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

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11-07
版次: 1
ISBN: 9787100084154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9人买过
  • 《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在确立“审美主义”基本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进行比较,凸显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现代”特质,进而剖析“审美独立论”和“审美救赎论”在中国20世纪20-40年代历史语境中的特殊性,以及50-70年代中国文学的审美倾向,80年代以降中国文论的话语转型,在横向比较中立体地展示了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的风貌。《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视野开阔,论据翔实,立论审慎而深入,是一部别开生面、卓有建树的理论著作。 叶世祥,男,1966年生,文学博士,温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等。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持“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与“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审美空间的拓展:理论与批评》、《流浪的灵魂——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诗学》等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转摘或复印。科研成果两次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导言
    第一章审美主义:透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个视角
    第一节流动的现代性:近年文学界关于现代性问题研究述略
    第二节从康德到尼采: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西学资源
    第三节多元聚焦:当代中外学者的审美主义观述略

    第二章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起源语境
    第一节误读:古代中国是一个审美主义的国度?
    第二节反思:中国古代审美主义的局限性
    第三节重构: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起源语境

    第三章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理论形态:以20-40年代为中心
    第一节审美独立论:从“为艺术而艺术,'到“纯诗”
    第二节审美救赎论:从“人生的艺术化”到“审美化生存”

    第四章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政治特性:以50-70年代为中心
    第一节50-70年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典型过渡阶段”
    第二节“全民皆诗”:“文艺大跃进”的诗学考察
    第三节“文革文学”:政治唯美主义的巅峰之作

    第五章从审美主义的勃兴到审美主义的式微:80年代以降文论话语的转型
    第一节审美乌托邦的构建:80年代审美主义话语的勃兴
    第二节语言论转向:一个勉强的过渡
    第三节审美主义的式微:学术规范、新理性精神及文化研究的崛起

    第六章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的几个相关问题
    第一节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
    第二节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与科学主义
    第三节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与激进主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相关的阶段性成果(论文)目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在确立“审美主义”基本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进行比较,凸显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现代”特质,进而剖析“审美独立论”和“审美救赎论”在中国20世纪20-40年代历史语境中的特殊性,以及50-70年代中国文学的审美倾向,80年代以降中国文论的话语转型,在横向比较中立体地展示了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的风貌。《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视野开阔,论据翔实,立论审慎而深入,是一部别开生面、卓有建树的理论著作。
  • 作者简介:
    叶世祥,男,1966年生,文学博士,温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等。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持“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与“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审美空间的拓展:理论与批评》、《流浪的灵魂——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诗学》等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转摘或复印。科研成果两次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审美主义:透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个视角
    第一节流动的现代性:近年文学界关于现代性问题研究述略
    第二节从康德到尼采: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西学资源
    第三节多元聚焦:当代中外学者的审美主义观述略

    第二章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起源语境
    第一节误读:古代中国是一个审美主义的国度?
    第二节反思:中国古代审美主义的局限性
    第三节重构: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起源语境

    第三章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理论形态:以20-40年代为中心
    第一节审美独立论:从“为艺术而艺术,'到“纯诗”
    第二节审美救赎论:从“人生的艺术化”到“审美化生存”

    第四章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政治特性:以50-70年代为中心
    第一节50-70年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典型过渡阶段”
    第二节“全民皆诗”:“文艺大跃进”的诗学考察
    第三节“文革文学”:政治唯美主义的巅峰之作

    第五章从审美主义的勃兴到审美主义的式微:80年代以降文论话语的转型
    第一节审美乌托邦的构建:80年代审美主义话语的勃兴
    第二节语言论转向:一个勉强的过渡
    第三节审美主义的式微:学术规范、新理性精神及文化研究的崛起

    第六章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的几个相关问题
    第一节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
    第二节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与科学主义
    第三节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与激进主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相关的阶段性成果(论文)目录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