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原理.体系与实践

公共管理学原理.体系与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04
版次: 1
ISBN: 9787300079240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7页
字数: 357千字
分类: 政治
22人买过
  • 公共管理学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置,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启动,以主高校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大量开设,公共管理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学科领域。 王乐夫,1941年8月生,海南省定安县人;1965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专业(本科5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法政学院院长、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 第一篇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演变与公共管理学的纵向学科体系
    二、公共管理的类型与公共管理学的横向学科体系
    三、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
    四、公共管理的基本研究途径——政治学的视阈
    五、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
    六、社会性:公共管理的共同内涵
    七、从“公”与“共”的异同看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形式
    八、公共管理的范围:公共事务
    九、公共管理的价值范畴及其异化
    十、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
    十一、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合法性
    第二篇中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与借鉴
    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创新
    二、我国国家决策参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三、中国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基本趋向
    四、中国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问题分析
    五、中国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体制的构建——以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
    六、西欧高等教育改革中的“评估型政府”
    七、中国基层纵横含义与基层管理制度类型
    八、珠江三角洲乡镇公共决策体制转型探索
    九、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学分析
    十、“两票制”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十一、从“公有”到“共有”——以深圳市万丰村共有制模式为例
    十二、珠江三角洲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篇公共管理与公共领导
    一、管理和领导异同比较
    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三、现代领导与公共关系
    四、公共领导及其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五、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
    第四篇中国公共管理学教育及学科建设
    一、中国行政学教育与行政学学科建设
    二、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
    三、中国MPA教育的发展与期望
    四、哈佛MPA教育模式在中山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致谢
    后记
  • 内容简介:
    公共管理学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置,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启动,以主高校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大量开设,公共管理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学科领域。
  • 作者简介:
    王乐夫,1941年8月生,海南省定安县人;1965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专业(本科5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法政学院院长、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
  • 目录:
    第一篇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演变与公共管理学的纵向学科体系
    二、公共管理的类型与公共管理学的横向学科体系
    三、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
    四、公共管理的基本研究途径——政治学的视阈
    五、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
    六、社会性:公共管理的共同内涵
    七、从“公”与“共”的异同看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形式
    八、公共管理的范围:公共事务
    九、公共管理的价值范畴及其异化
    十、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
    十一、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合法性
    第二篇中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与借鉴
    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创新
    二、我国国家决策参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三、中国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基本趋向
    四、中国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问题分析
    五、中国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体制的构建——以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
    六、西欧高等教育改革中的“评估型政府”
    七、中国基层纵横含义与基层管理制度类型
    八、珠江三角洲乡镇公共决策体制转型探索
    九、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学分析
    十、“两票制”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十一、从“公有”到“共有”——以深圳市万丰村共有制模式为例
    十二、珠江三角洲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篇公共管理与公共领导
    一、管理和领导异同比较
    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三、现代领导与公共关系
    四、公共领导及其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五、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
    第四篇中国公共管理学教育及学科建设
    一、中国行政学教育与行政学学科建设
    二、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
    三、中国MPA教育的发展与期望
    四、哈佛MPA教育模式在中山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致谢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