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双边种子产业合作模式研究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双边种子产业合作模式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6
版次: 1
ISBN: 9787513666022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7页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本书在对中巴种业合作进行价值分析与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围绕知识产权布局构建中巴种业合作模式,识别并度量中巴种业合作风险,提出推进双边种业合作的政策建议。本书研究重点突出、数据翔实、内容覆盖面广,可用于引导中国企业对巴基斯坦开展种业投资,促进国内种业过剩产能转移,对落实中巴经济走廊产业合作、推动中国种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陈燕娟,女,1976年9月生,湖北省鄂州市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国际合作、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现代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三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项。邓岩,男,1971年8月生,湖北省安陆市人,工商管理硕士,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企业国际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中巴农业及种业合作战略意义重大

    1.1.2 种业合作是农业合作的技术载体和前置条件

    1.1.3 为中巴经济走廊产业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与社会调查相结合

    1.4.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4.3 系统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种子产业

    2.1.2 中巴种子产业合作

    2.1.3 中巴种子产业合作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国际贸易理论

    2.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3 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

    2.2.4 种业知识产权理论

    3 巴基斯坦种植业及种业发展概况 

    3.1 巴基斯坦种植业发展概况

    3.1.1 农作物生产发展情况?

    3.1.2 农业生产区划

    3.1.3 农业发展特点

    3.2 巴基斯坦种业发展概况

    3.2.1 巴基斯坦种业发展历程

    3.2.2 巴基斯坦种子产业体系

    3.2.3 巴基斯坦种业管理体制

    3.2.4 巴基斯坦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实践

    3.2.5 巴基斯坦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方向

    4 中巴种业合作价值、 合作基础与合作机遇

    4.1 中巴种业合作价值

    4.1.1 种业的主要特征及其突出地位

    4.1.2 中巴种业合作的特殊价值

    4.2 中巴种业合作基础

    4.2.1 中巴经济合作基础扎实

    4.2.2 巴基斯坦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4.2.3 中巴种子贸易关系紧密

    4.2.4 中巴种业合作互补性强

    4.3 中巴种业合作机遇

    4.3.1 中巴种业合作的历史机遇

    4.3.2 中巴种业合作的新机遇

    5 中巴种业合作潜力评价

    5.1 种子贸易潜力

    5.1.1 中巴种子贸易概况

    5.1.2 中巴种子贸易互补性、 竞争性及发展潜力测度

    5.1.3 结论与建议

    5.2 种业投资潜力

    5.2.1 巴基斯坦种植业发展潜力

    5.2.2 种子技术与市场融合度分析

    5.2.3 投资合作领域筛选

    5.3 种业科技合作潜力

    5.3.1 开展中巴种业科技合作的重要意义

    5.3.2 中巴种业科技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5.3.3 中巴种业科技合作方向

    5.3.4 结论与建议

    6 中巴种业合作模式构建 

    6.1 中巴种业合作的总体思路

    6.1.1 指导思想

    6.1.2 基本原则

    6.1.3 主要合作领域

    6.2 合作主体培育

    6.2.1 合作主体培育的基本原则

    6.2.2 合作主体培育的战略方向

    6.2.3 合作主体培育的路径选择

    6.2.4 主体合作方式选择

    6.3 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

    6.3.1 种质资源共享机制

    6.3.2 联合育种机制

    6.3.3 双边区试认证机制

    6.3.4 知识产权运营机制

    6.4 案例: 中巴杂交水稻新品种联合研发体系构建

    6.4.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6.4.2 中巴杂交水稻新品种联合研发目标及内容

    6.4.3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6.4.4 联合研发的创新性与预期效益

    7 中巴种业合作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防范

    7.1 风险因素分析

    7.1.1 政治法律风险

    7.1.2 市场风险

    7.1.3 财务风险

    7.1.4 技术及管理风险

    7.1.5 自然风险

    7.2 风险度量

    7.2.1 风险评价指标及权重设计

    7.2.2 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7.2.3 实证分析及结果

    7.3 种业投资风险方案抉择

    7.3.1 种业投资风险方案的灰关联评价模型构建

    7.3.2 实证研究

    7.3.3 风险评价对比与结论

    7.4 风险防范

    7.4.1 政府层面

    7.4.2 行业层面

    7.4.3 企业层面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中巴种业合作意义重大

    8.1.2 中巴种业合作潜力巨大?

