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均等化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基于均等化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2-11
版次: 1
ISBN: 9787521839791
定价: 47.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0页
字数: 200.000千字
分类: 经济
  • 针对现行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存在难以通过局部修正或改进予以弥补的缺陷,课题从农村公路资金来源、资金分配及资金监管等方面探索研究一套有别于现行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的管理机制。
      首先分析了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资金来源看,在现行的以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下,农村公路资金来源匮乏、不规范;从资金分配看,在现行的“凡建即补”的分配方式下,造成富裕地区由于修路多而得到的补助也多,相反,贫困地区得到的补助较少,从而出现所谓的“马太效应”;在资金使用监管方面,存在多头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现行农村公路投资主体为地方政府,本书从农村公路的公共属性,目前财政体制及农村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提出应将中央政府定位为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中央如何筹集农村公路资金,提出建立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专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通过对直接、间接受益于公路的现行税种的分析,结合农村公路的投资规模,建立了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筹集方案。
      建立起农村公路专项基金后,存在资金如何分配的问题,为此,要确定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的依据。提出以农村公路“均等化”发展为目标,进行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的分配。均等化不是简单平均,对农村公路均等化的衡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综合密度、公众满意度及基于经济发展,通过耦合度评价方法三种衡量均等化发展方案。
      在资金分配方式上,课题从财政能力和存量资产、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模型等不同角度,研究了基于均等化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不同层次的分配方式,可用于不同政府层次的资金分配。
      最后,通过对农村公路资金运作涉及的主体的博弈关系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作监管制度提出了建议。 李丽,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5月至8月,在韩国交通运输研究院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撰写著作一部;近几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1年获西安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国外农村公路建设与运行概况

    2.2 中国农村公路建设状况

    2.3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管理与运行机制

    2.4 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3章 农村公路投资主体分析

    3.1 现行农村公路投资主体

    3.2 农村公路投资主体确定依据的理论分析

    第4章 建立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

    4.1 建立农村公路专项基金的必要性分析

    4.2 受益税理论分析

    4.3 建立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4.4 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的建立方案

    4.5 实例分析

    第5章 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决策依据分析

    5.1 现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转移支付的方式

    5.2 理论分析现行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5.3 实证验证

    5.4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转移支付的决策依据思考

    第6章 农村公路均等化的衡量方式研究

    6.1 公路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分析

    6.2 农村公路区域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6.3 农村公路均等化判定

    第7章 基于均等化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

    7.1 基于财政能力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公式

    7.2 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分配IAHP模型

    7.3 研究的分配公式与模型的运用

    第8章 农村公路资金运行监管的制度设计

    8.1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主体分析

    8.2 农村公路资金运作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

    8.3 农村公路资金运作监管分析

    8.4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运作监管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针对现行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存在难以通过局部修正或改进予以弥补的缺陷,课题从农村公路资金来源、资金分配及资金监管等方面探索研究一套有别于现行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的管理机制。
      首先分析了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资金来源看,在现行的以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下,农村公路资金来源匮乏、不规范;从资金分配看,在现行的“凡建即补”的分配方式下,造成富裕地区由于修路多而得到的补助也多,相反,贫困地区得到的补助较少,从而出现所谓的“马太效应”;在资金使用监管方面,存在多头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现行农村公路投资主体为地方政府,本书从农村公路的公共属性,目前财政体制及农村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提出应将中央政府定位为农村公路的投资主体。中央如何筹集农村公路资金,提出建立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专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通过对直接、间接受益于公路的现行税种的分析,结合农村公路的投资规模,建立了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筹集方案。
      建立起农村公路专项基金后,存在资金如何分配的问题,为此,要确定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的依据。提出以农村公路“均等化”发展为目标,进行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的分配。均等化不是简单平均,对农村公路均等化的衡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综合密度、公众满意度及基于经济发展,通过耦合度评价方法三种衡量均等化发展方案。
      在资金分配方式上,课题从财政能力和存量资产、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模型等不同角度,研究了基于均等化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不同层次的分配方式,可用于不同政府层次的资金分配。
      最后,通过对农村公路资金运作涉及的主体的博弈关系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作监管制度提出了建议。
  • 作者简介:
    李丽,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5月至8月,在韩国交通运输研究院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撰写著作一部;近几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1年获西安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国外农村公路建设与运行概况

    2.2 中国农村公路建设状况

    2.3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管理与运行机制

    2.4 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3章 农村公路投资主体分析

    3.1 现行农村公路投资主体

    3.2 农村公路投资主体确定依据的理论分析

    第4章 建立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

    4.1 建立农村公路专项基金的必要性分析

    4.2 受益税理论分析

    4.3 建立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4.4 基于受益税的农村公路专项基金的建立方案

    4.5 实例分析

    第5章 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决策依据分析

    5.1 现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转移支付的方式

    5.2 理论分析现行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5.3 实证验证

    5.4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转移支付的决策依据思考

    第6章 农村公路均等化的衡量方式研究

    6.1 公路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分析

    6.2 农村公路区域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6.3 农村公路均等化判定

    第7章 基于均等化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

    7.1 基于财政能力的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公式

    7.2 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分配IAHP模型

    7.3 研究的分配公式与模型的运用

    第8章 农村公路资金运行监管的制度设计

    8.1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主体分析

    8.2 农村公路资金运作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

    8.3 农村公路资金运作监管分析

    8.4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运作监管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