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4-04
版次: 1
ISBN: 9787100231428
定价: 21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672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4人买过


  • 本书是对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士人精神生态及其行为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采取文、史、哲打通的研究方式,具体察阳明心学在历史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士人心态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结果。其主要研究途径为探讨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前提与发生契机,指出阳明心学的实质特征与对阳明本人人生存在的意义,梳理出阳明心学在中晚明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士人精神生态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其主旨在于揭示阳明心学为了解决明代士人的生存困境,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主张,它由内在的个体自适与万物一体的社会关怀两方面的内涵构成,目的是要解决自我生命的安顿与挽救时代的危机,而在历史的实际运行中,它却逐渐地向着个体的自适而倾斜,从而变成一种士人自我解脱的学说。



    左东岭,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并兼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重点文科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等职务、社会兼职为第十一届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社科中国文学组评委、文学遗产与文献刊物编委等。曾入选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资助。2002年获青年教师奖,2009年获特殊津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明代心学与诗学、中国历代诗歌选读(合著)、中国古代小说史专题(合著)等,发表90余篇学术。

    章 明前期的历史境遇与士人人格心态的流变

    节 道与势之纠缠——明代士人境遇的尴尬

    一、方孝孺之死——士人的悲剧与尴尬命运的序曲

    二、成祖朱棣的政治策略与永乐士人的无奈

    三、仁、宣士风与台阁体

    四、于谦之死——士人的尴尬与绝望

    第二节 理学、八股与明代前期士风

    一、八股科举制度的选择与理学意识形态的确立

    二、科举与圣学:手段与目的的颠倒

    三、理学流行中的士人人格与心态

    第三节 白沙心学与明代士人人格心态的变异

    一、江门心学的内转及其时代印痕

    二、内在与江门心学的价值取向

    三、受用与责任——陈献章的复杂盾心态

    第二章 王阳明的心学品格与弘治、正德士人心态

    节 弘治、正德的士人心态与阳明心学发生的心理动机

    一、弘治、正德二朝的士人境遇及其心态流变

    二、“龙场悟道”的心理动机与王学产生的意义

    第二节 良知说所体现的阳明心学境界

    一、致良知与四句教之关系与阳明之学术风格

    二、“无善无恶”与“致良知”所体现的人生境界

    三、“致良知”说产生的时代原因及其王阳明的人生实践

    第三节 王阳明的求乐自适意识及其审美

    一、求乐与自得

    二、王阳明的审美

    三、王阳明的归隐意识与明代士人生存空间的拓展

    第三章 嘉靖士人心态与王学之流变

    节 嘉靖朝政治与士风演变以及王学之遭遇

    一、“大礼议”对嘉靖士风之影响与王学所扮演之角

    二、世宗与阳明心学之际遇

    三、嘉靖晚期士风与王学的扩张变异

    第二节 王艮——儒家狂者的典型

    一、“思出其位”的进取意识

    二、守道尊身的人格设计及其对时代的回应

    三、狂侠精神与泰州传统

    第三节 罗洪先——归寂与自保的代表

    一、“归寂”的原因及其所蕴含的人生追求

    二、“彻悟仁体”与罗洪先的晚年心态

    第四节 王畿——三教合一与士人心态的新变化

    一、心学的学术对话与王畿的良知观

    二、王畿心学理论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王畿的人生实践与人格心态

    第五节 唐顺之——从气节到中行的心学路径

    一、阳明心学与唐顺之的学术思想

    二、唐顺之的心学思想与文学思想

    三、阳明心学与唐顺之的晚年心态

    第四章 阳明心学与晚明士人心态

    节 风云变幻的晚明政局与阳明心学的历史命运

    一、张居正与阳明心学

    二、晚明政局与阳明心学的历史走向

    第二节 李贽——阳明心学转折的标志

    一、李贽的心学因缘与其人格心态之特征

    二、自适与真诚——李贽对心学理论的改造与

    三、从本论到童心说——明代灵文学思想的演变(一)

    第三节 阳明心学与晚明思潮

    一、汤显祖的心学渊源与其说的内涵

    二、心学影响与佛学因缘——汤显祖人格心态演变轨迹描述

    三、冯梦龙的人格特征与其情教说

    第四节 阳明心学与追求灵的士人心态

    一、派的心学渊源与求乐自适的人生价值取向及其人格心态

    二、从良知到灵——明代灵文学思想的演变(二)

    三、从到竟陵——晚明士人由开放到封闭的心态转换

    主要参引用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士人精神生态及其行为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采取文、史、哲打通的研究方式,具体察阳明心学在历史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士人心态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结果。其主要研究途径为探讨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前提与发生契机,指出阳明心学的实质特征与对阳明本人人生存在的意义,梳理出阳明心学在中晚明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士人精神生态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其主旨在于揭示阳明心学为了解决明代士人的生存困境,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主张,它由内在的个体自适与万物一体的社会关怀两方面的内涵构成,目的是要解决自我生命的安顿与挽救时代的危机,而在历史的实际运行中,它却逐渐地向着个体的自适而倾斜,从而变成一种士人自我解脱的学说。

