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子书”

曾国藩“教子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2009-11
版次: 2
ISBN: 9787807242314
定价: 26.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9页
字数: 20千字
分类: 生活
114人买过
  •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但他的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都没有变成“衙内”和“大少爷”。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不仅儿子个个成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打破了“富贵不过三代”封建贵族这一无法避免的宿命,原因就在于曾国藩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 一、立志与立德
    古之成大事者,须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苟能立志,何事不可为?
    举止要端庄
    勿浪掷光阴
    敬恕二字为立德之基
    养得胸次博大活泼
    无恒是吾身之大耻,不重是尔身之短处
    人谁不死,只求临终心无愧悔耳
    立身不离八本、三致祥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耳
    须有倔强不驯之气
    成功者须历风波灾难
    婚姻大事须谨慎

    二、知识改变命运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读书须能涵泳体察
    讲求精熟,度越前古
    读书不必求记住,却宜求个明白
    诂经读史,事事易于着手
    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钻研古义望读顾江等六家之书
    尽可就所看之书自摅所见
    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
    勿以考试误终身
    占验之说本不足信
    有情韵趣味乃可历久不衰

    三、培养正确的读书写作习惯
    子侄辈读书宜加约束
    不恃天赋,将勤补拙
    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读经宜常阅校勘记
    细读《文选》可医笔下枯涩
    读书写字要有好习惯
    每日温经更增长见识
    按月作文寄京
    析论书法派别
    看书不可不择
    分类摘抄作文词藻
    学书当法四大名家
    详示作字换笔之法
    文章雄奇之道,全在行气、造句、选字
    读韩公五言诗可细心体会
    诗文雄奇须立意脱俗
    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四、勤俭是立身之本
    一切以勤俭为主
    世家子弟当力戒奢傲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久
    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俭朴之风为惜福之道
    生日在即万不可宴客称庆
    教弟必须爱惜物力
    家中务请略有积蓄
    深以妇女之奢逸为虑
    祖母殡事宜俭约
    居家情意宜厚用度宜俭
    有用之物不宜抛散
    以耕读为本乃长久之计

    五、尊老爱幼,重礼轻财
    对长辈应尽爱敬之心
    宜和睦尽孝道
    时记勤敬二字
    节俭置田以济贫民
    勿厌家常琐事之劳
    家中待客不可简慢
    谆劝诸妹以能耐劳忍气为要
    古之言孝者,专以保身为重
    诸女当教之孝顺翁姑,敬事丈夫

    六、处世交往的准则
    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交友办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
    交友须勤加来往
    生性不能精明威猛
    与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无文饰
    有定力,到处皆坦图矣
    举止要重,发言要韧
    刚柔并用不可偏废
    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
    不肯索穷友之情,是可为法
    息心忍耐为要
    多与人不合,故难成事
    情愿人占我便益
    无暇为之,婉辞之可也
    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应治之事多搁废尤以为疚
    切不可不知足
    望勿各逞己见

    七、谨慎存身明进退
    爱惜声名常存戒心
    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每得意时即有失意事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危险迭见,当谨慎图之,泰然处之
    刻刻谨慎,存临深履薄之想
    安危之机,不仅为一己之身名计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借人之力而窃上赏,寸心深抱不安
    幸勿轻敌致误
    有大战宜预筹之
    善于审机审势
    审力较审机审势尤贵
    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不求速不求全
    宜力除牢骚
    不宜露头角于外
    不受酒席礼物

    八、爱护自己的身体
    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饭后数千步乃养生要诀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体弱可不必入场
    食蔬而不用肉汤,亦养生之宜,崇俭之道
    少用心多劳身
    学祖父夜夜洗脚不轻服药
    服药不可大、多
    凡郁怒最伤人
    眠食有恒

    九、内圣外王
    风霜磨炼,足坚筋骨而长识见
    全靠自己扎挣发愤,父兄师长不能为力
    做事无论难易宜有始终
    宜从刚字厚字用功
    在气势上痛下工夫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儿子若贤,能自觅衣饭
    少年不宜妄生意气
    何必画蛇添足

