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5
版次: 1
ISBN: 9787561539316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1页
字数: 53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0人买过
  •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利用大量的中外文资料,阐述民事审前程序的基本原理,介绍各国和地区的相关立法、判例和学说,分析审判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立足我国国情,总结司法经验,构建体系完备、功能齐全的民事审前程序,促进当事人和解,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全书除绪论外,分为二十一章,对法院管辖、争点整理、证据开示、审前会议、审前救济、法院调解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利用大量的中英文资料,从论述美国司法制度的历史渊源、基础理念入手,介绍美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理、运作状况、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齐树浩,男,河北武安人,1954年8月生。1972年12月自福建泉州一中应征入伍,1978年4月从新疆军区某部退役。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8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民商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11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西南政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中山大学、菲律宾Ateneo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Freiburg大学、巴黎第二大学研修和访问。现为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说明
    丛书总序
    绪论
    一、研究民事审前程序的意义
    二、外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启示
    三、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
    第一章审前程序的基本原理
    一、概述
    二、民事审前程序的法理基础
    三、民事审前程序的制度功能
    四、民事审前程序的价值目标

    第二章法院与管辖
    一、美、德、日民事法院体系
    二、民事审判权范围与管辖的关系
    三、我国管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三章起诉与受理
    一、诉答程序
    二、起诉
    三、审查受理
    四、答辩
    五、自认
    六、诉答文书的修改与补充
    七、诉讼失权

    第四章争点整理
    一、概述
    二、争点整理的时间
    三、争点整理的内容
    四、争点整理的种类
    五、争点整理的终结及其效力

    第五章即决判决
    一、概述
    二、即决判决的适用条件
    三、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四、程序的进行与法院的职权
    五、即决判决制度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证据开示程序概述
    一、证据开示程序的起源
    二、证据开示程序的内涵
    三、证据开示制度的功能
    四、英美证据开示制度的改革

    第七章证据开示的范围
    一、关联性规则
    二、保密特权规则
    三、工作成果豁免规则
    四、专家证人豁免规则
    五、关于保险协议规则
    六、弹劾资料豁免规则
    七、证据开示范围及其确定

    第八章证据开示的方法
    一、法定的证据开示
    二、询问录取证言
    三、质询书
    四、自认请求书
    五、要求提供文件、物品和勘验土地
    六、身体或精神状态检查

    第九章证据开示的运作
    一、证据开示准备
    二、证据开示的通用规则
    三、证据开示中的法院命令和制裁
    四、在庭审中使用证据开示的成果

    第十章审前会议
    一、审前会议的历史沿革
    二、审前会议的制度理念
    三、审前会议制度的主体
    四、审前会议的运作机制

    第十一章审前处理
    一、概述
    二、撤诉
    三、缺席判决
    四、认诺与舍弃
    五、要约与付款

    第十二章审前救济
    一、临时性禁令
    二、冻结令
    三、搜查令
    四、中期付款
    五、诉讼费用担保

    第十三章法院调解概述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院调解的制度功能
    三、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渊源流变
    四、法院调解相关制度考察
    五、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未来走向

    第十四章审前调解的比较分析
    一、概述
    二、审前调解程序的运作机制
    三、域外审前调解立法比较
    四、结语

    第十五章法院附设ADR
    一、概述
    二、法院附设ADR的性质
    三、法院附设ADR的类型
    四、法院附设调解
    五、法院附设仲裁
    六、简易陪审团审理
    七、早期中立评估
    八、结语

    第十六章我国审前调解制度的完善
    一、概述
    二、审前调解形式的发展
    三、审前调解机制的完善
    四、审前调解的程序规制

    第十七章英国民事审前程序
    一、民事司法改革的影响
    二、诉前议定书
    三、审前和解
    四、支持审前程序的三项制度
    五、审前程序对诉讼程序的影响
    六、审前程序的保障措施

    第十八章美国民事审前程序
    一、证据开示制度概述
    二、证据开示的范围
    三、证据开示的方法
    四、审前会议
    五、审前处置

    第十九章德国民事审前程序
    一、有关起诉的规定
    二、当事人的确定与追加
    三、对起诉的初步审查
    四、送达
    五、书面准备程序与首次言词辩论
    六、诉求的更改
    七、证据的收集
    八、强制调解会议

    第二十章法国民事审前程序
    一、民事审前程序在大审法院的适用
    二、专职化的审前准备法官
    三、民事审前程序的制度功能
    四、民事审前程序中的裁定与救济
    五、民事审前程序的终结

    第二十一章日本民事审前程序
    一、日本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
    二、审理结构与民事审前程序
    三、旧法时代对民事审前程序的否定
    四、20世纪末日本民事审前程序的建立
    五、日本民事审前程序的发展
    六、结语
  • 内容简介: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利用大量的中外文资料,阐述民事审前程序的基本原理,介绍各国和地区的相关立法、判例和学说,分析审判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立足我国国情,总结司法经验,构建体系完备、功能齐全的民事审前程序,促进当事人和解,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全书除绪论外,分为二十一章,对法院管辖、争点整理、证据开示、审前会议、审前救济、法院调解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利用大量的中英文资料,从论述美国司法制度的历史渊源、基础理念入手,介绍美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理、运作状况、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 作者简介:
    齐树浩,男,河北武安人,1954年8月生。1972年12月自福建泉州一中应征入伍,1978年4月从新疆军区某部退役。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8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民商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11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西南政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中山大学、菲律宾Ateneo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Freiburg大学、巴黎第二大学研修和访问。现为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 目录:
    出版说明
    丛书总序
    绪论
    一、研究民事审前程序的意义
    二、外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启示
    三、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
    第一章审前程序的基本原理
    一、概述
    二、民事审前程序的法理基础
    三、民事审前程序的制度功能
    四、民事审前程序的价值目标

