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8-02
版次: 1
ISBN: 9787111589334
定价: 11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24人买过
  • 本书共分10章,靠前章概述了vSphere存储技术的现状;第2章介绍了过去10年VMware使用的传统和经典的存储技术;第3章讲解了存储连通性和结构,与传统存储技术及下一代解决方案有关;第4章有与VirtualSAN存储技术相关的设计注意事项;第5章着重讲解延伸集群的设计;第6章解释与大规模部署VSANsh关的注意事项;第7章概述VSAN的用例;第8章探究了VMware虚拟卷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策略驱动的存储概念;第9章介绍IT组织和服务提供商如何设计并提供存储即服务;靠前0章涵盖在软件定义存储的数据中心存储内的存储监控和预警设计。 译者序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言 

    作者简介 

    技术审校人员简介 

    第1章 软件定义存储设计1

    1.1 软件定义计算2

    1.2 软件定义网络2

    1.3 软件定义存储3

    1.4 VMware存储环境设计5

    1.4.1 技术评估和需求收集5

    1.4.2 确立存储设计因素6

    1.5 存储经济性9

    1.5.1 计算存储资源的总体拥有成本11

    1.5.2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13

    1.6 实施软件定义存储战略14

    1.7 软件定义存储概要15

    1.7.1 超融合基础架构和Virtual SAN17

    1.7.2 Virtual Volumes17

    1.7.3 传统存储模型与下一代存储模型18

    第2章 传统存储模型与构建19

    2.1 传统存储概念19

    2.1.1 RAID集22

    2.1.2 虚拟置备36

    2.1.3 存储分层41

    2.1.4 存储可扩展性设计45

    2.1.5 存储管理工具47

    2.1.6 多租户存储设计48

    2.1.7 服务质量49

    2.1.8 数据去重和压缩49

    2.1.9 存储设备安全性50

    2.1.10 硬件高可用性51

    2.1.11 基于存储阵列的灾难恢复和 备份51

    2.1.12 传统存储环境中的存储阵列快照和克隆53

    2.1.13 vSphere城域存储集群54

    2.1.14 全闪存磁盘阵列54

    2.2 vSphere存储技术56

    2.2.1 虚拟磁盘56

    2.2.2 虚拟机存储控制器(vSCSI适配器)59

    2.2.3 数据存储60

    2.2.4 裸设备映射66

    2.2.5 什么情况下使用RDM而不使用VMFS或NFS67

    2.2.6 Storage vMotion和增强型vMotion操作68

    2.2.7 数据存储集群69

    2.2.8 存储分布式资源调度69

    2.2.9 存储I/O控制71

    2.2.10 传统存储模型—VAAI74

    2.2.11 传统存储模型—VASA 1.076

    2.2.12 VADP和VAMP76

    2.2.13 从SAN引导77

    2.2.14 传统存储模型—vSphere存储策略79

    2.2.15 vSphere中的分层存储设计模型80

    2.2.16 子LUN系统访问83

    第3章 结构连接和存储I/O架构85

    3.1 光纤通道SAN86

    3.1.1 光纤通道协议86

    3.1.2 光纤通道拓扑94

    3.1.3 基于交换的结构98

    3.1.4 安全和流量隔离功能103

    3.1.5 N_Port虚拟化和N_PortID虚拟化108

    3.1.6 从SAN引导110

    3.1.7 光纤通道概要110

    3.2 iSCSI存储传输协议111

    3.2.1 iSCSI协议组件111

    3.2.2 iSCSI流量隔离113

    3.2.3 巨型帧113

    3.2.4 iSCSI设备命名标准114

    3.2.5 CHAP安全115

    3.2.6 iSCSI网络适配器116

    3.2.7 虚拟交换机设计118

    3.2.8 从SAN引导iSCSI121

    3.2.9 iSCSI协议概要121

    3.3 NFS存储传输协议122

    3.3.1 NAS和SAN对比123

    3.3.2 NFS组件123

    3.3.3 NAS实现125

    3.3.4 单虚拟交换机/单网络设计129

    3.3.5 单虚拟交换机/多网络设计131

    3.3.6 vSphere 6 NFS 4.1版本限制132

    3.3.7 NFS协议小结133

    3.4 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133

