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黑龙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5
版次: 1
ISBN: 9787207089946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1页
字数: 4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9人买过
  • 《远去的黑龙江》包括了邓小平称赞王崇伦抓豆腐“抓得好”、胡耀邦神秘的中苏边境之行、大兴安岭“五·六”森林大火亲历记、一架苏联客机被劫持到中国以后、一个“残留”在中国的日本女人引发的凄美故事、向布什夫妇送“飞鸽”、陈立夫谈养生、1986年夏: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章节、“武疯子”探寻、绵延的“25公里”、烈士活着、人之幸运、从拉哈启程、荧屏往忆、甜蜜和苦涩的融会、一颗牙已不工作。 张持坚,1951年生于上海。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务农。不久从事新闻工作。1979年从黑龙江农场总局报社调到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当记者,后任采编主任、副社长。18岁到44岁,26年,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那片广袤的黑土地。
    1995年调新华社上海分社,后任新华社主办的上海证券报总编辑。
    新华社高级记者。1984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序一持坚与坚持
    序二永远的光荣:为祖国的复兴鼓与呼——读张持坚
    自序别让经历随风而去
    杨易辰的身上洋溢着一股气势
    文敏生的平民作风
    邓小平称赞王崇伦抓豆腐“抓得好”
    培养陈俊生
    胡耀邦旧事重提,语重心长
    李力安说:“搞现代化光靠我们不行,需要你们参加进来”
    李根深最难忘的一幕:目睹苏共中央人员从克里姆林宫灰溜溜撤出
    邵奇惠的“传奇”和必然
    胡耀邦中苏边境破冰之行
    对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冷处理”
    春节家宴清洁工人
    孙维本第一次下乡的“插曲”
    兴安一月
    ——大兴安岭“五·六”森林火灾采访日记和补白
    “醒得早,起得晚”
    岳岐峰叫我“老插”
    “黑龙江面临‘翻两番’能不能翻上去的严峻局面”
    回到上海
    烈士活着
    人之幸运
    自信心的觉醒
    迷人的乡村风景
    “武疯子”探寻
    劫机事件:中苏关系缓和的意外契机
    绵延的“25公里”
    观察、思考、呼唤——转轨初期的采访随笔
    纯美的良知
    ——个“残留”在中国的日本女人引发的故事
    陈立夫谈养生
    向布什夫妇送“飞鸽”
    从拉哈启程
    “北大”毕业
    少小离家
    文明的碰撞
    甜蜜和苦涩的融会
    几多痛楚几多成熟
    荧屏往忆
    珍惜机遇
    探亲的回味
    三十年后的相遇
    为什么日本记者说“中国经济记者的权力真大”
    ——关于我国新闻工作规范操作的思考
    新闻伦理道德
    ——媒体从业人员亟待强化的理念
    公信力至上
    ——记者和专家学者打交道的学问
    求准确求科学
    ——记者和数据打交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政府信息是公众资源
    一个新闻工作者对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认知
    1986年夏: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章节
    嫂嫂
    父辈的气息
    一颗牙已不工作
    与烟酒无缘
    暖暖的
    后记!经历有了新的生命
  • 内容简介:
    《远去的黑龙江》包括了邓小平称赞王崇伦抓豆腐“抓得好”、胡耀邦神秘的中苏边境之行、大兴安岭“五·六”森林大火亲历记、一架苏联客机被劫持到中国以后、一个“残留”在中国的日本女人引发的凄美故事、向布什夫妇送“飞鸽”、陈立夫谈养生、1986年夏: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章节、“武疯子”探寻、绵延的“25公里”、烈士活着、人之幸运、从拉哈启程、荧屏往忆、甜蜜和苦涩的融会、一颗牙已不工作。
  • 作者简介:
    张持坚,1951年生于上海。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务农。不久从事新闻工作。1979年从黑龙江农场总局报社调到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当记者,后任采编主任、副社长。18岁到44岁,26年,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那片广袤的黑土地。
    1995年调新华社上海分社,后任新华社主办的上海证券报总编辑。
    新华社高级记者。1984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 目录:
    序一持坚与坚持
    序二永远的光荣:为祖国的复兴鼓与呼——读张持坚
    自序别让经历随风而去
    杨易辰的身上洋溢着一股气势
    文敏生的平民作风
    邓小平称赞王崇伦抓豆腐“抓得好”
    培养陈俊生
    胡耀邦旧事重提,语重心长
    李力安说:“搞现代化光靠我们不行,需要你们参加进来”
    李根深最难忘的一幕:目睹苏共中央人员从克里姆林宫灰溜溜撤出
    邵奇惠的“传奇”和必然
    胡耀邦中苏边境破冰之行
    对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冷处理”
    春节家宴清洁工人
    孙维本第一次下乡的“插曲”
    兴安一月
    ——大兴安岭“五·六”森林火灾采访日记和补白
    “醒得早,起得晚”
    岳岐峰叫我“老插”
    “黑龙江面临‘翻两番’能不能翻上去的严峻局面”
    回到上海
    烈士活着
    人之幸运
    自信心的觉醒
    迷人的乡村风景
    “武疯子”探寻
    劫机事件:中苏关系缓和的意外契机
    绵延的“25公里”
    观察、思考、呼唤——转轨初期的采访随笔
    纯美的良知
    ——个“残留”在中国的日本女人引发的故事
    陈立夫谈养生
    向布什夫妇送“飞鸽”
    从拉哈启程
    “北大”毕业
    少小离家
    文明的碰撞
    甜蜜和苦涩的融会
    几多痛楚几多成熟
    荧屏往忆
    珍惜机遇
    探亲的回味
    三十年后的相遇
    为什么日本记者说“中国经济记者的权力真大”
    ——关于我国新闻工作规范操作的思考
    新闻伦理道德
    ——媒体从业人员亟待强化的理念
    公信力至上
    ——记者和专家学者打交道的学问
    求准确求科学
    ——记者和数据打交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政府信息是公众资源
    一个新闻工作者对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认知
    1986年夏: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章节
    嫂嫂
    父辈的气息
    一颗牙已不工作
    与烟酒无缘
    暖暖的
    后记!经历有了新的生命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歌谣时代:红水河壮族风俗歌谣研究
陆凌霄、卢勇斌 著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白马(著名军旅作家朱秀海长篇军事文学力作 白山黑水 铁马冰河 以笔为旗 致敬英雄)
朱秀海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君归集
徐远君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村庄
贠国兵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乡村匠人
张光友 著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野渡
蒋兴强 著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马蹄声/我的颜色是红
任晓燕、王彦艳 编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星光 凤凰枝文丛
李庆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马蹄声(精装新版)红色主题绘本系列
贺捷生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游牧歌谣
蔡武森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的帆影——瓯江船帮漫话
郑卓雄
远去的黑龙江
远去岁月里的心痕
叶飞鸽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远去的黑龙江
新闻老战士与抗战
张持坚 著;孙洪康、张持坚、常务副、李文祺、副 编;常务副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