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12
版次: 1
ISBN: 9787108072870
定价: 14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艺术
376人买过
  •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今天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巫鸿(Wu Hung),1987年哈佛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空间”的美术史》(2018)、《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2019)等。 目  录

     

    致  谢

    前  言

    敦煌的莫高窟

    莫高窟与自然 

    莫高窟与墓葬

    莫高窟与其他敦煌宗教和礼仪场所

    莫高窟和礼仪时间

    莫高窟的整体空间

    对“整体”的反思

    对“活体”的探寻

    莫高窟的“面容”

    莫高窟的内部空间

    原窟群:禅观之域

    中心柱窟:塔庙巡礼

    大像窟和涅槃窟:参拜佛身

    背屏窟:人界与佛界的交会

    莫高窟空间中的图像

    焦点上的圣容像

    瑞像的历史叙事

    瑞像的观念化

    《番合圣容像变》

    莫高窟绘画中的空间

    经营位置

    线性图画空间

    二元图画空间的出现

    线性空间与二元空间的结合

    二元构图与空间叙事

    结语:一个美术史方法论提案

     

    注 释

    参考文献

    敦煌历史年表

    索 引
  • 内容简介: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今天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 作者简介:
    巫鸿(Wu Hung),1987年哈佛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空间”的美术史》(2018)、《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2019)等。
  • 目录:
    目  录

     

    致  谢

    前  言

    敦煌的莫高窟

    莫高窟与自然 

    莫高窟与墓葬

    莫高窟与其他敦煌宗教和礼仪场所

    莫高窟和礼仪时间

    莫高窟的整体空间

    对“整体”的反思

    对“活体”的探寻

    莫高窟的“面容”

    莫高窟的内部空间

    原窟群:禅观之域

    中心柱窟:塔庙巡礼

    大像窟和涅槃窟:参拜佛身

    背屏窟:人界与佛界的交会

    莫高窟空间中的图像

    焦点上的圣容像

    瑞像的历史叙事

    瑞像的观念化

    《番合圣容像变》

    莫高窟绘画中的空间

    经营位置

    线性图画空间

    二元图画空间的出现

    线性空间与二元空间的结合

    二元构图与空间叙事

    结语:一个美术史方法论提案

     

    注 释

    参考文献

    敦煌历史年表

    索 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与社会评论(2023年第2期):区域一体化与空间治理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DTN技术
杨志华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数据分析(第三版)
秦昆 编著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目标双基地ISAR高分辨成像技术
郭宝锋、胡文华、马俊涛、孙慧贤、史林 著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三版)
陆铭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光学遥感器系统设计
马文坡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实验
曹闵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书写与精神依归: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研究:1931-1945
王璇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相干激光通信技术 精装版
孙建锋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与社会评论(2023年第1期):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辐射环境及效应数值模拟方法(2021材料基金)
李兴冀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空间局域化电磁波的复空间源理论
[美]S.R.Seshadri 著;石川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
巫鸿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宝山辽墓:材料与释读(修订版)
巫鸿 李清泉 著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中国材质艺术丛书·艺术与物性(巫鸿最新主持、编著)【·赠限量票据夹】
巫鸿 编著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第五辑)
巫鸿郑岩朱青生 著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开放的艺术史(共10册)
巫鸿 著;白谦慎 编;[美]班宗华、[英]柯律格、白谦慎、石守谦、陈恒、高昕丹、胡隽、黄小峰、刘晞仪 译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巫鸿 著;施杰 译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时空中的美术/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巫鸿 著;梅玫、肖铁、施杰 译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美术史十议/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巫鸿 著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第一堂课巫鸿著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
巫鸿 著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1976-2018)
巫鸿 著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刘小东全方位:1978-2018
巫鸿、郭晓彦 编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张大力恒久与无常
巫鸿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