    8.2 推进中巴种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8.2.1 制度保障

    8.2.2 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巴基斯坦种子法 

    附录二 巴基斯坦植物育种者权利条例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重要术语索引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中巴种业合作进行价值分析与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围绕知识产权布局构建中巴种业合作模式,识别并度量中巴种业合作风险,提出推进双边种业合作的政策建议。本书研究重点突出、数据翔实、内容覆盖面广,可用于引导中国企业对巴基斯坦开展种业投资,促进国内种业过剩产能转移,对落实中巴经济走廊产业合作、推动中国种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 作者简介:
      陈燕娟,女,1976年9月生,湖北省鄂州市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国际合作、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现代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三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项。邓岩,男,1971年8月生,湖北省安陆市人,工商管理硕士,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企业国际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中巴农业及种业合作战略意义重大

    1.1.2 种业合作是农业合作的技术载体和前置条件

    1.1.3 为中巴经济走廊产业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与社会调查相结合

    1.4.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4.3 系统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种子产业

    2.1.2 中巴种子产业合作

    2.1.3 中巴种子产业合作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国际贸易理论

    2.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3 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

    2.2.4 种业知识产权理论

    3 巴基斯坦种植业及种业发展概况 

    3.1 巴基斯坦种植业发展概况

    3.1.1 农作物生产发展情况?

    3.1.2 农业生产区划

    3.1.3 农业发展特点

    3.2 巴基斯坦种业发展概况

    3.2.1 巴基斯坦种业发展历程

    3.2.2 巴基斯坦种子产业体系

    3.2.3 巴基斯坦种业管理体制

    3.2.4 巴基斯坦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实践

    3.2.5 巴基斯坦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方向

    4 中巴种业合作价值、 合作基础与合作机遇

    4.1 中巴种业合作价值

    4.1.1 种业的主要特征及其突出地位

    4.1.2 中巴种业合作的特殊价值

    4.2 中巴种业合作基础

    4.2.1 中巴经济合作基础扎实

    4.2.2 巴基斯坦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4.2.3 中巴种子贸易关系紧密

    4.2.4 中巴种业合作互补性强

    4.3 中巴种业合作机遇

    4.3.1 中巴种业合作的历史机遇

    4.3.2 中巴种业合作的新机遇

    5 中巴种业合作潜力评价

    5.1 种子贸易潜力

    5.1.1 中巴种子贸易概况

    5.1.2 中巴种子贸易互补性、 竞争性及发展潜力测度

    5.1.3 结论与建议

    5.2 种业投资潜力

    5.2.1 巴基斯坦种植业发展潜力

    5.2.2 种子技术与市场融合度分析

    5.2.3 投资合作领域筛选

    5.3 种业科技合作潜力

    5.3.1 开展中巴种业科技合作的重要意义

    5.3.2 中巴种业科技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5.3.3 中巴种业科技合作方向

    5.3.4 结论与建议

    6 中巴种业合作模式构建 

    6.1 中巴种业合作的总体思路

    6.1.1 指导思想

    6.1.2 基本原则

    6.1.3 主要合作领域

    6.2 合作主体培育

    6.2.1 合作主体培育的基本原则

    6.2.2 合作主体培育的战略方向

    6.2.3 合作主体培育的路径选择

    6.2.4 主体合作方式选择

    6.3 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

    6.3.1 种质资源共享机制

    6.3.2 联合育种机制

    6.3.3 双边区试认证机制

    6.3.4 知识产权运营机制

    6.4 案例: 中巴杂交水稻新品种联合研发体系构建

    6.4.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6.4.2 中巴杂交水稻新品种联合研发目标及内容

    6.4.3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6.4.4 联合研发的创新性与预期效益

    7 中巴种业合作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防范

    7.1 风险因素分析

    7.1.1 政治法律风险

    7.1.2 市场风险

    7.1.3 财务风险

    7.1.4 技术及管理风险

    7.1.5 自然风险

    7.2 风险度量

    7.2.1 风险评价指标及权重设计

    7.2.2 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7.2.3 实证分析及结果

    7.3 种业投资风险方案抉择

    7.3.1 种业投资风险方案的灰关联评价模型构建

    7.3.2 实证研究

    7.3.3 风险评价对比与结论

    7.4 风险防范

    7.4.1 政府层面

    7.4.2 行业层面

    7.4.3 企业层面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中巴种业合作意义重大

    8.1.2 中巴种业合作潜力巨大?

    8.2 推进中巴种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8.2.1 制度保障

    8.2.2 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巴基斯坦种子法 

    附录二 巴基斯坦植物育种者权利条例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重要术语索引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