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8-09
版次: 1
ISBN: 9787010071824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0页
字数: 2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7人买过
  •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则主要向你探讨了和谐社会思想的源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路径,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因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和谐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实现和谐社会已不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他们关于社会和谐的构想,是从所处时代的现实条件出发,从历史赋予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提出的。 代序
    引言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
    一、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现实责任: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科学发展: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规律

    第一编和谐社会思想的源流
    第一章论社会和谐理想与乌托邦
    一、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中的“道义和谐”与乌托邦
    二、西方哲学语境中抽象的“和谐原则”与乌托邦
    三、科学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

    第二章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
    一、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观的彻底清算
    二、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逻辑
    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继承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发端
    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建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系统化

    第二编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第四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社会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三、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章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
    一、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内在深层次动力的科学揭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整合内在动力诸要素,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第六章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和历史宿求
    一、人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
    二、历史取向与价值取向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由可能走向现实的必然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实现人的“科学发展”的社会和谐机制

    第三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路径
    第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构想与探索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想
    二、十月革命胜利到“遗嘱”的反思: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八章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曲折历程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总体构想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探索
    三、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确立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根本原则

    第九章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
    一、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价值
    三、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

    第十章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
    一、科学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思路
    三、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

    第十一章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
    一、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二、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历史进步尺度思想给予“和谐发展”的启示

    第四编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因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社会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体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社会主体作用的客观制约性

    第十三章社会主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双向统一
    一、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双重超越”
    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主体具体的、历史的实践

    第十四章社会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与归宿
    一、实践主体:发展与自由的诉求
    二、价值主体:交往关系与价值尺度的统
    三、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五章最广泛地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
    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科学发展的哲学原则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充分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

    结束语开创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一、再论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是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统一
    三、开创性实践呼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时代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则主要向你探讨了和谐社会思想的源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路径,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因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和谐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实现和谐社会已不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他们关于社会和谐的构想,是从所处时代的现实条件出发,从历史赋予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提出的。
  • 目录:
    代序
    引言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
    一、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现实责任: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科学发展: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规律

    第一编和谐社会思想的源流
    第一章论社会和谐理想与乌托邦
    一、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中的“道义和谐”与乌托邦
    二、西方哲学语境中抽象的“和谐原则”与乌托邦
    三、科学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

    第二章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
    一、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观的彻底清算
    二、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逻辑
    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继承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发端
    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建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系统化

    第二编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第四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社会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三、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章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
    一、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内在深层次动力的科学揭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整合内在动力诸要素,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第六章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和历史宿求
    一、人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
    二、历史取向与价值取向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由可能走向现实的必然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实现人的“科学发展”的社会和谐机制

    第三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路径
    第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构想与探索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想
    二、十月革命胜利到“遗嘱”的反思: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八章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曲折历程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总体构想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探索
    三、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确立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根本原则

    第九章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
    一、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价值
    三、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

    第十章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
    一、科学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思路
    三、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

    第十一章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
    一、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二、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历史进步尺度思想给予“和谐发展”的启示

    第四编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因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社会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体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社会主体作用的客观制约性

    第十三章社会主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双向统一
    一、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双重超越”
    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主体具体的、历史的实践

    第十四章社会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与归宿
    一、实践主体:发展与自由的诉求
    二、价值主体:交往关系与价值尺度的统
    三、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五章最广泛地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
    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科学发展的哲学原则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充分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

    结束语开创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一、再论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是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统一
    三、开创性实践呼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时代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
周岚峰 著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家庭建设研究:基于社会学的视角
于光君 著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之旅(固原)
《和谐之旅. 2010宁夏固原“和谐之旅”北京夏令营》编 委会 编著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管理——福州地铁2号线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
中交海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共管(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管理研究)
董茜 著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秀美乡村特色农房设计图集(DBJT12-131)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型机车网络控制
张宏林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美散论
周纪文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之旅(和田)
《和谐之旅. 2010新疆和田“和谐之旅”北京夏令营》编 委会 编著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樊良树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的比例
梦萌 著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和谐共生(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由之路)
程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