    3.4.1 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原理134

    3.4.2 以太网光纤通道物理组件136

    3.4.3 以太网光纤通道基础架构137

    3.4.4 以太网光纤通道设计选项137

    3.4.5 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概要140

    3.5 多路径模型141

    3.5.1 可插拔存储架构143

    3.5.2 iSCSI多路径146

    3.5.3 NAS多路径146

    3.6 直接连接存储148

    3.7 评估交换机设计特性149

    3.8 结构连接和存储I/O体系架构概要151

    第4章 使用Virtual SAN实现策略驱动的存储设计153

    4.1 Virtual SAN概览157

    4.2 Virtual SAN体系架构158

    4.2.1 Virtual SAN磁盘组159

    4.2.2 Virtual SAN混合与全闪存模式比较161

    4.2.3 全闪存模式的去重与压缩164

    4.2.4 数据的位置和缓存算法166

    4.2.5 Virtual SAN的倒盘机制166

    4.2.6 Virtual SAN的分布式数据存储167

    4.2.7 对象、组件和见证169

    4.2.8 磁盘格式170

    4.2.9 交换效率/稀疏交换172

    4.2.10 Virtual SAN分布式RAID172

    4.2.11 软件校验码173

    4.3 Virtual SAN设计需求174

    4.3.1 主机形式因素174

    4.3.2 主机引导架构175

    4.3.3 Virtual SAN硬件需求179

    4.4 Virtual SAN网络结构设计189

    4.4.1 vSphere网络需求190

    4.4.2 物理网络需求193

    4.5 Virtual SAN存储策略设计200

    4.5.1 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框架200

    4.5.2 Virtual SAN规则201

    4.5.3 Virtual SAN规则集201

    4.5.4 缺省的存储策略212

    4.5.5 应用评估和存储策略设计212

    4.6 Virtual SAN数据存储设计与容量规划216

    4.6.1 每集群主机数量217

    4.6.2 存储能力218

    4.6.3 配置多个磁盘组219

    4.6.4 耐久型闪存设备容量规划220

    4.6.5 对象、组件和见证容量规划221

    4.6.6 数据存储容量盘容量规划222

    4.6.7 容量盘容量规划222

    4.7 可用性设计227

    4.7.1 防范硬件组件失败的设计228

    4.7.2 防范主机故障的主机集群设计与规划230

    4.7.3 仲裁逻辑设计与vSphere高可用236

    4.7.4 故障域236

    4.8 Virtual SAN内部组件技术240

    4.8.1 可靠数据报传输240

    4.8.2 集群监控、成员关系与目录服务241

    4.8.3 集群级对象管理器241

    4.8.4 分布式对象管理器241

    4.8.5 本地日志结构对象管理器242

    4.8.6 对象存储文件系统243

    4.8.7 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243

    4.9 Virtual SAN集成与互操作243

    第5章 Virtual SAN延伸集群设计245

    5.1 延伸集群使用场景246

    5.2 故障域架构247

    5.3 见证设备247

    5.4 网络设计需求249

    5.4.1 距离和延时251

    5.4.2 带宽需求计算251

    5.5 延伸集群部署场景252

    5.6 缺省网关和静态路由253

    5.7 延伸集群存储策略设计254

    5.8 和非站点概念254

    5.9 延伸集群读/写本地化254

    5.10 分布式资源调度器配置256

    5.11 高可用性配置259

    5.12 延伸集群广域网互联设计261

    5.13 部署延伸VLAN266

    5.13.1 广域网互联高可用268

    5.13.2 安全通信269

    5.14 数据中心互联设计因素汇总269

    5.15 延伸集群解决方案架构示例271

    5.15.1 基于DWDM和裸光纤的Cisco vPC273

    5.15.2 基于DWDM和裸光纤的OTV273

    5.15.3 Cisco LISP配置简介275

    5.16 延伸集群故障场景275

    5.17 延伸集群的互操作性276

    第6章 Web-Scale Virtual SAN平台设计277

    6.1 纵向扩展架构278

    6.2 横向扩展架构280

