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9
版次: 1
ISBN: 9787115446732
定价: 1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人买过
  • 本书讨论了应急通信的总体概念和应用分类,分析归纳了国际上应急通信技术发展和标准研究的概况,讨论了应急通信系统的总体分类和设计原则,以及各类应急通信系统可能适用的技术体制和建设原则,提出了支持我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技术性建议。 孙玉,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4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作为主要成员承担了我国**颗原子弹试验遥控系统设备研制,我国**代火箭试验遥控系统研制和我国**代洲际导弹飞行安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作为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主持了超远程散射数字传输系统研制、我国**代程控交换技术攻关、我国**代ISDN试验/试用网总体设计、三峡工程通信网总体设计、军事战略通信总体设计和发展规划。 一、应急概念讨论 1

    (一)应急的概念 1

    (二)应急因素分析 2

    (三)应急当事人分类 2

    (四)突发事件分类 3

    (五)突发事件分级 6

    (六)突发事件过程及其应对方式 6

    (七)我国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 7

    二、应急通信总体概念讨论 9

    (一)应急通信的概念 9

    (二)关于应急通信系统的使用要求 10

    (三)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对于应急通信的需求 11

    (四)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抢救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13

    (五)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恢复重建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15

    (六)应急通信的使用要求归纳 15

    (七)应急通信与应急通信指挥的概念 17

    三、美国应急通信概况 19

    (一)美国应急通信应用概况 19

    (二)美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概况 20

    (三)美国应急通信管理机构 23

    (四)美国国家应急通信计划 23

    四、日本应急通信概况 31

    (一)日本本州岛地震中的应急通信应用概况 31

    (二)日本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情况 32

    (三)日本防灾专用无线通信网 33

    (四)在民用通信网中嵌入应急防灾功能 35

    (五)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36

    五、欧洲应急通信概况 38

    (一)欧盟e-Risk系统 38

    (二)欧盟基于卫星的应急通信基础设施——WISECOM 39

    (三)英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情况 43

    (四)德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情况 44

    六、ITU-D关于应急通信应用管理的建议摘要 46

    第一部分 灾害预防、灾害反应和电信手段 46

    (一)电信在减灾赈灾中的作用 46

    (二)应急通信的组织框架 47

    (三)监管框架 48

    第二部分 应急通信的实施方面 52

    (一)电信作为应急管理的工具 52

    (二)公用通信网 53

    (三)互联网 54

    (四)专用网 55

    (五)业余无线电通信业务 58

    (六)新技术和新实践 60

    (七)应急通信技术选择 60

    七、ITU-R关于应急无线电通信标准的建议摘要 62

    (一)ITU-R的任务 62

    (二)有关应急通信的ITU-R建议和报告 63

    (三)ITU-R M.693建议摘要 64

    (四)ITU-R M.830-1建议摘要 64

    (五)ITU-R S.1001-1建议摘要 65

    (六)ITU-R M.1042-3建议摘要 67

    (七)ITU-R F.1105-2建议摘要 68

    (八)ITU-R BT.1774建议摘要 69

    (九)ITU-R M.2033号报告摘要 70

    八、ITU-T关于应急通信标准的建议摘要 78

    (一)ITU-T在应急通信标准化方面的任务 78

    (二)有关应急通信的ITU-T建议 78

    (三)未来的挑战 79

    (四)ITU-T E.106建议摘要 80

    (五)ITU-T E.107建议摘要 81

    (六)ITU-T Y.1271建议摘要 81

    (七)ITU-T J.260建议摘要 85

    九、其他国际组织关于应急通信标准的研究进展 88

    (一)欧洲的通信标准化组织(ETSI) 88

    (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89

    (三)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3GPP) 90

    (四)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的平行机构(3GPP2) 90

    (五)电信行业协会(TIA) 90

    (六)应急通信业务(ETS)委员会(T1) 91

    (七)美国电信产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 91

