变化
    表4-19 归德府顺治十七年和乾隆十九年集市数量对比
    表4-20 清代不同时期河南集镇估算
    表4-21 清代河南集镇距县里程、方位数量统计
    图4-8 清代河南集镇距中心城市里程等距离(10里)分布
    图4-9 清代河南集镇里程等距离(5里)分布
    图4-10 清代各方位集镇分布数量示意
    图4-11 明清时期城镇分布密度线性趋势
    表4-22 明代中后期河南城镇、人口密度统计
    表4-23 嘉靖三十一年河南分区城镇和人口密度
    表4-24 清代中期河南城镇、人口密度统计
    表4-25 清代中期河南分区城镇和人口密度
    表5-1 洪武二十四年城市分级
    表5-2 洪武二十四年区域城市等级分布
    表5-3 成化十八年城市分级
    表5-4 成化十八年区域城市等级分布
    表5-5 崇祯三年城市分级
    表5-6 崇祯三年州县城市人口规模统计
    表5-7 乾隆四十一年河南不同等级城镇发展结构
    表5-8 清末民初78集镇人口规模分类统计
    表5-9 明朝不同时期河南修城次数统计
    表5-10 明代河南城市规模数量
    表5-11 清代河南城市规模数量
    表5-12 明代河南各级城市规模统计
    表5-13 清代河南各级城市规模统计
    表5-14 明代府、县级城市相关系数分析
    表5-15 明代城市规模分布
    表5-16 明代河南分区地形和城市数量、平均城围规模统计
    表5-17 清代河南分区地形和城市数量、平均城围规模统计
    表6-1 明代开封商业行业、店铺示例
    表6-2 光绪三十四年河南各府属县牙杂税(银)征收情况
    表6-3 清末南阳县城镇商业概况
    表6-4 南阳商铺数量规模统计
    表6-5 清末南阳县商业状况统计
    表6-6 河南7县97镇商号数分类统计
    表7-1 明清时期二、三级行政区对比
    表7-2 明清全国各地市镇密度及贸易半径
    表7-3 洪武时期各省份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
    表7-4 除去京师、福建、南直隶之后的各省份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
    表7-5 乾隆四十一年和光绪十九年各省城市人口变化情况
  • 内容简介:
    明清时期是我国城镇发展的空前繁荣阶段,本书以该时期中原城镇发展为中心,从城镇职能组合、区域分布、等级规模以及城镇发展区域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总体来看,明清时期中原城镇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有所成就,但放在全国大背景下考量,中原地区的城镇地位却在下降,这固然受累于整个北方地区经济增速变缓和南北方差异加大的外部环境,中原城镇固有的经济活力不足却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 作者简介:
    徐春燕,河北泊头人,现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经济史、城镇史、文化史。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的中原城镇研究”“清代北方地区的城乡关系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城镇史”。
  • 目录:
    绪 论
      一 概念界定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意义和方法
      四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明清中原城镇发展的自然及交通环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
      第三节 交通运输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中原城镇历史兴替和明清经济环境
      第一节 中原城镇的历史兴替
      第二节 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动力及经济环境
      第三节 经济联系的加强与中原商品市场的活跃
    第三章 中原城镇的职能组合结构
      第一节 政治军事职能突出的城市
      第二节 作为交通枢纽异军突起的城镇
      第三节 具有优势资源特色的城镇
    第四章 中原城镇的空间分布变化
      第一节 不同时期城镇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 州、县城市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 集镇的空间分布
      第四节 城镇分布与城镇化发展
    第五章 中原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
      第一节 城镇人口等级规模及其地域差异
      第二节 行政等级、地理环境与城镇规模
    第六章 城镇的商业规模和商贸交流
      第一节 城镇的商业规模
      第二节 城镇的商贸交流
    第七章 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区域比较
      第一节 等级体系的区域对比
      第二节 市镇密度的区域对比
      第三节 城市化率的区域对比
    结 语
    参考文献
      一 历史文献
      二 今人论著
    后 记


    图表目录
    图1-1 河南省地势地貌分布
    表1-1 明清时期冷热时段对比
    图1-2 明代河南行政管理层次
    图1-3 明代河南政区
    图1-4 清代河南行政管理层次
    图1-5 清代河南政区
    表1-2 明代河南驿站分布
    图1-6 万历十五年河南驿路分布
    表1-3 嘉庆年间河南驿站分布
    图1-7 清初河南驿站分布
    图1-8 清末河南的驿站网络
    图1-9 明清时期河南驿站分布对比
    图2-1 郑州西山仰韶晚期城址
    图2-2 隋唐洛阳城市规划示意
    图2-3 北宋的东京(开封)三重城结构及主要行市分布
    图2-4 城市厢坊制管理层次
    表2-1 春秋战国以来城市人口比重
    表2-2 明代河南洪武、弘治、万历三朝户数及人口统计
    表2-3 明代不同时期河南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
    表2-4 清代不同时期河南人口数量
    表2-5 明代不同时期各直省在册户数及排名
    表2-6 明代河南不同时期户数及占全国比重
    表2-7 清代不同时期各直省在册人口及排名
    表2-8 清代河南不同时期人口排名及占全国比重
    表2-9 明代不同时期各直省垦田面积及排名
    表2-10 明代不同时期河南耕地全国排名及占全国比重
    表2-11 清代前期各直省耕地面积