    6.3 基于vSphere主机集群的Web-Scale设计280

    6.4 构建块集群和Web-Scale横向扩展架构280

    6.5 Web-Scale架构的可扩展性和物理资源设计282

    6.6 Web-Scale 叶-脊架构285

    第7章 Virtual SAN用例库288

    7.1 用例概述289

    7.1.1 双节点远程办公室/分支机构设计291

    7.1.2 Horizon和虚拟桌面基础架构296

    7.1.3 Virtual SAN 文件服务299

    7.2 解决方案架构示例:基于VirtualSAN构建云管平台299

    7.2.1 简介与概念设计300

    7.2.2 客户设计需求和约束302

    7.2.3 集群配置305

    7.2.4 网络层设计307

    7.2.5 存储层设计310

    7.2.6 云管平台安全设计318

    第8章 使用Virtual Volumes实现策略驱动的存储设计322

    8.1 Virtual Volumes技术简介324

    8.1.1 Virtual Volumes 组件技术架构326

    8.1.2 Virtual Volumes 对象架构326

    8.2 管理平面328

    8.2.1 VASA 2.0规范328

    8.2.2 VASA 提供程序328

    8.3 数据平面329

    8.3.1 存储容器329

    8.3.2 协议端点332

    8.3.3 绑定操作333

    8.4 使用Virtual Volumes实现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334

    8.4.1 已发布功能336

    8.4.2 存储功能337

    8.4.3 存储功能概要338

    8.5 设计 Virtual Volumes 的优势338

    8.5.1 增强的性能338

    8.5.2 更强的应用控制338

    8.5.3 操作简化339

    8.5.4 减少容量浪费339

    8.6 Virtual Volumes 的关键设计要求339

    8.7 vSphere 存储功能的互操作性339

    8.8 VAAI和Virtual Volumes339

    8.9 Virtual Volumes 概要340

    第9章 提供存储即服务设计341

    9.1 STaaS服务定义343

    9.2 云平台概述343

    9.3 云管理平台架构概述346

    9.3.1 vRealize Automation 云管理平台347

    9.3.2 vRealize Orchestrator349

    9.3.3 存储供应商的第三方插件支持351

    9.4 组合解决方案栈352

    9.5 工作流示例352

    9.6 小结354

    第10章 监控和存储运维设计355

    10.1 存储监控355

    10.1.1 监控组件的健康状况356

    10.1.2 监控容量356

    10.1.3 监控存储性能357

    10.1.4 监控安全358

    10.2 存储组件监控359

    10.2.1 在主机服务器上监控存储359

    10.2.2 监控存储架构359

    10.2.3 监控存储阵列系统361

    10.3 存储监控的挑战362

    10.4 通用存储管理和监控标准363

    10.5 Virtual SAN 的监控和运维工具367

    10.6 vRealize Operations Manager370

    10.6.1 用于存储设备的管理包371

    10.6.2 存储合作伙伴解决方案372

    10.7 vRealize Log Insight374

    10.8 Log Insight Syslog 设计375

    10.9 端到端监控解决方案小结377

    10.10 存储容量管理与规划377

    10.10.1 管理策略设计377

    10.10.2 过程与方法379

    10.10.3 Virtual SAN 的容量管理380

    10.11 小结382 
  •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0章,靠前章概述了vSphere存储技术的现状;第2章介绍了过去10年VMware使用的传统和经典的存储技术;第3章讲解了存储连通性和结构,与传统存储技术及下一代解决方案有关;第4章有与VirtualSAN存储技术相关的设计注意事项;第5章着重讲解延伸集群的设计;第6章解释与大规模部署VSANsh关的注意事项;第7章概述VSAN的用例;第8章探究了VMware虚拟卷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策略驱动的存储概念;第9章介绍IT组织和服务提供商如何设计并提供存储即服务;靠前0章涵盖在软件定义存储的数据中心存储内的存储监控和预警设计。
  • 目录:
    译者序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言 