    十、我国有关应急通信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有关应急通信的摘要 93

    (一)总则 93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95

    (三)监测与预警 95

    (四)应急处置与救援 98

    (五)事后恢复与重建 100

    十一、我国有关应急通信的政策 101

    (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有关技术摘要 101

    (二)国发[2006]2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

    意见》有关技术摘要 102

    (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有关技术摘要 104



    十二、应急通信系统总体分类讨论 108

    (一)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的应急通信 108

    (二)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应急通信 110

    (三)事件恢复阶段的应急通信 113

    十三、应急通信总体设计原则讨论 114

    (一)关于使用要求 114

    (二)关于技术实现 114

    (三)现实应急通信的普遍问题 115

    (四)技术实现与使用要求之间的切磋 117

    (五)总设计师的遗憾 117

    (六)权宜之计 117

    (七)应急通信总体设计原则建议 118

    十四、国家国土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22

    (一)使用要求 122

    (二)总体轮廓 123

    (三)技术体制讨论 124

    (四)实现方案讨论 126

    (五)网络资源利用效率问题讨论 128

    十五、城市和地区联动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34

    (一)城市和地区应急联动系统总体概况 134

    (二)我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现状 135

    (三)我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特点 136

    (四)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典型结构 137

    (五)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39

    (六)一种典型的应急联动通信指挥系统的总体概况 140

    (七)支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通信系统 143

    十六、现场抢救指挥通信系统的总体框架推荐 145

    (一)使用要求 145

    (二)系统组成 146

    (三)主要功能 147

    (四)主要技术指标 149

    (五)现场网络子系统 151

    (六)综合网络控制子系统 152

    (七)业务终端子系统 153

    (八)综合应用子系统 155

    (九)对外通信子系统 156

    十七、集群通信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58

    (一)集群通信系统的定义 158

    (二)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概况 159

    (三)集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160

    (四)集群通信系统考虑的基本问题 160

    (五)集群通信的特点 162

    (六)集群通信系统的分类 163

    (七)集群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 164

    (八)集群通信系统的功能 166

    (九)集群通信系统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168

    十八、对讲机通信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69

    (一)无线电对讲机概况 169

    (二)专用与公用通信系统的区别 170

    (三)专用通信系统的功能特点 171

    (四)专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172

    (五)无线电对讲机通信系统的典型应用 173

    十九、现场电视转播系统总体框架推荐 176

    (一)概述 176

    (二)主要功能 177

    (三)主要性能 177

    (四)网络构架 179

    (五)硬件总体设计 180

    (六)现场音视频采集传输系统 181

    (七)主机存储系统 182

    (八)电信业务系统 183

    二十、应急通信现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85

    (一)问题提出 185

    (二)通信技术支持控制中心的总体结构 186

    (三)通信技术支持控制中心的技术实现 187

    (四)通信技术支持控制中心的基本功能 188

    (五)典型无线电传输系统的基本参数 189

    (六)应急通信现场技术支持系统的设计要求 190

    二十一、现场群众自救和呼救通信总体框架讨论 192

    (一)利用互联网的多余能力 192

    (二)利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属性 193

    (三)利用临时轻便无线基站 193

    (四)VoIP系统的利用 193

    (五)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功能应用 194

    (六)人身安全确认系统 194

    (七)空间位置指示 194

    (八)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 195

