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2019-10
版次: 1
ISBN: 9787543230590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0页
分类: 经济
3人买过
  •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中国人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在家门口进行“万国博览”的百年梦想。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成果斐然,意义重大。上海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承办两个国际盛会,是难得的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上海要有意识地组织大型国际活动,从而增强内在实力,塑造外在形象,把每一个工作板块都看成撬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杠杆。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在大型国际活动举办之前认真策划,另一方面,要在活动结束后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历史,以科学的历史观来总结经验教训。本书旨在通过世博会和进博会参与者的个人回忆,记录这两场对上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国际活动,引领当下,启迪未来。 陈东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外交、中美关系、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外办、外交部、财政部和国台办等数十项课题。主要著述包括《全球安全治理与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等。《国际展望》和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东盟地区论坛(ARF)专家名人小组(EEP)中方专家,曾担任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可持续发展系统改革(2016)高级别独立顾问组(ITA)专家。 
    季路德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年1月起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申办、筹办、举办、编志全过程。曾任上海申博办综合部部长,上海世博局办公室副主任、研究中心主任、主题演绎部部长。上海世博会闭幕后,担任《上海世博会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 

    认识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研究   孟育建 
    上海世博会的最大影响是价值观   吴建中 
    组织文化的力量   朱贤钢 
    世博盛会,外交盛典——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抒怀   夏永芳 
    从世博会到全球城市   苏宁 

     
    筹备世博会 
    关于中国首次宣布申博情况的回忆   郭启元 
    申博日记   张帆 
    回忆2010年世博会申办调研   周先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申博片拍摄回忆   王光建 
    我的世博缘   杨伟皓 
    “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回眸2002年12月3日   杨庆红 
    一如既往支持世博——访部分“白玉兰荣誉奖”获得者   胡志刚 
    上海世博会主题诞生回眸   朱林楚 
    世博会主题展的理念选择、拓展和推介   徐泓 
    世博留言   夏骏 
    在演绎世博理念的日子里   陆晓文 
    记忆主题演绎路   朱航 
    我的主题演绎之路   俞康乃 
    “制高点”与“突破口”——中国国家馆展示主线的确定   陈先进 
    参与中国馆展陈策划经过   王军 
    中华智慧的演绎   钱之广 
    世博四忆   胡学增 
    我的世博事   张克 
    主题馆你我他   章克勤 
    主题馆的主题演绎   许润禾 
    文创街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新探索   方颖 
    演绎“城市生命”主题的过程——“城市生命馆”策展工作得失的反思   宋建明 
    理念的互动,精神的展示   张春 
    重中之重的“主题演绎”   龚克喻 
    非洲国家展馆的主题演绎   舒运国 
    一切始于主题演绎   曾原 
    慢馒走近她,三年匆匆过   汤丽蓉 
    酸、甜、苦、辣——记上海世博会主题沟通中的四味体验   叶建英 
    上海世博会官方评奖工作之幕后一瞥   殷舒啸 
    展示全记录之二三事   费晓舟 
    圆梦世博会   张定国 
    依然是一棵“小白菜”   吴传贤 
    永远的新天地——上海世博会上海馆诞生散记   王昊青 
    世博论坛举办手记   王隽 成键 
    筹办世博会论坛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于宏源 
    一支高素质的“办博大军”是怎样组建的   柯继生 张彭鑫 
    高速度高质量的上海世博会园区是如何建设的?   席群锋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   苏梅 
    世博会志愿者之徽章文化   胡倩立 
    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展点滴回忆   陈江 
    我的世博缘   唐子来 
    镌刻历史的记忆——世博会天安门计时牌竖立的台前幕后   宋仲琤 
    命题与深耕   滕俊杰 
    参与世博规划设计的回忆   郑修宁 
    从申博到办博,难忘的十年!   张伊兴 
    盛会时光已逝,世博印记永存   李和平 
    世博情结终身难忘   朱伟 