    作者简介 

    技术审校人员简介 

    第1章 软件定义存储设计1

    1.1 软件定义计算2

    1.2 软件定义网络2

    1.3 软件定义存储3

    1.4 VMware存储环境设计5

    1.4.1 技术评估和需求收集5

    1.4.2 确立存储设计因素6

    1.5 存储经济性9

    1.5.1 计算存储资源的总体拥有成本11

    1.5.2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13

    1.6 实施软件定义存储战略14

    1.7 软件定义存储概要15

    1.7.1 超融合基础架构和Virtual SAN17

    1.7.2 Virtual Volumes17

    1.7.3 传统存储模型与下一代存储模型18

    第2章 传统存储模型与构建19

    2.1 传统存储概念19

    2.1.1 RAID集22

    2.1.2 虚拟置备36

    2.1.3 存储分层41

    2.1.4 存储可扩展性设计45

    2.1.5 存储管理工具47

    2.1.6 多租户存储设计48

    2.1.7 服务质量49

    2.1.8 数据去重和压缩49

    2.1.9 存储设备安全性50

    2.1.10 硬件高可用性51

    2.1.11 基于存储阵列的灾难恢复和 备份51

    2.1.12 传统存储环境中的存储阵列快照和克隆53

    2.1.13 vSphere城域存储集群54

    2.1.14 全闪存磁盘阵列54

    2.2 vSphere存储技术56

    2.2.1 虚拟磁盘56

    2.2.2 虚拟机存储控制器(vSCSI适配器)59

    2.2.3 数据存储60

    2.2.4 裸设备映射66

    2.2.5 什么情况下使用RDM而不使用VMFS或NFS67

    2.2.6 Storage vMotion和增强型vMotion操作68

    2.2.7 数据存储集群69

    2.2.8 存储分布式资源调度69

    2.2.9 存储I/O控制71

    2.2.10 传统存储模型—VAAI74

    2.2.11 传统存储模型—VASA 1.076

    2.2.12 VADP和VAMP76

    2.2.13 从SAN引导77

    2.2.14 传统存储模型—vSphere存储策略79

    2.2.15 vSphere中的分层存储设计模型80

    2.2.16 子LUN系统访问83

    第3章 结构连接和存储I/O架构85

    3.1 光纤通道SAN86

    3.1.1 光纤通道协议86

    3.1.2 光纤通道拓扑94

    3.1.3 基于交换的结构98

    3.1.4 安全和流量隔离功能103

    3.1.5 N_Port虚拟化和N_PortID虚拟化108

    3.1.6 从SAN引导110

    3.1.7 光纤通道概要110

    3.2 iSCSI存储传输协议111

    3.2.1 iSCSI协议组件111

    3.2.2 iSCSI流量隔离113

    3.2.3 巨型帧113

    3.2.4 iSCSI设备命名标准114

    3.2.5 CHAP安全115

    3.2.6 iSCSI网络适配器116

    3.2.7 虚拟交换机设计118

    3.2.8 从SAN引导iSCSI121

    3.2.9 iSCSI协议概要121

    3.3 NFS存储传输协议122

    3.3.1 NAS和SAN对比123

    3.3.2 NFS组件123

    3.3.3 NAS实现125

    3.3.4 单虚拟交换机/单网络设计129

    3.3.5 单虚拟交换机/多网络设计131

    3.3.6 vSphere 6 NFS 4.1版本限制132

    3.3.7 NFS协议小结133

    3.4 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133

    3.4.1 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原理134

    3.4.2 以太网光纤通道物理组件136

    3.4.3 以太网光纤通道基础架构137

    3.4.4 以太网光纤通道设计选项137

    3.4.5 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概要140

    3.5 多路径模型141

    3.5.1 可插拔存储架构143

    3.5.2 iSCSI多路径146

    3.5.3 NAS多路径146

    3.6 直接连接存储148

    3.7 评估交换机设计特性149

    3.8 结构连接和存储I/O体系架构概要151

    第4章 使用Virtual SAN实现策略驱动的存储设计153

    4.1 Virtual SAN概览157

    4.2 Virtual SAN体系架构158

    4.2.1 Virtual SAN磁盘组159

    4.2.2 Virtual SAN混合与全闪存模式比较161

    4.2.3 全闪存模式的去重与压缩164

    4.2.4 数据的位置和缓存算法166

    4.2.5 Virtual SAN的倒盘机制166

    4.2.6 Virtual SAN的分布式数据存储167

    4.2.7 对象、组件和见证169

    4.2.8 磁盘格式170

    4.2.9 交换效率/稀疏交换172

    4.2.10 Virtual SAN分布式RAID172

    4.2.11 软件校验码173

    4.3 Virtual SAN设计需求174

    4.3.1 主机形式因素174

    4.3.2 主机引导架构175

    4.3.3 Virtual SAN硬件需求179

    4.4 Virtual SAN网络结构设计189

