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9
版次: 1
ISBN: 9787540351144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0页
字数: 20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60人买过
  •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介绍唯识学的历史,下篇分专题介绍唯识学的哲学,史论结合,带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和比较研究性。在讲解的时候,为了初学者易于了解起见,对专门术语,在不违反原意之下,多用现代术语说明。对唯识学与现代思潮的关系,多有精到的阐发。另外,作者绘制了大量的图表,将理论间的逻辑关系简明地表现出来。附录部分收入作者《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研究》一文。 法舫法师(1904—1951):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人,1921年剃度出家,1922年入学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成为第一期学员。此后全力协助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和佛学教育事业,多次主编《海潮音》,主持“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教学于“汉藏教理院”。1941年后,主要在南亚各地从事佛学研究,通达梵、巴、英三种外语。 序1

    第一編5

    第一章 今日研究佛學之現狀6

    第二章 從現代思潮看唯識學12

    第一節 時代思潮與佛學12

    第二節 科學與佛學14

    第三節 哲學與唯識學20

    第三章 從中國佛學史看唯識學24

    第一節 中國佛學史的概觀24

    第二節 唯識學與各宗28

    第四章 從印度佛教史看唯識學54

    第一節 根本佛教與唯識學54

    第二節 唯識學與印度大乘佛學者62

    第五章 唯識學之歷史概觀66

    第一節 唯識學之發源66

    第二節 唯識學之萌芽68

    第三節 唯識學之長成期70

    第四節 唯識學之建立與弘傳71

    第五節 中國之唯識學派75

    第二編79

    第一章 緒論80

    第一節 哲學的名義80

    第二節 哲學的方法81

    第三節 哲學的性質與唯識之有82

    第四節 哲學與唯識學的範圍84

    第五節 唯識哲學之意趣85

    第二章 論題之建立94

    第一節 釋論題——《唯識三十論》94

    第二節 論文之組織97

    第三節 作者與譯者100

    第三章 唯識大意104

    第一節 宇宙人生之假說104

    第二節 唯識略義108

    第三節 略釋識能變義110

    第四節 能變的次第114

    第四章 了境能變識(知識論)119

    第一節 敘言119

    第二節 本頌與大綱127

    第三節 根境識與感覺(知識的所依)129

    第四節 六識的三方面133

    第五節 六識的心理與感受134

    第六節 泛論情感情緒與心所法147

    第七節 前五識的產生149

    第八節 意識的生起149

    第五章 思量能變識(人生論)151

    第一節 敘言151

    第二節 舉頌釋名153

    第三節 所依與所緣155

    第四節 體性、行相、相應158

    第五節 末那之界繫與伏斷160

    第六章 阿賴耶識(本體論)162

    第一節 敘言162

    第二節 阿賴耶識之三相171

    第三節 阿賴耶識之種子174

    第四節 阿賴耶識之功用181

    第五節 阿賴耶識之感受185

    第六節 阿賴耶識之因果187

    第七節 阿賴耶識之捨位188

    第七章 理性的唯識論190

    第一節 唯識的中道義190

    第二節 唯識的辯證法195

    第三節 唯識的因果律196

    第四節 唯識的業果緣起論197

    第五節 唯識的三性三無性205

    第六節 唯識的真如性(明唯識性)215

    第八章 實證的唯識論216

    第一節 總說216

    第二節 資糧位219

    第三節 加行位222

    第四節 通達位226

    第五節 修習位229

    第六節 究竟位——佛果235

    附录: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237

    一 云何緣起237

    二 阿賴耶緣起240

    三 如來藏緣起255

    四 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比較267

    五 結論274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介绍唯识学的历史,下篇分专题介绍唯识学的哲学,史论结合,带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和比较研究性。在讲解的时候,为了初学者易于了解起见,对专门术语,在不违反原意之下,多用现代术语说明。对唯识学与现代思潮的关系,多有精到的阐发。另外,作者绘制了大量的图表,将理论间的逻辑关系简明地表现出来。附录部分收入作者《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研究》一文。
  • 作者简介:
    法舫法师(1904—1951):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人,1921年剃度出家,1922年入学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成为第一期学员。此后全力协助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和佛学教育事业,多次主编《海潮音》,主持“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教学于“汉藏教理院”。1941年后,主要在南亚各地从事佛学研究,通达梵、巴、英三种外语。
  • 目录:
    序1