    (九)利用灾难信号控制系统停止系统运行 195

    (十)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信设备的应用 195

    (十一)关于现场群众自救和呼救通信讨论的结语 195

    二十二、应急通信设施的综合利用讨论 197

    (一)问题的提出 197

    (二)国家国土监控系统的综合利用 197

    (三)城市和地区应急联动系统的综合利用 198

    (四)突发事件现场最高指挥通信系统的综合利用 199

    (五)集群通信系统的综合利用 200

    (六)对讲机通信系统的综合利用 200

    (七)应急通信现场技术支持系统的综合利用 201

    (八)关于应急通信系统综合应用的结语 202

    二十三、“美国2006应急通信白皮书”值得研究借鉴 203

    (一)4点权威结论 203

    (二)5个顶层建议 204

    (三)27点主要结论 205

    (四)15个需要改进的关键领域 206

    二十四、应急通信系统与公用电信网络的关系 208

    (一)突发事件的影响 208

    (二)公用电信网络的基础作用 209

    (三)应急通信系统的应急作用 209

    (四)公用电信网络的加固措施 210

    (五)公用电信网络的应急修补 210

    (六)小补丁设计 211

    (七)大补丁设计 213

    (八)关于应急通信系统与公用电信网络关系的结论 214

    二十五、空间转信问题讨论 215

    (一)空间转信技术发展概况 215

    (二)空间转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218

    (三)空间转信在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219

    (四)空间转信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220

    (五)关于空间转信的建议 220

    二十六、关于增强国家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建议 221

    (一)制订“中国国家应急通信计划” 221

    (二)起草“国家应急通信系统体系框架” 221

    (三)进行国家应急通信现有装备普查 222

    (四)在我国举办“应急通信装备世界展览会” 222

    (五)成立“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应急通信专家委员会” 222

    (六)设立应急通信国家发展专项 222

    (七)建立“国务院信息办应急通信技术支持基地” 223

    (八)应急通信专题研究题目建议 223

    附录一 电信网络机理分类和通信网络应用分类概要 228

    一、电信网络的产生背景 229

    二、电信网络机理分类 231

    三、通信网络概念演变 236

    四、通信网络应用分类 237

    附录二 通信网络的网络对抗和网络防卫框架 241

    一、通信网络的网络对抗体系结构 242

    二、通信网络攻击 244

    三、通信网络防卫 246

    四、通信网络安全防卫体系结构 248

    五、网络安全法制方面 249

    六、网络安全管理方面 249

    七、网络安全技术方面 253

    八、网络安全人才方面 254

    九、国家通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 256

    附录三 美国应急通信白皮书概要 257

    一、4个权威观点 257

    二、提出5个顶层建议 258

    三、得出27点结论 260

    四、提出16点需要改进的关键领域 267

    五、白皮书最终结论 272

    结语 273

    参考文献 275

    全集出版后记 283
  •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了应急通信的总体概念和应用分类,分析归纳了国际上应急通信技术发展和标准研究的概况,讨论了应急通信系统的总体分类和设计原则,以及各类应急通信系统可能适用的技术体制和建设原则,提出了支持我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技术性建议。
  • 作者简介:
    孙玉,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4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作为主要成员承担了我国**颗原子弹试验遥控系统设备研制,我国**代火箭试验遥控系统研制和我国**代洲际导弹飞行安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作为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主持了超远程散射数字传输系统研制、我国**代程控交换技术攻关、我国**代ISDN试验/试用网总体设计、三峡工程通信网总体设计、军事战略通信总体设计和发展规划。
  • 目录:
    一、应急概念讨论 1

    (一)应急的概念 1

    (二)应急因素分析 2

    (三)应急当事人分类 2

    (四)突发事件分类 3

    (五)突发事件分级 6

    (六)突发事件过程及其应对方式 6

    (七)我国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 7

    二、应急通信总体概念讨论 9

    (一)应急通信的概念 9

    (二)关于应急通信系统的使用要求 10

    (三)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对于应急通信的需求 11

    (四)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抢救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13

    (五)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恢复重建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15

