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2
版次: 1
ISBN: 9787565030970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8页
字数: 22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人买过
  •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从社会性别分析视角,运用社会性别建构的分析框架,结合新闻业职业特征和女记者的自身特点,以南京电视记者为案例,剖析和透视职业生涯中女记者的社会性别被建构以及反制的过程。
      作为研究对象的“女记者”选取的是媒体中担任新闻采访工作的女性从业者,也包括之前从事一线采访工作,之后进入管理岗位的制片人、部门负责人以及频道负责人。作为江苏电视媒体代表的江苏广电和南京广电在全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本研究聚焦于这样两个电视平台上的女记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分析视角,使用琼·斯科特(JoanScott)的“社会性别”这一分析框架——即将社会性别视为关于两性差异的社会文化建构,可以通过文化象征、规范性概念、社会组织与机构和主体认同四个层次加以分析——考察在新闻业的职业生涯中,女记者的社会性别是如何被建构以及女记者反过来对职业性别生态的改变。
      本文由导论、理论与文献、研究设计、正文、分析与讨论五个部分组成。正文的核心部分围绕女记者的性别建构与反制展开,主要从职业进入的角色期望、职业征途中的性别气质建构、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建构去分析职业生涯中女记者的性别建构,同时讨论女记者对职业性别生态的性别反制以及自我性别身份认同。这里的性别反制主要是相对于性别建构而言,指女记者通过自己的职业表现和性别特质反过来对职业性别生态产生影响和改变。
      首先讨论不同的职业进入的背景所对应的角色期望。接着分析职业发展中的性别气质建构。分析记者职业发展中的职业行为——电视采访和出镜对女记者性别气质的塑造,以及在采访“前台”和“后台”的不同性别地位对女记者性别气质的规训。电视采访和出镜中的女性气质与传统性别规范高度契合时,女记者的性别角色和职业角色获得了双重认可和确认;而当电视采访和出镜中的男性气质与女记者的性别身份出现冲突时,在性别建构上之所以会出现所谓“专业人士”和“主流文化所定义的妇女”之间的紧张关系,女记者会选择顺应或挑战这种紧张,从而带来女性气质模糊或突出女性气质两个结果,同时电视采访和出镜塑造了女记者的现代女性气质。女记者的采访工作可以被视为职场的“前台”,职场交际就属于职场的“后台”。综合女记者在采访前台和后台的地位与表现,即便其因为女性性别身份在男性那里取得性别优势,可是一离开采访前台,进入社交后台,又变成被男性关照甚至消费的对象。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建构,是从职业发展中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升迁来看女记者的性别角色建构。因为婚育给女记者带来的职业生涯的不连续,“工作母亲”这样的角色对女记者起到训诫作用。个人升迁中多年的副职岗位,使得她们处于“渴望成功”与“避免成功”的两难境地,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在职业生涯中规训着女记者。
      同时,女记者在被建构的同时,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进行性别反制。她们通过在电视采访和团队管理中的职业表现以及性别特质改变着关于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时也给职业性别生态带来变化。
      在分析与讨论部分,阐释女记者的性别观念认知和性别身份认同状况,来分析女记者的社会性别特征,通过揭示新闻领域女性社会性别对于中国社会中女性的职业发展具有的启示意义,延展到建设对女性友好的职业文化的展望和分析。   尤红,南京大学传授学博士,现任职于江苏广播电视台,研究领域涉及电视传媒、设计与出版。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
    第三节   经验研究回顾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章   职业进入的角色期望
    第一节   院校派的进入:在职业与性别角色间寻找平衡
    第二节   非院校派的进入:在职业与性别角色问关注一方

    第五章   职业征途中的性别气质建构
    第一节   “采访”与“出镜”:性别气质建构一
    第二节   “前台”与“后台”:性别气质建构二

    第六章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建构
    第一节   “男外女内”:工作母亲
    第二节   “男主女从”:当好副手

    第七章   职业生涯中的性别反制
    第一节   “母亲”与“性对象”:女记者角色的隐形文本
    第二节   女性优势:善用或拒绝
    第三节   闯入“男性新闻”禁区的“女汉子”
    第四节   女性的管理:改变性别刻板印象