    4.4.1 vSphere网络需求190

    4.4.2 物理网络需求193

    4.5 Virtual SAN存储策略设计200

    4.5.1 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框架200

    4.5.2 Virtual SAN规则201

    4.5.3 Virtual SAN规则集201

    4.5.4 缺省的存储策略212

    4.5.5 应用评估和存储策略设计212

    4.6 Virtual SAN数据存储设计与容量规划216

    4.6.1 每集群主机数量217

    4.6.2 存储能力218

    4.6.3 配置多个磁盘组219

    4.6.4 耐久型闪存设备容量规划220

    4.6.5 对象、组件和见证容量规划221

    4.6.6 数据存储容量盘容量规划222

    4.6.7 容量盘容量规划222

    4.7 可用性设计227

    4.7.1 防范硬件组件失败的设计228

    4.7.2 防范主机故障的主机集群设计与规划230

    4.7.3 仲裁逻辑设计与vSphere高可用236

    4.7.4 故障域236

    4.8 Virtual SAN内部组件技术240

    4.8.1 可靠数据报传输240

    4.8.2 集群监控、成员关系与目录服务241

    4.8.3 集群级对象管理器241

    4.8.4 分布式对象管理器241

    4.8.5 本地日志结构对象管理器242

    4.8.6 对象存储文件系统243

    4.8.7 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243

    4.9 Virtual SAN集成与互操作243

    第5章 Virtual SAN延伸集群设计245

    5.1 延伸集群使用场景246

    5.2 故障域架构247

    5.3 见证设备247

    5.4 网络设计需求249

    5.4.1 距离和延时251

    5.4.2 带宽需求计算251

    5.5 延伸集群部署场景252

    5.6 缺省网关和静态路由253

    5.7 延伸集群存储策略设计254

    5.8 和非站点概念254

    5.9 延伸集群读/写本地化254

    5.10 分布式资源调度器配置256

    5.11 高可用性配置259

    5.12 延伸集群广域网互联设计261

    5.13 部署延伸VLAN266

    5.13.1 广域网互联高可用268

    5.13.2 安全通信269

    5.14 数据中心互联设计因素汇总269

    5.15 延伸集群解决方案架构示例271

    5.15.1 基于DWDM和裸光纤的Cisco vPC273

    5.15.2 基于DWDM和裸光纤的OTV273

    5.15.3 Cisco LISP配置简介275

    5.16 延伸集群故障场景275

    5.17 延伸集群的互操作性276

    第6章 Web-Scale Virtual SAN平台设计277

    6.1 纵向扩展架构278

    6.2 横向扩展架构280

    6.3 基于vSphere主机集群的Web-Scale设计280

    6.4 构建块集群和Web-Scale横向扩展架构280

    6.5 Web-Scale架构的可扩展性和物理资源设计282

    6.6 Web-Scale 叶-脊架构285

    第7章 Virtual SAN用例库288

    7.1 用例概述289

    7.1.1 双节点远程办公室/分支机构设计291

    7.1.2 Horizon和虚拟桌面基础架构296

    7.1.3 Virtual SAN 文件服务299

    7.2 解决方案架构示例:基于VirtualSAN构建云管平台299

    7.2.1 简介与概念设计300

    7.2.2 客户设计需求和约束302

    7.2.3 集群配置305

    7.2.4 网络层设计307

    7.2.5 存储层设计310

    7.2.6 云管平台安全设计318

    第8章 使用Virtual Volumes实现策略驱动的存储设计322

    8.1 Virtual Volumes技术简介324

    8.1.1 Virtual Volumes 组件技术架构326

    8.1.2 Virtual Volumes 对象架构326

    8.2 管理平面328

    8.2.1 VASA 2.0规范328

    8.2.2 VASA 提供程序328

    8.3 数据平面329

    8.3.1 存储容器329

    8.3.2 协议端点332

    8.3.3 绑定操作333

    8.4 使用Virtual Volumes实现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334

    8.4.1 已发布功能336

    8.4.2 存储功能337

    8.4.3 存储功能概要338

    8.5 设计 Virtual Volumes 的优势338

    8.5.1 增强的性能338

    8.5.2 更强的应用控制338

    8.5.3 操作简化339

    8.5.4 减少容量浪费339

    8.6 Virtual Volumes 的关键设计要求339

    8.7 vSphere 存储功能的互操作性339

    8.8 VAAI和Virtual Volumes339

    8.9 Virtual Volumes 概要340

    第9章 提供存储即服务设计341

    9.1 STaaS服务定义343

    9.2 云平台概述343

    9.3 云管理平台架构概述346

    9.3.1 vRealize Automation 云管理平台347

    9.3.2 vRealize Orchestrator349

    9.3.3 存储供应商的第三方插件支持351