     
    世博公共外交效应 
    外交盛会丰富地方外事内涵   邵慧翔 
    同心协力迎挑战,“世博外交”创新路   傅继红 
    精心准备,只为这庄严的一刻   孙为民 
    难忘的经历   钱玉林 
    以我点滴工作,推介真实中国   遇建洁 
    以人为本,追求精致   刘伟东 
    由交流而融合,经学习而成长   颜艳秋 
    架起同国际友城之间的心灵之桥   叶靓 
    确保世博外交的信息畅通   陈晖 
    借世博契机,促民间外交   汪小澍 
    亲历世博的三个“没想到”   杨洁勉 
    世博会是加深相互理解的硕大平台   徐波 
    有朋切磋乐无穷——参与世博学术交流的感悟   俞新天 
    拓展世博学术外交内涵,服务上海城市发展   林拓 
    饮水思源感旧知,举杯祝寿普新曲   吴寄南 
    为世博贡献智力支撑   赵干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与上海世博会的体会   严安林 
    上海市政协参与世博外交的回忆   王军玮 
    做好民间外交,推动中日交流   王加新 
    推动青年交流,播种中日友谊   钟晓敏 
    世博,中非友谊的见证   陈锦田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进博会国家馆面面观   张洪涛 
    我看进博会肯尼亚国家馆   林晓盈 
    对进博会的两点思考   季路德 
    从世博到进博——本土元素如何全球表达   金涛 
    走好主场外交最后一公里——首届进博会要客组联络员工作小记   励仿夏 
    不一般的展会,不一般的平台   毛慧红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上海信心与中国承诺   陈康令 
    “进博人”不一般   王一飞等 
    从“心”出发,一场同自己的较量   洪贝 
    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进口博览会   张海冰 
    “主场外交”三大平台:经贸外交、元首外交、民间外交   陈东晓 
    借外脑,引智慧,推动进博会落户上海   上海国际会展行业协会秘书处 
    参与筹办首届进博会的感想   牛海彬 
    大乐章中的小音符   黄放放 
    进博会接团那些事儿   孙莎莎 
    零距离接触——我的首届进博之旅   张翀 

     
    后记 

  • 内容简介: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中国人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在家门口进行“万国博览”的百年梦想。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成果斐然,意义重大。上海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承办两个国际盛会,是难得的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上海要有意识地组织大型国际活动,从而增强内在实力,塑造外在形象,把每一个工作板块都看成撬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杠杆。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在大型国际活动举办之前认真策划,另一方面,要在活动结束后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历史,以科学的历史观来总结经验教训。本书旨在通过世博会和进博会参与者的个人回忆,记录这两场对上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国际活动,引领当下,启迪未来。
  • 作者简介:
    陈东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外交、中美关系、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外办、外交部、财政部和国台办等数十项课题。主要著述包括《全球安全治理与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等。《国际展望》和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东盟地区论坛(ARF)专家名人小组(EEP)中方专家,曾担任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可持续发展系统改革(2016)高级别独立顾问组(ITA)专家。 
    季路德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年1月起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申办、筹办、举办、编志全过程。曾任上海申博办综合部部长,上海世博局办公室副主任、研究中心主任、主题演绎部部长。上海世博会闭幕后,担任《上海世博会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 

  • 目录:
    认识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研究   孟育建 
    上海世博会的最大影响是价值观   吴建中 
    组织文化的力量   朱贤钢 
    世博盛会,外交盛典——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抒怀   夏永芳 
    从世博会到全球城市   苏宁 

     
    筹备世博会 
    关于中国首次宣布申博情况的回忆   郭启元 
    申博日记   张帆 
    回忆2010年世博会申办调研   周先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申博片拍摄回忆   王光建 
    我的世博缘   杨伟皓 
    “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回眸2002年12月3日   杨庆红 
    一如既往支持世博——访部分“白玉兰荣誉奖”获得者   胡志刚 
    上海世博会主题诞生回眸   朱林楚 
    世博会主题展的理念选择、拓展和推介   徐泓 
    世博留言   夏骏 
    在演绎世博理念的日子里   陆晓文 
    记忆主题演绎路   朱航 
    我的主题演绎之路   俞康乃 
    “制高点”与“突破口”——中国国家馆展示主线的确定   陈先进 
    参与中国馆展陈策划经过   王军 
    中华智慧的演绎   钱之广 
    世博四忆   胡学增 
    我的世博事   张克 
    主题馆你我他   章克勤 
    主题馆的主题演绎   许润禾 
    文创街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新探索   方颖 
    演绎“城市生命”主题的过程——“城市生命馆”策展工作得失的反思   宋建明 
    理念的互动,精神的展示   张春 
    重中之重的“主题演绎”   龚克喻 
    非洲国家展馆的主题演绎   舒运国 
    一切始于主题演绎   曾原 
    慢馒走近她,三年匆匆过   汤丽蓉 
    酸、甜、苦、辣——记上海世博会主题沟通中的四味体验   叶建英 
    上海世博会官方评奖工作之幕后一瞥   殷舒啸 
    展示全记录之二三事   费晓舟 
    圆梦世博会   张定国 
    依然是一棵“小白菜”   吴传贤 
    永远的新天地——上海世博会上海馆诞生散记   王昊青 
    世博论坛举办手记   王隽 成键 
    筹办世博会论坛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于宏源 
    一支高素质的“办博大军”是怎样组建的   柯继生 张彭鑫 
    高速度高质量的上海世博会园区是如何建设的?   席群锋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   苏梅 
    世博会志愿者之徽章文化   胡倩立 
    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展点滴回忆   陈江 
    我的世博缘   唐子来 
    镌刻历史的记忆——世博会天安门计时牌竖立的台前幕后   宋仲琤 
    命题与深耕   滕俊杰 
    参与世博规划设计的回忆   郑修宁 
    从申博到办博,难忘的十年!   张伊兴 
    盛会时光已逝,世博印记永存   李和平 
    世博情结终身难忘   朱伟 