    第八章   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女记者的社会性别特征
    第二节   新闻领域女性社会性别的启示
    第三节   建设对女性友好的职业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从社会性别分析视角,运用社会性别建构的分析框架,结合新闻业职业特征和女记者的自身特点,以南京电视记者为案例,剖析和透视职业生涯中女记者的社会性别被建构以及反制的过程。
      作为研究对象的“女记者”选取的是媒体中担任新闻采访工作的女性从业者,也包括之前从事一线采访工作,之后进入管理岗位的制片人、部门负责人以及频道负责人。作为江苏电视媒体代表的江苏广电和南京广电在全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本研究聚焦于这样两个电视平台上的女记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分析视角,使用琼·斯科特(JoanScott)的“社会性别”这一分析框架——即将社会性别视为关于两性差异的社会文化建构,可以通过文化象征、规范性概念、社会组织与机构和主体认同四个层次加以分析——考察在新闻业的职业生涯中,女记者的社会性别是如何被建构以及女记者反过来对职业性别生态的改变。
      本文由导论、理论与文献、研究设计、正文、分析与讨论五个部分组成。正文的核心部分围绕女记者的性别建构与反制展开,主要从职业进入的角色期望、职业征途中的性别气质建构、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建构去分析职业生涯中女记者的性别建构,同时讨论女记者对职业性别生态的性别反制以及自我性别身份认同。这里的性别反制主要是相对于性别建构而言,指女记者通过自己的职业表现和性别特质反过来对职业性别生态产生影响和改变。
      首先讨论不同的职业进入的背景所对应的角色期望。接着分析职业发展中的性别气质建构。分析记者职业发展中的职业行为——电视采访和出镜对女记者性别气质的塑造,以及在采访“前台”和“后台”的不同性别地位对女记者性别气质的规训。电视采访和出镜中的女性气质与传统性别规范高度契合时,女记者的性别角色和职业角色获得了双重认可和确认;而当电视采访和出镜中的男性气质与女记者的性别身份出现冲突时,在性别建构上之所以会出现所谓“专业人士”和“主流文化所定义的妇女”之间的紧张关系,女记者会选择顺应或挑战这种紧张,从而带来女性气质模糊或突出女性气质两个结果,同时电视采访和出镜塑造了女记者的现代女性气质。女记者的采访工作可以被视为职场的“前台”,职场交际就属于职场的“后台”。综合女记者在采访前台和后台的地位与表现,即便其因为女性性别身份在男性那里取得性别优势,可是一离开采访前台,进入社交后台,又变成被男性关照甚至消费的对象。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建构,是从职业发展中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升迁来看女记者的性别角色建构。因为婚育给女记者带来的职业生涯的不连续,“工作母亲”这样的角色对女记者起到训诫作用。个人升迁中多年的副职岗位,使得她们处于“渴望成功”与“避免成功”的两难境地,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在职业生涯中规训着女记者。
      同时,女记者在被建构的同时,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进行性别反制。她们通过在电视采访和团队管理中的职业表现以及性别特质改变着关于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时也给职业性别生态带来变化。
      在分析与讨论部分,阐释女记者的性别观念认知和性别身份认同状况,来分析女记者的社会性别特征,通过揭示新闻领域女性社会性别对于中国社会中女性的职业发展具有的启示意义,延展到建设对女性友好的职业文化的展望和分析。
  • 作者简介:
      尤红,南京大学传授学博士,现任职于江苏广播电视台,研究领域涉及电视传媒、设计与出版。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
    第三节   经验研究回顾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章   职业进入的角色期望
    第一节   院校派的进入:在职业与性别角色间寻找平衡
    第二节   非院校派的进入:在职业与性别角色问关注一方

    第五章   职业征途中的性别气质建构
    第一节   “采访”与“出镜”:性别气质建构一
    第二节   “前台”与“后台”:性别气质建构二

    第六章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建构
    第一节   “男外女内”:工作母亲
    第二节   “男主女从”:当好副手

    第七章   职业生涯中的性别反制
    第一节   “母亲”与“性对象”:女记者角色的隐形文本
    第二节   女性优势:善用或拒绝
    第三节   闯入“男性新闻”禁区的“女汉子”
    第四节   女性的管理:改变性别刻板印象

    第八章   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女记者的社会性别特征
    第二节   新闻领域女性社会性别的启示
    第三节   建设对女性友好的职业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女记者
马小予 著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女记
杨秋意 著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胡玥、李宪辉 著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女记者眼中的戒毒者
张娅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女记者厉冰冰
六井冰冰 著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女记者的生死赴会(“天才捕手计划”重磅作品,女记者纪实系列,无数读者日夜催更)
汤布莱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女记者:致命的真相
谭琼辉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靖江老先生:口述史
尤红 编
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文字设计与创意
尤红 编;王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