    第二章法院与管辖
    一、美、德、日民事法院体系
    二、民事审判权范围与管辖的关系
    三、我国管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三章起诉与受理
    一、诉答程序
    二、起诉
    三、审查受理
    四、答辩
    五、自认
    六、诉答文书的修改与补充
    七、诉讼失权

    第四章争点整理
    一、概述
    二、争点整理的时间
    三、争点整理的内容
    四、争点整理的种类
    五、争点整理的终结及其效力

    第五章即决判决
    一、概述
    二、即决判决的适用条件
    三、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四、程序的进行与法院的职权
    五、即决判决制度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证据开示程序概述
    一、证据开示程序的起源
    二、证据开示程序的内涵
    三、证据开示制度的功能
    四、英美证据开示制度的改革

    第七章证据开示的范围
    一、关联性规则
    二、保密特权规则
    三、工作成果豁免规则
    四、专家证人豁免规则
    五、关于保险协议规则
    六、弹劾资料豁免规则
    七、证据开示范围及其确定

    第八章证据开示的方法
    一、法定的证据开示
    二、询问录取证言
    三、质询书
    四、自认请求书
    五、要求提供文件、物品和勘验土地
    六、身体或精神状态检查

    第九章证据开示的运作
    一、证据开示准备
    二、证据开示的通用规则
    三、证据开示中的法院命令和制裁
    四、在庭审中使用证据开示的成果

    第十章审前会议
    一、审前会议的历史沿革
    二、审前会议的制度理念
    三、审前会议制度的主体
    四、审前会议的运作机制

    第十一章审前处理
    一、概述
    二、撤诉
    三、缺席判决
    四、认诺与舍弃
    五、要约与付款

    第十二章审前救济
    一、临时性禁令
    二、冻结令
    三、搜查令
    四、中期付款
    五、诉讼费用担保

    第十三章法院调解概述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院调解的制度功能
    三、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渊源流变
    四、法院调解相关制度考察
    五、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未来走向

    第十四章审前调解的比较分析
    一、概述
    二、审前调解程序的运作机制
    三、域外审前调解立法比较
    四、结语

    第十五章法院附设ADR
    一、概述
    二、法院附设ADR的性质
    三、法院附设ADR的类型
    四、法院附设调解
    五、法院附设仲裁
    六、简易陪审团审理
    七、早期中立评估
    八、结语

    第十六章我国审前调解制度的完善
    一、概述
    二、审前调解形式的发展
    三、审前调解机制的完善
    四、审前调解的程序规制

    第十七章英国民事审前程序
    一、民事司法改革的影响
    二、诉前议定书
    三、审前和解
    四、支持审前程序的三项制度
    五、审前程序对诉讼程序的影响
    六、审前程序的保障措施

    第十八章美国民事审前程序
    一、证据开示制度概述
    二、证据开示的范围
    三、证据开示的方法
    四、审前会议
    五、审前处置

    第十九章德国民事审前程序
    一、有关起诉的规定
    二、当事人的确定与追加
    三、对起诉的初步审查
    四、送达
    五、书面准备程序与首次言词辩论
    六、诉求的更改
    七、证据的收集
    八、强制调解会议

    第二十章法国民事审前程序
    一、民事审前程序在大审法院的适用
    二、专职化的审前准备法官
    三、民事审前程序的制度功能
    四、民事审前程序中的裁定与救济
    五、民事审前程序的终结

    第二十一章日本民事审前程序
    一、日本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
    二、审理结构与民事审前程序
    三、旧法时代对民事审前程序的否定
    四、20世纪末日本民事审前程序的建立
    五、日本民事审前程序的发展
    六、结语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外国ADR制度新发展/厦门大学司法制度研究丛书
齐树洁、陈斯 编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厦门大学司法制度研究丛书:港澳民事诉讼法
齐树洁、陈斯 编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外国ADR制度新发展(第二版)/厦门大学司法制度研究丛书
齐树洁 著;齐树洁 编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英国民事司法制度
齐树洁 著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法官视野中的司法
陈斯 著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英国证据法新论
齐树洁 编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
陈斯 著;齐树洁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诉讼法学
段文波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诉讼调判一体化:内在机理与运行逻辑
蔡绍刚著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应用及法律依据 (第二版)
人民法院出版社编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案件高频案由立案审查精要
王宇展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
法律出版社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 : 导读版(上)
(日)高桥宏志 著,林剑锋 译,张卫平 导读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诉讼证据运用与实务技巧【增订第二版】
王新平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诉讼法练习题集(第六版)()
江伟 肖建国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23.3(总第95辑)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 编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案由请求权基础
吴香香
民事审前程序新论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衔接问题研究
郭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