     
    世博公共外交效应 
    外交盛会丰富地方外事内涵   邵慧翔 
    同心协力迎挑战,“世博外交”创新路   傅继红 
    精心准备,只为这庄严的一刻   孙为民 
    难忘的经历   钱玉林 
    以我点滴工作,推介真实中国   遇建洁 
    以人为本,追求精致   刘伟东 
    由交流而融合,经学习而成长   颜艳秋 
    架起同国际友城之间的心灵之桥   叶靓 
    确保世博外交的信息畅通   陈晖 
    借世博契机,促民间外交   汪小澍 
    亲历世博的三个“没想到”   杨洁勉 
    世博会是加深相互理解的硕大平台   徐波 
    有朋切磋乐无穷——参与世博学术交流的感悟   俞新天 
    拓展世博学术外交内涵,服务上海城市发展   林拓 
    饮水思源感旧知,举杯祝寿普新曲   吴寄南 
    为世博贡献智力支撑   赵干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与上海世博会的体会   严安林 
    上海市政协参与世博外交的回忆   王军玮 
    做好民间外交,推动中日交流   王加新 
    推动青年交流,播种中日友谊   钟晓敏 
    世博,中非友谊的见证   陈锦田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进博会国家馆面面观   张洪涛 
    我看进博会肯尼亚国家馆   林晓盈 
    对进博会的两点思考   季路德 
    从世博到进博——本土元素如何全球表达   金涛 
    走好主场外交最后一公里——首届进博会要客组联络员工作小记   励仿夏 
    不一般的展会,不一般的平台   毛慧红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上海信心与中国承诺   陈康令 
    “进博人”不一般   王一飞等 
    从“心”出发,一场同自己的较量   洪贝 
    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进口博览会   张海冰 
    “主场外交”三大平台:经贸外交、元首外交、民间外交   陈东晓 
    借外脑,引智慧,推动进博会落户上海   上海国际会展行业协会秘书处 
    参与筹办首届进博会的感想   牛海彬 
    大乐章中的小音符   黄放放 
    进博会接团那些事儿   孙莎莎 
    零距离接触——我的首届进博之旅   张翀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界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的历史回眸与当代评析
钱革 著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贸组织看国家主权
沈桥林 著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界到中国——发展与梦想(视频书)
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 编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界500强历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大踏步赶上时代的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
周有光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发动机(精)
联想集团、腾讯新闻 著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界看台湾
吴季松 著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界看渐南非法移民
夏凤珍 著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从世界看台湾
吴季松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上海与“一带一路”蓝皮书: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2)
陈东晓;赵克斌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上海与一带一路蓝皮书
陈东晓、赵克斌 编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上海与“一带一路”蓝皮书: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0)
陈东晓 赵克斌 王玉柱 著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机”不可失:2018年月历记事薄
陈东晓 著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China and the G20
陈东晓、[德]史丽娜 编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中国与二十国集团
陈东晓、[德]史丽娜、张海冰 编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全球安全治理与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
陈东晓 编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大格局:2020年的亚洲
陈东晓、冯绍雷 编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
联合国:新议程和新挑战
陈东晓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