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视时代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

城视时代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04
版次: 1
ISBN: 9787567120556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2页
字数: 20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9人买过
  •   在《城视时代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中,将城市文化(其相对晚近的“高速城市化”或“高度城市化”阶段往往被称为“都市文化”)与视觉文化并置在一起,并命名为“城视时代”,意在表明城市化和视觉化不仅仅是构成当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当代文化生产中,城市文化与视觉文化两者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作为研究方法而言,已经密不可分了。《城视时代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一方面,城市向你呈现为一种景观的堆积,其视觉经验是城市人确立自己与城市关系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又可以文本化,成为视觉文化捕捉和分析的符码。一方面,全新的视觉媒介技术诞生于城市,并在城市中形成特殊的观看机制,进而弥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城市不断撕裂可视的景观,生产出包含各种权力渗透出来的空间,从而使得城市中的视觉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曾军,1972年生于湖北沙市,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曙光学者”(2009)、“上海社科新人”(2010)、“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5),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理论与批评,涉及巴赫金研究、视觉文化、都市文化、比较诗学等领域。 导论 城视时代的文学与文化

    第一章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化矛盾
    第一节 面对形成中的支配性文化及其生产方式
    第二节 “读图时代”批判:视觉文化的兴起及其问题
    第三节 从“视觉”到“视觉化”:重新理解视觉文化
    第四节 中国都市文化研究:范式及其问题

    第二章 媒介·技术与观看方式:视觉文化影响下的文学新变
    第一节 观看上海的方式:以王安忆《长恨歌》为对象
    第二节 “新世纪文学”视野中的“新媒体文学”
    第三节 大众影评的崛起及其问题
    第四节 “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义
    第五节 视觉文化与观看的政治学

    第三章 区域、地方与现代性:都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第一节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海派”与“韩流”
    第二节 地方性的生产与《繁花》的上海叙述
    第三节 地铁空间:一种深度美学的重塑
    第四节 市民化进程与城市文化传承

    第四章 审美现代性与现时代中国的精神状况
    第一节 方方小说中的“潜对话”现象
    第二节 改革的辩证法:以熊召政《张居正》为对象
    第三节 拧巴式幽默:民间社会生活视野下的刘震云创作
    第四节 美学的凝滞或凝滞性美学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城视时代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中,将城市文化(其相对晚近的“高速城市化”或“高度城市化”阶段往往被称为“都市文化”)与视觉文化并置在一起,并命名为“城视时代”,意在表明城市化和视觉化不仅仅是构成当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当代文化生产中,城市文化与视觉文化两者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作为研究方法而言,已经密不可分了。《城视时代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一方面,城市向你呈现为一种景观的堆积,其视觉经验是城市人确立自己与城市关系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又可以文本化,成为视觉文化捕捉和分析的符码。一方面,全新的视觉媒介技术诞生于城市,并在城市中形成特殊的观看机制,进而弥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城市不断撕裂可视的景观,生产出包含各种权力渗透出来的空间,从而使得城市中的视觉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 作者简介:
      曾军,1972年生于湖北沙市,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曙光学者”(2009)、“上海社科新人”(2010)、“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5),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理论与批评,涉及巴赫金研究、视觉文化、都市文化、比较诗学等领域。
  • 目录:
    导论 城视时代的文学与文化

    第一章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化矛盾
    第一节 面对形成中的支配性文化及其生产方式
    第二节 “读图时代”批判:视觉文化的兴起及其问题
    第三节 从“视觉”到“视觉化”:重新理解视觉文化
    第四节 中国都市文化研究:范式及其问题

    第二章 媒介·技术与观看方式:视觉文化影响下的文学新变
    第一节 观看上海的方式:以王安忆《长恨歌》为对象
    第二节 “新世纪文学”视野中的“新媒体文学”
    第三节 大众影评的崛起及其问题
    第四节 “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义
    第五节 视觉文化与观看的政治学

    第三章 区域、地方与现代性:都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第一节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海派”与“韩流”
    第二节 地方性的生产与《繁花》的上海叙述
    第三节 地铁空间:一种深度美学的重塑
    第四节 市民化进程与城市文化传承

    第四章 审美现代性与现时代中国的精神状况
    第一节 方方小说中的“潜对话”现象
    第二节 改革的辩证法:以熊召政《张居正》为对象
    第三节 拧巴式幽默:民间社会生活视野下的刘震云创作
    第四节 美学的凝滞或凝滞性美学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城视时代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
城视
诸迪 著
城视时代 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
城视:城市视觉笔记
高中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