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学生时代

季羡林的学生时代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7
版次: 1
ISBN: 9787539660219
定价: 58.8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教育
15人买过
  •   《季羡林的学生时代》采取纪实手法,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全面真实地描述了季羡林先生青少年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求学经历、思想变化过程等,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热爱读书、追求真理、刻苦治学的优秀青年形象,还向读者展示了大师级人物年少时不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与成长心路,对于激励和启迪21世纪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光利,1969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毕业,1973年、1976年于北大进修英语、印地语,1980年于北大南亚研究所进修梵语,1993—1994年于印度尼赫鲁大学印度斯坦语言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被评聘为研究员、正教授。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会员、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翻译家协会理事等。曾荣获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成果奖(2002年)、辽宁省第二届文学翻译奖(2002年)、辽宁省第六届传记文学奖(2009年)。译有《政事论》(梵译汉)、《毗湿奴往世书》(梵译汉)、《摩奴法典》(梵译汉),编有《南亚大辞典•印度古代史》(编委,词条撰稿人)、《季羡林文丛》(编者之一)、《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主编之一)、《季羡林精选文集》(编者之一)、《季羡林漫谈教书治学》(编者之一)、《季羡林解读传统文化》(编者之一)、《季羡林眼中的老先生》(编者之一)等。 希望在你们身上(代序)季羡林/001