  • 作者简介:


    左东岭,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并兼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重点文科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等职务、社会兼职为第十一届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社科中国文学组评委、文学遗产与文献刊物编委等。曾入选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资助。2002年获青年教师奖,2009年获特殊津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明代心学与诗学、中国历代诗歌选读(合著)、中国古代小说史专题(合著)等,发表90余篇学术。
  • 目录:


    章 明前期的历史境遇与士人人格心态的流变

    节 道与势之纠缠——明代士人境遇的尴尬

    一、方孝孺之死——士人的悲剧与尴尬命运的序曲

    二、成祖朱棣的政治策略与永乐士人的无奈

    三、仁、宣士风与台阁体

    四、于谦之死——士人的尴尬与绝望

    第二节 理学、八股与明代前期士风

    一、八股科举制度的选择与理学意识形态的确立

    二、科举与圣学:手段与目的的颠倒

    三、理学流行中的士人人格与心态

    第三节 白沙心学与明代士人人格心态的变异

    一、江门心学的内转及其时代印痕

    二、内在与江门心学的价值取向

    三、受用与责任——陈献章的复杂盾心态

    第二章 王阳明的心学品格与弘治、正德士人心态

    节 弘治、正德的士人心态与阳明心学发生的心理动机

    一、弘治、正德二朝的士人境遇及其心态流变

    二、“龙场悟道”的心理动机与王学产生的意义

    第二节 良知说所体现的阳明心学境界

    一、致良知与四句教之关系与阳明之学术风格

    二、“无善无恶”与“致良知”所体现的人生境界

    三、“致良知”说产生的时代原因及其王阳明的人生实践

    第三节 王阳明的求乐自适意识及其审美

    一、求乐与自得

    二、王阳明的审美

    三、王阳明的归隐意识与明代士人生存空间的拓展

    第三章 嘉靖士人心态与王学之流变

    节 嘉靖朝政治与士风演变以及王学之遭遇

    一、“大礼议”对嘉靖士风之影响与王学所扮演之角

    二、世宗与阳明心学之际遇

    三、嘉靖晚期士风与王学的扩张变异

    第二节 王艮——儒家狂者的典型

    一、“思出其位”的进取意识

    二、守道尊身的人格设计及其对时代的回应

    三、狂侠精神与泰州传统

    第三节 罗洪先——归寂与自保的代表

    一、“归寂”的原因及其所蕴含的人生追求

    二、“彻悟仁体”与罗洪先的晚年心态

    第四节 王畿——三教合一与士人心态的新变化

    一、心学的学术对话与王畿的良知观

    二、王畿心学理论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王畿的人生实践与人格心态

    第五节 唐顺之——从气节到中行的心学路径

    一、阳明心学与唐顺之的学术思想

    二、唐顺之的心学思想与文学思想

    三、阳明心学与唐顺之的晚年心态

    第四章 阳明心学与晚明士人心态

    节 风云变幻的晚明政局与阳明心学的历史命运

    一、张居正与阳明心学

    二、晚明政局与阳明心学的历史走向

    第二节 李贽——阳明心学转折的标志

    一、李贽的心学因缘与其人格心态之特征

    二、自适与真诚——李贽对心学理论的改造与

    三、从本论到童心说——明代灵文学思想的演变(一)

    第三节 阳明心学与晚明思潮

    一、汤显祖的心学渊源与其说的内涵

    二、心学影响与佛学因缘——汤显祖人格心态演变轨迹描述

    三、冯梦龙的人格特征与其情教说

    第四节 阳明心学与追求灵的士人心态

    一、派的心学渊源与求乐自适的人生价值取向及其人格心态

    二、从良知到灵——明代灵文学思想的演变(二)

    三、从到竟陵——晚明士人由开放到封闭的心态转换

    主要参引用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军临床医案选
张雅丽 主编;王学军;王放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之源/龙场阳明文库
杨德俊 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泰文集·“水浒”识小录
王学泰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浩研究
俞建良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研究
赵平略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俊草书卷竹颂
王学俊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与晚明师道复兴运动(增订本)
邓志峰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诗选
王学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礼传
王正相 著;范祥荣、杨蓉、张俐 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今论
张新民 著;于民雄 注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研究 第8辑
赵平略陆永胜 主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之兴
王晓昕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明代文学文献与文学思想: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届年会论文集
左东岭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中国诗歌研究史.少数民族卷
左东岭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中国诗歌研究史.明代卷
左东岭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中国诗歌研究史.魏晋南北朝卷
左东岭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论集:左东岭学术论文集燕京学者文库
左东岭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文学前沿. No.16. No.16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
左东岭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经典一百系列——明诗一百首
左东岭 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
左东岭 著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文学前沿.13.No. 13:《文心雕龙》研究专辑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文学前沿.14.No.14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左东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