    表2-12 清代河南不同时期耕地面积及占全国比重
    表2-13 清代不同时期各直省田地数指数变化
    表2-14 万历六年河南田赋数额及占全国比重
    表2-15 乾隆三十一年各直省田地、赋税数量及排名
    图3-1 明代周王府城郭
    图3-2 清代祥符县城
    图3-3 清代洛阳城关示意
    图3-4 赊店古镇街道示意
    表3-1 周口山陕会馆建筑一览
    表3-2 清代朱仙镇山陕会馆重修、扩建一览
    表3-3 乾隆年间朱仙镇重修关帝庙捐资商号的行业排行
    表3-4 清代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所属县土地、人口及赋税一览
    表4-1 元代、明初、明末州县数量对比
    表4-2 明代中后期河南集镇数目统计
    表4-3 明代中后期河南城镇数量估算
    表4-4 清代河南历代行政单位数目统计
    表4-5 归德府所属各县市集数量变化
    表4-6 光州属县市镇数量变化
    表4-7 清代不同时期河南集镇数量统计
    表4-8 明代河南州县地域分布数量和比重
    表4-9 清代河南州县地域分布数量和比重
    表4-10 明代前期、中后期河南州县密度统计
    表4-11 明代中后期城镇密度
    表4-12 清代前期、中期、后期河南州县密度统计
    表4-13 明代中期11县城集、乡集数量统计
    表4-14 明代中后期河南城镇数量估算
    表4-15 明代河南集镇距中心城市里程、方位数量统计
    图4-1 明代河南集镇距中心城市里程等距离(10里)分布
    图4-2 明代河南集镇里程等距离(5里)分布
    图4-3 明代各方位集镇分布示意
    表4-16 明代光山县各方位集镇数量
    图4-4 明代光山县示意
    表4-17 明代河南各方位集镇分布指数
    图4-5 明代河南各方位集镇分布示意(去除光山县城市标本)
    图4-6 明代河南各方位集镇分布指数变化
    表4-18 明代河南相邻三个方位集镇指数
    图4-7 明代河南相邻三个方位集镇平均指数变化
    表4-19 归德府顺治十七年和乾隆十九年集市数量对比
    表4-20 清代不同时期河南集镇估算
    表4-21 清代河南集镇距县里程、方位数量统计
    图4-8 清代河南集镇距中心城市里程等距离(10里)分布
    图4-9 清代河南集镇里程等距离(5里)分布
    图4-10 清代各方位集镇分布数量示意
    图4-11 明清时期城镇分布密度线性趋势
    表4-22 明代中后期河南城镇、人口密度统计
    表4-23 嘉靖三十一年河南分区城镇和人口密度
    表4-24 清代中期河南城镇、人口密度统计
    表4-25 清代中期河南分区城镇和人口密度
    表5-1 洪武二十四年城市分级
    表5-2 洪武二十四年区域城市等级分布
    表5-3 成化十八年城市分级
    表5-4 成化十八年区域城市等级分布
    表5-5 崇祯三年城市分级
    表5-6 崇祯三年州县城市人口规模统计
    表5-7 乾隆四十一年河南不同等级城镇发展结构
    表5-8 清末民初78集镇人口规模分类统计
    表5-9 明朝不同时期河南修城次数统计
    表5-10 明代河南城市规模数量
    表5-11 清代河南城市规模数量
    表5-12 明代河南各级城市规模统计
    表5-13 清代河南各级城市规模统计
    表5-14 明代府、县级城市相关系数分析
    表5-15 明代城市规模分布
    表5-16 明代河南分区地形和城市数量、平均城围规模统计
    表5-17 清代河南分区地形和城市数量、平均城围规模统计
    表6-1 明代开封商业行业、店铺示例
    表6-2 光绪三十四年河南各府属县牙杂税(银)征收情况
    表6-3 清末南阳县城镇商业概况
    表6-4 南阳商铺数量规模统计
    表6-5 清末南阳县商业状况统计
    表6-6 河南7县97镇商号数分类统计
    表7-1 明清时期二、三级行政区对比
    表7-2 明清全国各地市镇密度及贸易半径
    表7-3 洪武时期各省份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
    表7-4 除去京师、福建、南直隶之后的各省份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
    表7-5 乾隆四十一年和光绪十九年各省城市人口变化情况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小说互文性研究
王凌著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与李朝时代
[日]岸本美绪 后浪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家具计算机视觉建档技术
刘春、顾珈静、曾勇、马玉涵 编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淮安学术史稿
花法荣 著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紫砂艺术史
向瑾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育发展研究
史玄之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古建筑概论/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丛书
董峥 编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以来蔚县庄堡寺庙调查与研究
尚珩 程长进 关琪 著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等韵图新探
周赛华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散文十家: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陈平原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文学专题研究
赵永刚 著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明清以来关帝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梅红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了凡四训泽后世:嘉善居士袁黄
徐春燕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阿拉吃茶去
徐春燕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
徐春燕 著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旅行社计调实务
徐春燕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