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5
版次: 1
ISBN: 9787505881488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3页
字数: 200千字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增长不仅依靠其内在因素,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带动。本书通过对发展经济学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经济集聚与扩散理论的系统梳理,从区际产品流动、区际资本流动、区际劳动力流动、区际知识流动等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机制,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从这四个角度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本书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并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较低,而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较高。这种区域互动机制是造成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进一步加强区际经济联系并注意提高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是促进我国各区域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其次,本书对我国不同类型的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状况进行了估算,总体判断是:由政府计划配置的资金向中西部流动,由市场配置的资金则主要向东部流动。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推进使民间资本在利益驱动下更多地流入发达地区,形成“回流效应”,这一阶段的区域间资本流动倾向于扩大而非缩小区域差距。在我国目前资源有限和存在地方利益的情况下,政府在协调区域资本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方面采取兼顾均等的金融和财政调节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再其次,本书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和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与流向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区际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区际劳动力流动既从增加劳动力供给的角度促进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通过迁移收入转移提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和消费需求,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因此,区际劳动力流动是一种“泽富济贫”的双赢之举。消除限制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进一步增强我国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性,是促进流出地和流入地经济发展、抑制当前区域差距持续扩大态势的应时之举。
    最后,本书对我国区域间的技术知识溢出媳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之间存在从东部地区技术领先省份向中西部技术相对落后地区“由里到外、由近及远”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对教育、公共设施与研发活动进行有效的投资,培育其模仿和利用技术先进地区技术知识溢出的能力,以获取学习模仿与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进而促进区域快速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 彭连清,江西会昌人,暨南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第1章导论
    1.1本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本书研究的对象和概念的界定
    1.3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第2章文献综述
    2.1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理论来源
    2.2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演化趋势与溢出效应的经验研究
    2.3我国区际经济联系问题研究
    第3章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形成机理和传输途径
    3.1区域经济集聚、扩散与区际经济联系
    3.2基于区际产品流动的区域溢出机制
    3.3基于区际资本流动的区域溢出机制
    3.4基于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区域溢出机制
    3.5区域间知识溢出机制
    3.6本章小结
    第4章我国区际产品流动与区域溢出效应
    4.1我国区际产业关联与产品流动的区域特征分析
    4.2基于区际产品流动的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分析
    4.3本章小结
    第5章我国区际资本流动与区域溢出效应
    5.1我国的区域投资分布和区际资本流动状况
    5.2区际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计量分析
    5.3本章小结
    第6章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溢出效应
    6.1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的特征事实描述
    6.2区际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增长和区域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6.3本章小结
    第7章我国区域间的技术溢出效应
    7.1我国各地区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7.2我国区域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7.3本章小结
    第8章主要研究结论和后续研究展望
    8.1主要结论
    8.2主要创新
    8.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增长不仅依靠其内在因素,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带动。本书通过对发展经济学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经济集聚与扩散理论的系统梳理,从区际产品流动、区际资本流动、区际劳动力流动、区际知识流动等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机制,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从这四个角度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本书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并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较低,而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较高。这种区域互动机制是造成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进一步加强区际经济联系并注意提高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是促进我国各区域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其次,本书对我国不同类型的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状况进行了估算,总体判断是:由政府计划配置的资金向中西部流动,由市场配置的资金则主要向东部流动。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推进使民间资本在利益驱动下更多地流入发达地区,形成“回流效应”,这一阶段的区域间资本流动倾向于扩大而非缩小区域差距。在我国目前资源有限和存在地方利益的情况下,政府在协调区域资本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方面采取兼顾均等的金融和财政调节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再其次,本书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和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与流向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区际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区际劳动力流动既从增加劳动力供给的角度促进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通过迁移收入转移提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和消费需求,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因此,区际劳动力流动是一种“泽富济贫”的双赢之举。消除限制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进一步增强我国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性,是促进流出地和流入地经济发展、抑制当前区域差距持续扩大态势的应时之举。
    最后,本书对我国区域间的技术知识溢出媳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之间存在从东部地区技术领先省份向中西部技术相对落后地区“由里到外、由近及远”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对教育、公共设施与研发活动进行有效的投资,培育其模仿和利用技术先进地区技术知识溢出的能力,以获取学习模仿与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进而促进区域快速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
  • 作者简介:
    彭连清,江西会昌人,暨南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录:
    第1章导论
    1.1本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本书研究的对象和概念的界定
    1.3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第2章文献综述
    2.1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理论来源
    2.2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演化趋势与溢出效应的经验研究
    2.3我国区际经济联系问题研究
    第3章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形成机理和传输途径
    3.1区域经济集聚、扩散与区际经济联系
    3.2基于区际产品流动的区域溢出机制
    3.3基于区际资本流动的区域溢出机制
    3.4基于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区域溢出机制
    3.5区域间知识溢出机制
    3.6本章小结
    第4章我国区际产品流动与区域溢出效应
    4.1我国区际产业关联与产品流动的区域特征分析
    4.2基于区际产品流动的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分析
    4.3本章小结
    第5章我国区际资本流动与区域溢出效应
    5.1我国的区域投资分布和区际资本流动状况
    5.2区际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计量分析
    5.3本章小结
    第6章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溢出效应
    6.1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的特征事实描述
    6.2区际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增长和区域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6.3本章小结
    第7章我国区域间的技术溢出效应
    7.1我国各地区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7.2我国区域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7.3本章小结
    第8章主要研究结论和后续研究展望
    8.1主要结论
    8.2主要创新
    8.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