    十、识人与用人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人皆顾体面,教人不宜过露痕迹
    训练兵勇必须常讲常辩
    将才应具四大端
    带勇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治军之道以能战为要
    不用眼高手低、不求实事、不合时宜之人
    军中新手多须常密察
    办马队不惜重本
  • 内容简介: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但他的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都没有变成“衙内”和“大少爷”。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不仅儿子个个成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打破了“富贵不过三代”封建贵族这一无法避免的宿命,原因就在于曾国藩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
  • 目录:
    一、立志与立德
    古之成大事者,须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苟能立志,何事不可为?
    举止要端庄
    勿浪掷光阴
    敬恕二字为立德之基
    养得胸次博大活泼
    无恒是吾身之大耻,不重是尔身之短处
    人谁不死,只求临终心无愧悔耳
    立身不离八本、三致祥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耳
    须有倔强不驯之气
    成功者须历风波灾难
    婚姻大事须谨慎

    二、知识改变命运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读书须能涵泳体察
    讲求精熟,度越前古
    读书不必求记住,却宜求个明白
    诂经读史,事事易于着手
    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钻研古义望读顾江等六家之书
    尽可就所看之书自摅所见
    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
    勿以考试误终身
    占验之说本不足信
    有情韵趣味乃可历久不衰

    三、培养正确的读书写作习惯
    子侄辈读书宜加约束
    不恃天赋,将勤补拙
    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读经宜常阅校勘记
    细读《文选》可医笔下枯涩
    读书写字要有好习惯
    每日温经更增长见识
    按月作文寄京
    析论书法派别
    看书不可不择
    分类摘抄作文词藻
    学书当法四大名家
    详示作字换笔之法
    文章雄奇之道,全在行气、造句、选字
    读韩公五言诗可细心体会
    诗文雄奇须立意脱俗
    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四、勤俭是立身之本
    一切以勤俭为主
    世家子弟当力戒奢傲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久
    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俭朴之风为惜福之道
    生日在即万不可宴客称庆
    教弟必须爱惜物力
    家中务请略有积蓄
    深以妇女之奢逸为虑
    祖母殡事宜俭约
    居家情意宜厚用度宜俭
    有用之物不宜抛散
    以耕读为本乃长久之计

    五、尊老爱幼,重礼轻财
    对长辈应尽爱敬之心
    宜和睦尽孝道
    时记勤敬二字
    节俭置田以济贫民
    勿厌家常琐事之劳
    家中待客不可简慢
    谆劝诸妹以能耐劳忍气为要
    古之言孝者,专以保身为重
    诸女当教之孝顺翁姑,敬事丈夫

    六、处世交往的准则
    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交友办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
    交友须勤加来往
    生性不能精明威猛
    与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无文饰
    有定力,到处皆坦图矣
    举止要重,发言要韧
    刚柔并用不可偏废
    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
    不肯索穷友之情,是可为法
    息心忍耐为要
    多与人不合,故难成事
    情愿人占我便益
    无暇为之,婉辞之可也
    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应治之事多搁废尤以为疚
    切不可不知足
    望勿各逞己见

    七、谨慎存身明进退
    爱惜声名常存戒心
    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每得意时即有失意事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危险迭见,当谨慎图之,泰然处之
    刻刻谨慎,存临深履薄之想
    安危之机,不仅为一己之身名计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借人之力而窃上赏,寸心深抱不安
    幸勿轻敌致误
    有大战宜预筹之
    善于审机审势
    审力较审机审势尤贵
    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不求速不求全
    宜力除牢骚
    不宜露头角于外
    不受酒席礼物

    八、爱护自己的身体
    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饭后数千步乃养生要诀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体弱可不必入场
    食蔬而不用肉汤,亦养生之宜,崇俭之道
    少用心多劳身
    学祖父夜夜洗脚不轻服药
    服药不可大、多
    凡郁怒最伤人
    眠食有恒

    九、内圣外王
    风霜磨炼,足坚筋骨而长识见
    全靠自己扎挣发愤,父兄师长不能为力
    做事无论难易宜有始终
    宜从刚字厚字用功
    在气势上痛下工夫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儿子若贤,能自觅衣饭
    少年不宜妄生意气
    何必画蛇添足

    十、识人与用人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人皆顾体面,教人不宜过露痕迹
    训练兵勇必须常讲常辩
    将才应具四大端
    带勇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治军之道以能战为要
    不用眼高手低、不求实事、不合时宜之人
    军中新手多须常密察
    办马队不惜重本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