    (六)应急通信的使用要求归纳 15

    (七)应急通信与应急通信指挥的概念 17

    三、美国应急通信概况 19

    (一)美国应急通信应用概况 19

    (二)美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概况 20

    (三)美国应急通信管理机构 23

    (四)美国国家应急通信计划 23

    四、日本应急通信概况 31

    (一)日本本州岛地震中的应急通信应用概况 31

    (二)日本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情况 32

    (三)日本防灾专用无线通信网 33

    (四)在民用通信网中嵌入应急防灾功能 35

    (五)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36

    五、欧洲应急通信概况 38

    (一)欧盟e-Risk系统 38

    (二)欧盟基于卫星的应急通信基础设施——WISECOM 39

    (三)英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情况 43

    (四)德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情况 44

    六、ITU-D关于应急通信应用管理的建议摘要 46

    第一部分 灾害预防、灾害反应和电信手段 46

    (一)电信在减灾赈灾中的作用 46

    (二)应急通信的组织框架 47

    (三)监管框架 48

    第二部分 应急通信的实施方面 52

    (一)电信作为应急管理的工具 52

    (二)公用通信网 53

    (三)互联网 54

    (四)专用网 55

    (五)业余无线电通信业务 58

    (六)新技术和新实践 60

    (七)应急通信技术选择 60

    七、ITU-R关于应急无线电通信标准的建议摘要 62

    (一)ITU-R的任务 62

    (二)有关应急通信的ITU-R建议和报告 63

    (三)ITU-R M.693建议摘要 64

    (四)ITU-R M.830-1建议摘要 64

    (五)ITU-R S.1001-1建议摘要 65

    (六)ITU-R M.1042-3建议摘要 67

    (七)ITU-R F.1105-2建议摘要 68

    (八)ITU-R BT.1774建议摘要 69

    (九)ITU-R M.2033号报告摘要 70

    八、ITU-T关于应急通信标准的建议摘要 78

    (一)ITU-T在应急通信标准化方面的任务 78

    (二)有关应急通信的ITU-T建议 78

    (三)未来的挑战 79

    (四)ITU-T E.106建议摘要 80

    (五)ITU-T E.107建议摘要 81

    (六)ITU-T Y.1271建议摘要 81

    (七)ITU-T J.260建议摘要 85

    九、其他国际组织关于应急通信标准的研究进展 88

    (一)欧洲的通信标准化组织(ETSI) 88

    (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89

    (三)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3GPP) 90

    (四)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的平行机构(3GPP2) 90

    (五)电信行业协会(TIA) 90

    (六)应急通信业务(ETS)委员会(T1) 91

    (七)美国电信产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 91

    十、我国有关应急通信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有关应急通信的摘要 93

    (一)总则 93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95

    (三)监测与预警 95

    (四)应急处置与救援 98

    (五)事后恢复与重建 100

    十一、我国有关应急通信的政策 101

    (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有关技术摘要 101

    (二)国发[2006]2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

    意见》有关技术摘要 102

    (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有关技术摘要 104



    十二、应急通信系统总体分类讨论 108

    (一)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的应急通信 108

    (二)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应急通信 110

    (三)事件恢复阶段的应急通信 113

    十三、应急通信总体设计原则讨论 114

    (一)关于使用要求 114

    (二)关于技术实现 114

    (三)现实应急通信的普遍问题 115

    (四)技术实现与使用要求之间的切磋 117

    (五)总设计师的遗憾 117

    (六)权宜之计 117

    (七)应急通信总体设计原则建议 118

    十四、国家国土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22

    (一)使用要求 122

    (二)总体轮廓 123

    (三)技术体制讨论 124

    (四)实现方案讨论 126

    (五)网络资源利用效率问题讨论 128

    十五、城市和地区联动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34

    (一)城市和地区应急联动系统总体概况 134

    (二)我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现状 135

    (三)我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特点 136

    (四)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典型结构 137

    (五)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39

    (六)一种典型的应急联动通信指挥系统的总体概况 140

    (七)支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通信系统 143

    十六、现场抢救指挥通信系统的总体框架推荐 145

    (一)使用要求 145

    (二)系统组成 146

    (三)主要功能 147

    (四)主要技术指标 149

    (五)现场网络子系统 151

    (六)综合网络控制子系统 152

    (七)业务终端子系统 153

    (八)综合应用子系统 155

    (九)对外通信子系统 156

    十七、集群通信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58

    (一)集群通信系统的定义 158

    (二)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概况 159

    (三)集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160

    (四)集群通信系统考虑的基本问题 160

    (五)集群通信的特点 162

    (六)集群通信系统的分类 163

    (七)集群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 164

    (八)集群通信系统的功能 166

    (九)集群通信系统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168

