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儒学思想研究

南朝儒学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21-09
版次: 1
ISBN: 9787010227528
定价: 5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哲学心理学
6人买过
  • 本书运用手的史料和现代哲学方法研究南朝儒学,主张南朝儒学思想是在儒释道三家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继承传统儒学思想,此以刘宋时期的何承天、萧梁时期的范缜等为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较多地保存了传统儒学的原貌,同时也有其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后逐渐在与其他学派的斗争中发展出以神灭论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神灭论思想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同时也凸显了该学派思想中相互对立的内在矛盾导致其陷入停滞和衰亡。第二,以传统儒学中的礼学为核心思想,它以宋齐时期的雷次宗、王俭,萧梁时期的皇侃为代表。他们吸取了具有浓厚道家色彩的玄学思想,又保留了传统儒学的精华即礼学思想,同时也适应了六朝时期强大的门阀士族的需要,成为当时儒学思想的主流。第三,以汲取佛学思想而改进的新儒学思想,以刘宋时期的颜延之、宗炳和萧梁时期的沈约、萧衍(梁武帝)等为代表。他们觉察到当时的儒学面临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在性与天道关系上的冲突,从而吸取佛学的形上思辨以弥补儒学的缺陷,形成一套儒释合流的富有义理色彩的思想体系。这一变化开启了后来的儒学发展方向,成为具有强烈义理色彩的宋明理学的滥觞 乐胜奎,现任教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先后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获大学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儒家文化等的研究工作。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六朝礼学的繁荣及其原因》、《六朝儒学的困境》、《王肃礼学初探》、《梁武帝儒学思想概略》、《郭简乐论及其主旨》。参著《中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人民出版社)。 略
  •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手的史料和现代哲学方法研究南朝儒学,主张南朝儒学思想是在儒释道三家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继承传统儒学思想,此以刘宋时期的何承天、萧梁时期的范缜等为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较多地保存了传统儒学的原貌,同时也有其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后逐渐在与其他学派的斗争中发展出以神灭论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神灭论思想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同时也凸显了该学派思想中相互对立的内在矛盾导致其陷入停滞和衰亡。第二,以传统儒学中的礼学为核心思想,它以宋齐时期的雷次宗、王俭,萧梁时期的皇侃为代表。他们吸取了具有浓厚道家色彩的玄学思想,又保留了传统儒学的精华即礼学思想,同时也适应了六朝时期强大的门阀士族的需要,成为当时儒学思想的主流。第三,以汲取佛学思想而改进的新儒学思想,以刘宋时期的颜延之、宗炳和萧梁时期的沈约、萧衍(梁武帝)等为代表。他们觉察到当时的儒学面临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在性与天道关系上的冲突,从而吸取佛学的形上思辨以弥补儒学的缺陷,形成一套儒释合流的富有义理色彩的思想体系。这一变化开启了后来的儒学发展方向,成为具有强烈义理色彩的宋明理学的滥觞
  • 作者简介:
    乐胜奎,现任教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先后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获大学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儒家文化等的研究工作。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六朝礼学的繁荣及其原因》、《六朝儒学的困境》、《王肃礼学初探》、《梁武帝儒学思想概略》、《郭简乐论及其主旨》。参著《中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人民出版社)。
  • 目录: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南朝儒学思想研究
国学精华读本:中国文化元典选读
乐胜奎、李晓溪 著;郭莹 编
南朝儒学思想研究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35·大江儒林:长江流域的儒学与修身
乐胜奎、刘端生、王晓庆 著;黄强、唐冠军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