    第一編5

    第一章 今日研究佛學之現狀6

    第二章 從現代思潮看唯識學12

    第一節 時代思潮與佛學12

    第二節 科學與佛學14

    第三節 哲學與唯識學20

    第三章 從中國佛學史看唯識學24

    第一節 中國佛學史的概觀24

    第二節 唯識學與各宗28

    第四章 從印度佛教史看唯識學54

    第一節 根本佛教與唯識學54

    第二節 唯識學與印度大乘佛學者62

    第五章 唯識學之歷史概觀66

    第一節 唯識學之發源66

    第二節 唯識學之萌芽68

    第三節 唯識學之長成期70

    第四節 唯識學之建立與弘傳71

    第五節 中國之唯識學派75

    第二編79

    第一章 緒論80

    第一節 哲學的名義80

    第二節 哲學的方法81

    第三節 哲學的性質與唯識之有82

    第四節 哲學與唯識學的範圍84

    第五節 唯識哲學之意趣85

    第二章 論題之建立94

    第一節 釋論題——《唯識三十論》94

    第二節 論文之組織97

    第三節 作者與譯者100

    第三章 唯識大意104

    第一節 宇宙人生之假說104

    第二節 唯識略義108

    第三節 略釋識能變義110

    第四節 能變的次第114

    第四章 了境能變識(知識論)119

    第一節 敘言119

    第二節 本頌與大綱127

    第三節 根境識與感覺(知識的所依)129

    第四節 六識的三方面133

    第五節 六識的心理與感受134

    第六節 泛論情感情緒與心所法147

    第七節 前五識的產生149

    第八節 意識的生起149

    第五章 思量能變識(人生論)151

    第一節 敘言151

    第二節 舉頌釋名153

    第三節 所依與所緣155

    第四節 體性、行相、相應158

    第五節 末那之界繫與伏斷160

    第六章 阿賴耶識(本體論)162

    第一節 敘言162

    第二節 阿賴耶識之三相171

    第三節 阿賴耶識之種子174

    第四節 阿賴耶識之功用181

    第五節 阿賴耶識之感受185

    第六節 阿賴耶識之因果187

    第七節 阿賴耶識之捨位188

    第七章 理性的唯識論190

    第一節 唯識的中道義190

    第二節 唯識的辯證法195

    第三節 唯識的因果律196

    第四節 唯識的業果緣起論197

    第五節 唯識的三性三無性205

    第六節 唯識的真如性(明唯識性)215

    第八章 實證的唯識論216

    第一節 總說216

    第二節 資糧位219

    第三節 加行位222

    第四節 通達位226

    第五節 修習位229

    第六節 究竟位——佛果235

    附录: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237

    一 云何緣起237

    二 阿賴耶緣起240

    三 如來藏緣起255

    四 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比較267

    五 結論274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研究(第9辑)
释光泉 编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 : 新的意识科学
[美]杨定一 著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宗思想与文化/长安汉传佛教祖庭文化丛书
段新龙 著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三颂讲记
于凌波 释译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四论
陈鹏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要论/杭州佛学院书系
慧仁 著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研究(第8辑)
释光泉 编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菁华
徐梵澄著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三十颂导读
李润生 著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学概论
慧仁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讲义-唯识学丛书(第六辑)-本书未收于《欧阳竟无内外学》,大陆首次整理出版
欧阳竟无 著;吕澂 笔记;金陵刻经处 校点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研究(第七辑)
释光泉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宝庆讲寺丛书·中国佛教学者文集:法舫文汇
法舫 著;朗宇法师、清秀法师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