    十八、对讲机通信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69

    (一)无线电对讲机概况 169

    (二)专用与公用通信系统的区别 170

    (三)专用通信系统的功能特点 171

    (四)专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172

    (五)无线电对讲机通信系统的典型应用 173

    十九、现场电视转播系统总体框架推荐 176

    (一)概述 176

    (二)主要功能 177

    (三)主要性能 177

    (四)网络构架 179

    (五)硬件总体设计 180

    (六)现场音视频采集传输系统 181

    (七)主机存储系统 182

    (八)电信业务系统 183

    二十、应急通信现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讨论 185

    (一)问题提出 185

    (二)通信技术支持控制中心的总体结构 186

    (三)通信技术支持控制中心的技术实现 187

    (四)通信技术支持控制中心的基本功能 188

    (五)典型无线电传输系统的基本参数 189

    (六)应急通信现场技术支持系统的设计要求 190

    二十一、现场群众自救和呼救通信总体框架讨论 192

    (一)利用互联网的多余能力 192

    (二)利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属性 193

    (三)利用临时轻便无线基站 193

    (四)VoIP系统的利用 193

    (五)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功能应用 194

    (六)人身安全确认系统 194

    (七)空间位置指示 194

    (八)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 195

    (九)利用灾难信号控制系统停止系统运行 195

    (十)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信设备的应用 195

    (十一)关于现场群众自救和呼救通信讨论的结语 195

    二十二、应急通信设施的综合利用讨论 197

    (一)问题的提出 197

    (二)国家国土监控系统的综合利用 197

    (三)城市和地区应急联动系统的综合利用 198

    (四)突发事件现场最高指挥通信系统的综合利用 199

    (五)集群通信系统的综合利用 200

    (六)对讲机通信系统的综合利用 200

    (七)应急通信现场技术支持系统的综合利用 201

    (八)关于应急通信系统综合应用的结语 202

    二十三、“美国2006应急通信白皮书”值得研究借鉴 203

    (一)4点权威结论 203

    (二)5个顶层建议 204

    (三)27点主要结论 205

    (四)15个需要改进的关键领域 206

    二十四、应急通信系统与公用电信网络的关系 208

    (一)突发事件的影响 208

    (二)公用电信网络的基础作用 209

    (三)应急通信系统的应急作用 209

    (四)公用电信网络的加固措施 210

    (五)公用电信网络的应急修补 210

    (六)小补丁设计 211

    (七)大补丁设计 213

    (八)关于应急通信系统与公用电信网络关系的结论 214

    二十五、空间转信问题讨论 215

    (一)空间转信技术发展概况 215

    (二)空间转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218

    (三)空间转信在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219

    (四)空间转信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220

    (五)关于空间转信的建议 220

    二十六、关于增强国家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建议 221

    (一)制订“中国国家应急通信计划” 221

    (二)起草“国家应急通信系统体系框架” 221

    (三)进行国家应急通信现有装备普查 222

    (四)在我国举办“应急通信装备世界展览会” 222

    (五)成立“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应急通信专家委员会” 222

    (六)设立应急通信国家发展专项 222

    (七)建立“国务院信息办应急通信技术支持基地” 223

    (八)应急通信专题研究题目建议 223

    附录一 电信网络机理分类和通信网络应用分类概要 228

    一、电信网络的产生背景 229

    二、电信网络机理分类 231

    三、通信网络概念演变 236

    四、通信网络应用分类 237

    附录二 通信网络的网络对抗和网络防卫框架 241

    一、通信网络的网络对抗体系结构 242

    二、通信网络攻击 244

    三、通信网络防卫 246

    四、通信网络安全防卫体系结构 248

    五、网络安全法制方面 249

    六、网络安全管理方面 249

    七、网络安全技术方面 253

    八、网络安全人才方面 254

    九、国家通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 256

    附录三 美国应急通信白皮书概要 257

    一、4个权威观点 257

    二、提出5个顶层建议 258

    三、得出27点结论 260

    四、提出16点需要改进的关键领域 267

    五、白皮书最终结论 272

    结语 273

    参考文献 275

    全集出版后记 283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数字网专用技术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PDH fo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电信网络总体概念讨论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电信网络技术中的数学方法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数字复接技术
孙玉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社区更新规划设计
孙玉 主编;章迎庆 副主编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数字复接技术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电信网络技术中的数学方法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电信网络总体概念讨论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数字网专用技术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PDH fo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集约化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高职)
孙玉 编;董武;秦晓彬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电信网络安全总体防卫讨论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电信网络总体概念讨论
孙玉 著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
妙语短篇C1
孙玉 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