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8-03
版次: 1
ISBN: 9787538250510
定价: 6.2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2页
字数: 113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24人买过
  •   陶希圣(1899—1988)原名汇曾,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人。1918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学习,1922年毕业以后任安徽省立法政学校教员。1924年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五卅运动中任上海中学生校武汉分校教官、中央独立师军法处处长、《党军日报》主编等职。1926年后,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28年在上海与周佛海等主编《新生命》月刊。1934年组织“食货学会”,出版《食货》杂志。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8月参加汪伪国民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中央党部”宣传部长。1940年到香港披露了“日汪密约”的内容。1942年到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五组组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为蒋介石代笔撰写《中国之命运》。后任《中央日报》主编,主办“月刊”,兼蒋介石私人秘书。1947年以后曾任国民党宣传部次长、中央委员。1949年到台湾,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第五组组长、《中央时报》总主笔、《中央日报》董事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常委、中评会委员等职。1988年于台湾逝世。 本书说明

    新版序

    第一章 绪论——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必要和方法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史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困难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要点——士大夫身分的特质

    第五节 士大夫身分与知识阶级

    第六节 结语

    第二章 总论——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宗法社会

    第三节 封建社会

    第四节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封建社会

    第五节 阶级社会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士大夫身分的发生发展和变迁——从中国社会史上观察中国国民党

    第一节 古史之民族的分析

    第二节 井田制度与土地税法

    第三节 身分差别与阶级流通

    第四节 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

    第五节 士大夫阶级的特质

    第六节 近百年来的士大夫阶级

    第七节 中国国民党的基础

    第八节 余论

    第四章 官僚的发生发展及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官僚制度及其摧毁

    第五章 官僚及军队之封建的形态——中国官僚及军备之社会史的观察

    第六章 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中国民族思想之社会史的观察

    第七章 僧侣与士大夫身份——士大夫身分与宗教

    第八章 宗法理论与宗法的实际——中国宗法势力及其摧毁

    附录一 士大夫身分与知识阶级

    附录二 中国社会史的一个考察
  • 内容简介:
      陶希圣(1899—1988)原名汇曾,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人。1918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学习,1922年毕业以后任安徽省立法政学校教员。1924年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五卅运动中任上海中学生校武汉分校教官、中央独立师军法处处长、《党军日报》主编等职。1926年后,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28年在上海与周佛海等主编《新生命》月刊。1934年组织“食货学会”,出版《食货》杂志。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8月参加汪伪国民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中央党部”宣传部长。1940年到香港披露了“日汪密约”的内容。1942年到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五组组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为蒋介石代笔撰写《中国之命运》。后任《中央日报》主编,主办“月刊”,兼蒋介石私人秘书。1947年以后曾任国民党宣传部次长、中央委员。1949年到台湾,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第五组组长、《中央时报》总主笔、《中央日报》董事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常委、中评会委员等职。1988年于台湾逝世。
  • 目录:
    本书说明

    新版序

    第一章 绪论——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必要和方法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史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困难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要点——士大夫身分的特质

    第五节 士大夫身分与知识阶级

    第六节 结语

    第二章 总论——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宗法社会

    第三节 封建社会

    第四节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封建社会

    第五节 阶级社会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士大夫身分的发生发展和变迁——从中国社会史上观察中国国民党

    第一节 古史之民族的分析

    第二节 井田制度与土地税法

    第三节 身分差别与阶级流通

    第四节 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

    第五节 士大夫阶级的特质

    第六节 近百年来的士大夫阶级

    第七节 中国国民党的基础

    第八节 余论

    第四章 官僚的发生发展及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官僚制度及其摧毁

    第五章 官僚及军队之封建的形态——中国官僚及军备之社会史的观察

    第六章 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中国民族思想之社会史的观察

    第七章 僧侣与士大夫身份——士大夫身分与宗教

    第八章 宗法理论与宗法的实际——中国宗法势力及其摧毁

    附录一 士大夫身分与知识阶级

    附录二 中国社会史的一个考察
查看详情
其他版本 / 全部 (1)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120年纪念版)
陶希圣 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中国民族战史
陶希圣 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陶希圣 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西汉经济史
陶希聖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南北朝经济史
陶希圣、武仙卿 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唐代经济史
陶希圣、鞠清远 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辨士与游侠-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辩士与游侠
陶希圣 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中国政治思想史
陶希圣 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二册)
陶希圣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陶希圣 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中国政治思想史
陶希圣 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潮流与点滴:陶希圣回忆录
陶希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