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

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9
版次: 1
ISBN: 9787306056078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8页
字数: 41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1人买过
  •   “岭南学丛书”系列二(共5本)简介  “岭南学丛书”(系列二,共5本),包括1.《岭南文献与文学考论》(左鹏军著,64元);2.《九龄风度与盛唐气象》(陈建森著,42元);3.《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谢放著,52元);4.《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邵慧君著,72元);5.《近代岭南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宋德华著,58元)。这套丛书,是作者们汇聚多年学术积累而成的新成果,或以岭南近代杰出思想家、政治家为中心,考察近代岭南文化价值观的演进和岭南思想走向、文化路径的新变;或以张九龄的诗歌创作、人格魅力为中心,探讨张九龄与岭南诗学精神、盛唐文学气象形成的关系;或以若干典型个案、思想观念为中心,探究中西交汇、古今嬗变背景下岭南文化与社会形态的新动向;或以岭南方言分布与扎实的方言调查材料为基础,研究广东湛江、茂名地区粤语语音特点;或以丰富的明清及近代岭南文献史实与文学个案为依据,论述岭南文献与文学的传承与新变、探索与经验。这些著作都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突出的创新价值。本书收入作者近二十年来相关研究的心得和习作,按主题列为四编:第一编主要研究了中国近代两股重要思潮即民主思潮与“中体西用”思潮的演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变迁。第二编重点论述了在全国和岭南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推动政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构想与努力。第三编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岭南人物的相关史实进行了梳理与辨析。第四编探讨了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研究中的多维视野和学术路径问题。虽主要内容直接或间接与岭南历史人物、文化和社会有关,但严格说来,研究的空间并不限于岭南地区。
      谢放,男,1950年生,四川成都人。历史学硕士。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曾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近代区域史、中国近代人物与思想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四川近代史稿》(合著,1990)、《辛亥革命与四川社会》(合著,1991)、《中体西用之梦——张之洞传》(1995)、《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著,1998)《张之洞传》(2004)、《跨世纪的文化巨人——梁启超》(2005)、《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合著,2007);在多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第一编 民主思潮与文化变迁 《万国公报》与西方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戊戌前后国人对“民权”与“民主”的认知 早期维新士人的议院观及其自由平等思想 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 从尊经、广雅书院看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地域差异 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影响 ——以中山文化教育馆为例 第二编 政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张之洞与戊戌政制改革 张之洞与清末立宪 张之洞与清末社会经济发展 梁启超的“政体进化”论 孙中山与中国城市近代化 第三编 人物研究与史实辨析 陈兰彬史实补正及辨析 张树声督粤政绩 丘逢甲抗日保台的活动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在美国和欧洲的活动 
     第四编 多维视野与学术路径 “岭南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互动研究 陈锡祺关于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研究的真知灼见 多维视野下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 内容简介:
      “岭南学丛书”系列二(共5本)简介  “岭南学丛书”(系列二,共5本),包括1.《岭南文献与文学考论》(左鹏军著,64元);2.《九龄风度与盛唐气象》(陈建森著,42元);3.《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谢放著,52元);4.《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邵慧君著,72元);5.《近代岭南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宋德华著,58元)。这套丛书,是作者们汇聚多年学术积累而成的新成果,或以岭南近代杰出思想家、政治家为中心,考察近代岭南文化价值观的演进和岭南思想走向、文化路径的新变;或以张九龄的诗歌创作、人格魅力为中心,探讨张九龄与岭南诗学精神、盛唐文学气象形成的关系;或以若干典型个案、思想观念为中心,探究中西交汇、古今嬗变背景下岭南文化与社会形态的新动向;或以岭南方言分布与扎实的方言调查材料为基础,研究广东湛江、茂名地区粤语语音特点;或以丰富的明清及近代岭南文献史实与文学个案为依据,论述岭南文献与文学的传承与新变、探索与经验。这些著作都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突出的创新价值。本书收入作者近二十年来相关研究的心得和习作,按主题列为四编:第一编主要研究了中国近代两股重要思潮即民主思潮与“中体西用”思潮的演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变迁。第二编重点论述了在全国和岭南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推动政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构想与努力。第三编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岭南人物的相关史实进行了梳理与辨析。第四编探讨了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研究中的多维视野和学术路径问题。虽主要内容直接或间接与岭南历史人物、文化和社会有关,但严格说来,研究的空间并不限于岭南地区。
  • 作者简介:
      谢放,男,1950年生,四川成都人。历史学硕士。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曾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近代区域史、中国近代人物与思想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四川近代史稿》(合著,1990)、《辛亥革命与四川社会》(合著,1991)、《中体西用之梦——张之洞传》(1995)、《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著,1998)《张之洞传》(2004)、《跨世纪的文化巨人——梁启超》(2005)、《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合著,2007);在多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 目录:
    第一编 民主思潮与文化变迁 《万国公报》与西方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戊戌前后国人对“民权”与“民主”的认知 早期维新士人的议院观及其自由平等思想 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 从尊经、广雅书院看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地域差异 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影响 ——以中山文化教育馆为例 第二编 政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张之洞与戊戌政制改革 张之洞与清末立宪 张之洞与清末社会经济发展 梁启超的“政体进化”论 孙中山与中国城市近代化 第三编 人物研究与史实辨析 陈兰彬史实补正及辨析 张树声督粤政绩 丘逢甲抗日保台的活动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在美国和欧洲的活动 
     第四编 多维视野与学术路径 “岭南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互动研究 陈锡祺关于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研究的真知灼见 多维视野下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
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
邵慧君 著
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
岭南文献与文学考论
左鹏军 著
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
九龄风度与盛唐气象
陈建森 著
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
近代岭南文化价值观的演变
宋德华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
张之洞
谢放 著
岭南近代文化与社会转型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谢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