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弟子规(新编)

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弟子规(新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2
版次: 1
ISBN: 9787539472911
定价: 13.8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2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童书
23人买过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弟子规(新编)》分为原文注音、译文、注释以及读故事懂道理四大版块,帮助小读者深入解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水平。   杨春丽,资深文字编辑,从事少儿读物、青春文学编辑工作十多年。曾在《儿童文学》、《少男少女》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个人文章。工作期间,作为主编,策划出版过多套少儿(青春)校园、文摘类的刊物读本。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江泌逐月夜读
    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卧冰求鲤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藏橘孝母
    亲爱我,孝何难?
    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挨杖伤老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田真叹荆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
  • 内容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弟子规(新编)》分为原文注音、译文、注释以及读故事懂道理四大版块,帮助小读者深入解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水平。
  • 作者简介:
      杨春丽,资深文字编辑,从事少儿读物、青春文学编辑工作十多年。曾在《儿童文学》、《少男少女》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个人文章。工作期间,作为主编,策划出版过多套少儿(青春)校园、文摘类的刊物读本。
  • 目录: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江泌逐月夜读
    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卧冰求鲤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藏橘孝母
    亲爱我,孝何难?
    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挨杖伤老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田真叹荆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弟子规(新编)
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三字经(新编)
杨春丽 编
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弟子规(新编)
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唐诗三百首
杨春丽 编
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弟子规(新编)
千字文 百家姓
杨春丽 编
注音版国学经典诵读本:弟子规(新编)
论语
杨春丽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