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研究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7
版次: 1
ISBN: 9787500470717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7页
字数: 21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3人买过
  •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研究》构建了产业转移形成的“推拉”模型引入人口理论的“推拉”模型,运用运动学的理论与方法,认为区域产业能否进行转移取决于四种力的作用结果。进而提出了市场驱动与政府调控两种不同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认为市场驱动型的主导方以市场为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政府调控型的主导方以政府和市场为主,以区域间协调发展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给出了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形成机理的“四要素”假说。认为产业结构、产业集聚、生产要素禀赋、政府作用是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形成机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基于珠三角内部各城市产业结构差异、劳动力自由流动、产业集聚、各级政府土地供给的特征等因素,验证了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提出了形成目前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和土地使用成本上升“悖论”。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研究》在回顾产业转移理论研究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区域、产业和企业的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主要围绕产业转移形成的“推拉”模型构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形成机理的假说以及不同转移模式的形成进行系统地研究。 李松志,男,江西安福人。获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九江学院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小城镇发展研究与规划设计、区域旅游研究与规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级教科研基金项目共8项;在云南、广东、安徽、江西等地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研究与规划近20项;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参编(著)《旅游学概论》、《云南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究》两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
    第二节概念界定:产业与产业转移
    第三节文献综述
    第四节本书涉及区域、对象及意义
    第五节本书主要内容、结构及方法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
    第一节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
    第二节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

    第三章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及概念模型
    第一节产业转移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产业转移形成的“推拉”概念模型
    第三节产业转移的作用模式

    第四章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形成机理
    第一节产业结构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第二节产业集聚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第三节生产要素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第四节政府作用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第五章市场驱动型:佛山禅城产业转移
    第一节禅城陶瓷业发展及空间分布
    第二节20世纪90年代禅城陶瓷产业转移特点及机理
    第三节21世纪初禅城陶瓷产业转移特点及机理
    第四节禅城陶瓷产业转移的企业行为模式
    第五节禅城产业转移方式:原料指向辐射型与集群指向嵌入型

    第六章政府调控型:东莞石龙产业转移
    第一节石龙产业向始兴转移形成的前提
    第二节石龙产业向始兴转移形成的机理
    第三节石龙企业迁移意愿与始兴环境满意度
    第四节石龙产业转移方式:园区指向飞地型

    第七章基本结论与产业转移政策建议
    第一节基本结论
    第二节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研究》构建了产业转移形成的“推拉”模型引入人口理论的“推拉”模型,运用运动学的理论与方法,认为区域产业能否进行转移取决于四种力的作用结果。进而提出了市场驱动与政府调控两种不同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认为市场驱动型的主导方以市场为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政府调控型的主导方以政府和市场为主,以区域间协调发展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给出了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形成机理的“四要素”假说。认为产业结构、产业集聚、生产要素禀赋、政府作用是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形成机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基于珠三角内部各城市产业结构差异、劳动力自由流动、产业集聚、各级政府土地供给的特征等因素,验证了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提出了形成目前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和土地使用成本上升“悖论”。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研究》在回顾产业转移理论研究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区域、产业和企业的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主要围绕产业转移形成的“推拉”模型构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形成机理的假说以及不同转移模式的形成进行系统地研究。
  • 作者简介:
    李松志,男,江西安福人。获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九江学院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小城镇发展研究与规划设计、区域旅游研究与规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级教科研基金项目共8项;在云南、广东、安徽、江西等地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研究与规划近20项;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参编(著)《旅游学概论》、《云南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究》两部。
  •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
    第二节概念界定:产业与产业转移
    第三节文献综述
    第四节本书涉及区域、对象及意义
    第五节本书主要内容、结构及方法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
    第一节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
    第二节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

    第三章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及概念模型
    第一节产业转移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产业转移形成的“推拉”概念模型
    第三节产业转移的作用模式

    第四章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形成机理
    第一节产业结构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第二节产业集聚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第三节生产要素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第四节政府作用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第五章市场驱动型:佛山禅城产业转移
    第一节禅城陶瓷业发展及空间分布
    第二节20世纪90年代禅城陶瓷产业转移特点及机理
    第三节21世纪初禅城陶瓷产业转移特点及机理
    第四节禅城陶瓷产业转移的企业行为模式
    第五节禅城产业转移方式:原料指向辐射型与集群指向嵌入型

    第六章政府调控型:东莞石龙产业转移
    第一节石龙产业向始兴转移形成的前提
    第二节石龙产业向始兴转移形成的机理
    第三节石龙企业迁移意愿与始兴环境满意度
    第四节石龙产业转移方式:园区指向飞地型

    第七章基本结论与产业转移政策建议
    第一节基本结论
    第二节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