    9.4 组合解决方案栈352

    9.5 工作流示例352

    9.6 小结354

    第10章 监控和存储运维设计355

    10.1 存储监控355

    10.1.1 监控组件的健康状况356

    10.1.2 监控容量356

    10.1.3 监控存储性能357

    10.1.4 监控安全358

    10.2 存储组件监控359

    10.2.1 在主机服务器上监控存储359

    10.2.2 监控存储架构359

    10.2.3 监控存储阵列系统361

    10.3 存储监控的挑战362

    10.4 通用存储管理和监控标准363

    10.5 Virtual SAN 的监控和运维工具367

    10.6 vRealize Operations Manager370

    10.6.1 用于存储设备的管理包371

    10.6.2 存储合作伙伴解决方案372

    10.7 vRealize Log Insight374

    10.8 Log Insight Syslog 设计375

    10.9 端到端监控解决方案小结377

    10.10 存储容量管理与规划377

    10.10.1 管理策略设计377

    10.10.2 过程与方法379

    10.10.3 Virtual SAN 的容量管理380

    10.11 小结382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 NSX网络虚拟化入门
王春海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vSphere4Implementation
Mike Laverick 著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 vSphere 7.0虚拟化架构实战指南
何坤源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I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蔡建湖;胡晓青;张玉洁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虚拟化与云计算应用案例详解(第3版)
王春海 著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 vSAN超融合企业应用实战
王春海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虚拟化与云计算:故障排除卷
王春海 著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vSphere7.0云平台运维与管理(第2版)
杨海艳 著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 vSphere 虚拟化与企业运维从基础到实战
阮晓龙 主编;路景鑫 ;冯顺磊;刘明哲;董凯伦 ;张浩林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vSphere6.7虚拟化架构实战指南
何坤源 著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 虚拟化技术(第二版)
刘海燕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VMwareHorizon虚拟桌面应用指南
王春海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培育问题解决能力:直面复杂挑战(当代前沿教学设计译丛(第三辑))
美) 罗纳德·A.贝盖托 作者;者 陈文吉 审订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美) 伊莱恩·阿伦(Elaine N.Aron) 作者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我一直都在:《老友记》幕后的故事
美) 凯尔西·米勒 著;FIX字幕侠 译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史蒂夫·麦凯瑞:看东方
美) 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荣非小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小说的骨架:好提纲成就好故事
美) 凯蒂·维兰德(K. M. Weiland);邢玮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作家的灵感宝库:小说写作创意全书
美) 弗雷德怀特;张铮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思维的本质
美) 约翰·杜威;孟宪承 俞庆棠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神奇女侠2:勇气
美) 布莱恩阿扎瑞罗;[美]克里夫江;任谊鑫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复仇者联盟解散
美) 布莱恩迈克尔本迪斯;[美]大卫芬奇;路半仙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星球大战3:义军监狱(星球大战 卢克 莱娅 维达 天行者 死星 漫威 千年隼 歼星舰 X翼战斗机)
美) 贾森·阿龙;[菲律宾]莱尼尔·余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
美) 凯瑟琳·卡尔 著;陈述;陶林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发光人
美) 玛莉·郭德堡;[美]提姆·雷伟;刘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