    前言胡光利/001

    小学篇

    第一章官庄六载/

    追宗溯祖/

    穷孩子/

    “拾庄稼”/

    三个小伙伴/

    第一位老师/

    第二章顽童读书/

    济南的家/

    蝙蝠脸的老人/

    王妈/

    上私塾/

    一师附小/

    新育小学/

    初学英文/

    “造反”失败/

    三只兔子/

    看热闹/

    路经刑场/

    蚂蚱进城/

    “闲书”/

    游开元寺/

    “少无大志”与“望子成龙”/

    中学篇

    第三章少年英才(一)/

    正谊中学/

    微妙的变化/

    两个铜圆的午餐/

    父亲病逝/

    山大附中/

    校园花絮/

    迟到的夸奖/

    先观景,后作文/

    “活新闻”/

    “英文状元”/

    “叔婶不我爱,于我何有哉”/

    “大清国”先生/

    状元公的表彰/

    第四章少年英才(二)/

    “济南惨案”/

    失学一年/

    省立高中/

    两位业师/

    无爱的婚姻/

    毕业旅行梦/

    谋职未果/

    大学篇

    第五章发轫清华(一)/

    进京赶考/

    选清华,还是选北大/

    初到清华/

    西洋文学系的老师/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

    南下请愿/

    课余生活/

    藤影荷声之馆/

    “四剑客”/

    结交文坛耆宿/

    第六章发轫清华(二)/

    秋妹出嫁/

    永久的悔/

    回乡偶遇/

    想当作家与“留学梦”/

    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一个美好的梦/

    毕业论文的诞生/

    杭州游/

    第七章执教中学/

    回到济南高中/

    上课伊始/

    雕虫小技/

    自行车和手表/

    与家庭格格不入/

    饭碗堪忧/

    留学篇

    第八章负笈德国/

    天赐良机/

    离乡去国/

    进入“满洲帝国”/

    哈尔滨三日/

    在国际列车上/

    “赤都”有感/

    Wala/

    柏林趣话/

    第九章小城春秋/

    哥廷根的魅力/

    第一印象/

    哥大一瞥/

    道路的选择/

    平静的留学生活/

    “一对一”梵文班/

    “博士父亲”的期望/

    学会“游泳”/

    师生之情/

    两位母亲的情结/

    为何要拿下博士学位/

    机遇与挑战/

    一个莫逆之交的影子/

    一位有知遇之恩的教授/

    第十章烽火岁月/

    大轰炸下的逸闻/

    在饥饿地狱里煎熬/

    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

    博士论文的轰动/

    攻读吐火罗文始末/

    博士后的辉煌/

    一位异国的母亲/

    一份苦涩的恋情/

    与反希特勒人的交往/

    纳粹末日一瞥/

    泪别哥廷根/

    归国篇

    第十一章归国之路/

    初到瑞士/

    弗里堡见闻/

    与公使馆的斗争/

    抵达马赛/

    船上生活/

    西贡印象/

    第十二章回到祖国/

    回香港/

    回上海/

    回南京/

    回北平和济南/

    第十三章走进红楼/

    红楼感想/

    红楼冷雨/

    来到胡适和汤用彤旗下/

    痛苦而无悔的选择/

    最初的学术研究成果/

    与师友们在一起/

    听两门课/

    中印文化交流两件事/

    亲睹夜幕下的北平/
  • 内容简介:
      《季羡林的学生时代》采取纪实手法,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全面真实地描述了季羡林先生青少年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求学经历、思想变化过程等,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热爱读书、追求真理、刻苦治学的优秀青年形象,还向读者展示了大师级人物年少时不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与成长心路,对于激励和启迪21世纪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作者简介:
      胡光利,1969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毕业,1973年、1976年于北大进修英语、印地语,1980年于北大南亚研究所进修梵语,1993—1994年于印度尼赫鲁大学印度斯坦语言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被评聘为研究员、正教授。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会员、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翻译家协会理事等。曾荣获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成果奖(2002年)、辽宁省第二届文学翻译奖(2002年)、辽宁省第六届传记文学奖(2009年)。译有《政事论》(梵译汉)、《毗湿奴往世书》(梵译汉)、《摩奴法典》(梵译汉),编有《南亚大辞典•印度古代史》(编委,词条撰稿人)、《季羡林文丛》(编者之一)、《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主编之一)、《季羡林精选文集》(编者之一)、《季羡林漫谈教书治学》(编者之一)、《季羡林解读传统文化》(编者之一)、《季羡林眼中的老先生》(编者之一)等。
  • 目录:
    希望在你们身上(代序)季羡林/001

    前言胡光利/001

    小学篇

    第一章官庄六载/

    追宗溯祖/

    穷孩子/

    “拾庄稼”/

    三个小伙伴/

    第一位老师/

    第二章顽童读书/

    济南的家/

    蝙蝠脸的老人/

    王妈/

    上私塾/

    一师附小/

    新育小学/

    初学英文/

    “造反”失败/

    三只兔子/

    看热闹/

    路经刑场/

    蚂蚱进城/

    “闲书”/

    游开元寺/

    “少无大志”与“望子成龙”/

    中学篇

    第三章少年英才(一)/

    正谊中学/

    微妙的变化/

    两个铜圆的午餐/

    父亲病逝/

    山大附中/

    校园花絮/

    迟到的夸奖/

    先观景,后作文/

    “活新闻”/

    “英文状元”/

    “叔婶不我爱,于我何有哉”/

    “大清国”先生/

    状元公的表彰/

    第四章少年英才(二)/

    “济南惨案”/

    失学一年/

    省立高中/

    两位业师/

    无爱的婚姻/

    毕业旅行梦/

    谋职未果/

    大学篇

    第五章发轫清华(一)/

    进京赶考/

    选清华,还是选北大/

    初到清华/

    西洋文学系的老师/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

    南下请愿/

    课余生活/

    藤影荷声之馆/

    “四剑客”/

    结交文坛耆宿/

    第六章发轫清华(二)/

    秋妹出嫁/

    永久的悔/

    回乡偶遇/

    想当作家与“留学梦”/

    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一个美好的梦/

    毕业论文的诞生/

    杭州游/

    第七章执教中学/

    回到济南高中/

    上课伊始/

    雕虫小技/

    自行车和手表/

    与家庭格格不入/

    饭碗堪忧/

    留学篇

    第八章负笈德国/

    天赐良机/

    离乡去国/

    进入“满洲帝国”/

    哈尔滨三日/

    在国际列车上/

    “赤都”有感/

    Wala/

    柏林趣话/

    第九章小城春秋/

    哥廷根的魅力/

    第一印象/

    哥大一瞥/

    道路的选择/

    平静的留学生活/

    “一对一”梵文班/

    “博士父亲”的期望/

    学会“游泳”/

    师生之情/

    两位母亲的情结/

    为何要拿下博士学位/

    机遇与挑战/

    一个莫逆之交的影子/

    一位有知遇之恩的教授/

    第十章烽火岁月/

    大轰炸下的逸闻/

    在饥饿地狱里煎熬/

    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

    博士论文的轰动/

    攻读吐火罗文始末/

    博士后的辉煌/

    一位异国的母亲/

    一份苦涩的恋情/

    与反希特勒人的交往/

    纳粹末日一瞥/

    泪别哥廷根/

    归国篇

    第十一章归国之路/

    初到瑞士/

    弗里堡见闻/

    与公使馆的斗争/

    抵达马赛/

    船上生活/

    西贡印象/

    第十二章回到祖国/

    回香港/

    回上海/

    回南京/

    回北平和济南/

    第十三章走进红楼/

    红楼感想/

    红楼冷雨/

    来到胡适和汤用彤旗下/

    痛苦而无悔的选择/

    最初的学术研究成果/

    与师友们在一起/

    听两门课/

    中印文化交流两件事/

    亲睹夜幕下的北平/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