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

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12
版次: 1
ISBN: 9787811418187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145页
字数: 165千字
分类: 自然科学
2人买过
  •   淮河流域,自然地理位置特殊,天气气候复杂。深入探索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及其成因,有助于积极防灾减灾,科学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对保障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高超等编著的《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共八章,在阐述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和径流变化事实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种水文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水文模型的模拟效果;通过三种全球海一气耦合模式的降尺度处理后,预估了未来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分析了未来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并探讨了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研究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可供流域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决策参考,亦可作为气候、水文水资源、生态与环境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有关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目。 高超,1978 年生,安徽省全椒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遥感地学分析、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二级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加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源刊收录3篇,EI检索1篇,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2项。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气候变化与径流量研究进展
    1.2.1气候变化和径流量变化观测事实研究
    1.2.2未来气候变化和径流量预估研究
    l.3淮河流域气候变化与径流量研究进展
    1.3.1淮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
    1.3.2淮河径流量研究
    1.4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研究内容
    1.4.3技术路线
    1.5小结
    2研究区概况、研究数据与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1.1地理位置与地形
    2.1.2气象水文
    2.1.3自然资源
    2.1.4自然灾害
    2.1.5水利工程
    2.1.6社会经济
    2.2研究数据
    2.2.1数据来源
    2.2.2数据质量控制
    2.3研究方法
    2.3.1统计方法
    2.3.2水文模型方法
    2.3.3气候模式降尺度
    3气候变化和径流量变化观测事实
    3.1引言
    3.21958—2007年气候变化
    3.2.1年平均气温
    3.2.2温度季节变化
    3.2.3年降水量
    3.2.4降水量季节变化
    3.3极端事件
    3.3.1极端温度事件分析
    3.3.2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3.3.3极端水文事件分析
    3.4小结
    4水文模拟效果比较分析
    4.1引言
    4.2水文模型研究概述
    4.3降水径流关系的建立
    4.3.1ANN模型的建立
    4.3.2HBV模型的建立
    4.3.3SWIM模型的建立
    4.4径流模拟效果分析
    4.4.1纳希效率系数及误差
    4.4.2洪峰
    4.5小结
    5未来气候变化与径流预估
    5.1引言
    5.2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5.3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预估
    5.3.1年平均气温
    5.3.2季节平均气温
    5.3.3年降水量
    5.3.4季节降水量
    5.4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建立
    5.5淮河干流2011.2060年径流量变化趋势
    5.5.1试验期2001.2007年流量变化
    5.5.22011—2060年年平均流量变化
    5.5.32011—2060年季节平均流量变化
    5.5.42011—2060年淮河流域径流量周期特征
    5.6小结
    6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分析
    6.1引言
    6.2水文效应研究方法及数据
    6.2.1研究方法
    6.2.2数据选取
    6.3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建立
    6.3.1参数的输入
    6.3.2SWIM模型的率定
    6.4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的选取
    6.5土地利用变化水文效应分析
    6.6小结
    7气候水文要素研究的不确定性问题讨论
    7.1气候要素不确定性
    7.1.1观测台站数据
    7.1.2预估数据
    7.2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
    7.2.1水文模型结构
    7.2.2水文模型率定过程
    7.3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7.3.1引言
    7.3.2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7.33流域信息提取
    7.3.4不同分辨率DEM对流量过程线的影响
    7.3.5初步结论
    7.4小结
    8结论与讨论
    8.1主要结论
    8.2研究特色与创新
    8.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淮河流域,自然地理位置特殊,天气气候复杂。深入探索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及其成因,有助于积极防灾减灾,科学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对保障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高超等编著的《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共八章,在阐述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和径流变化事实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种水文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水文模型的模拟效果;通过三种全球海一气耦合模式的降尺度处理后,预估了未来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分析了未来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并探讨了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研究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可供流域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决策参考,亦可作为气候、水文水资源、生态与环境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有关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目。
  • 作者简介:
    高超,1978 年生,安徽省全椒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遥感地学分析、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二级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加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源刊收录3篇,EI检索1篇,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2项。
  •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气候变化与径流量研究进展
    1.2.1气候变化和径流量变化观测事实研究
    1.2.2未来气候变化和径流量预估研究
    l.3淮河流域气候变化与径流量研究进展
    1.3.1淮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
    1.3.2淮河径流量研究
    1.4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研究内容
    1.4.3技术路线
    1.5小结
    2研究区概况、研究数据与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1.1地理位置与地形
    2.1.2气象水文
    2.1.3自然资源
    2.1.4自然灾害
    2.1.5水利工程
    2.1.6社会经济
    2.2研究数据
    2.2.1数据来源
    2.2.2数据质量控制
    2.3研究方法
    2.3.1统计方法
    2.3.2水文模型方法
    2.3.3气候模式降尺度
    3气候变化和径流量变化观测事实
    3.1引言
    3.21958—2007年气候变化
    3.2.1年平均气温
    3.2.2温度季节变化
    3.2.3年降水量
    3.2.4降水量季节变化
    3.3极端事件
    3.3.1极端温度事件分析
    3.3.2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3.3.3极端水文事件分析
    3.4小结
    4水文模拟效果比较分析
    4.1引言
    4.2水文模型研究概述
    4.3降水径流关系的建立
    4.3.1ANN模型的建立
    4.3.2HBV模型的建立
    4.3.3SWIM模型的建立
    4.4径流模拟效果分析
    4.4.1纳希效率系数及误差
    4.4.2洪峰
    4.5小结
    5未来气候变化与径流预估
    5.1引言
    5.2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5.3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预估
    5.3.1年平均气温
    5.3.2季节平均气温
    5.3.3年降水量
    5.3.4季节降水量
    5.4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建立
    5.5淮河干流2011.2060年径流量变化趋势
    5.5.1试验期2001.2007年流量变化
    5.5.22011—2060年年平均流量变化
    5.5.32011—2060年季节平均流量变化
    5.5.42011—2060年淮河流域径流量周期特征
    5.6小结
    6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分析
    6.1引言
    6.2水文效应研究方法及数据
    6.2.1研究方法
    6.2.2数据选取
    6.3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建立
    6.3.1参数的输入
    6.3.2SWIM模型的率定
    6.4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的选取
    6.5土地利用变化水文效应分析
    6.6小结
    7气候水文要素研究的不确定性问题讨论
    7.1气候要素不确定性
    7.1.1观测台站数据
    7.1.2预估数据
    7.2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
    7.2.1水文模型结构
    7.2.2水文模型率定过程
    7.3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7.3.1引言
    7.3.2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7.33流域信息提取
    7.3.4不同分辨率DEM对流量过程线的影响
    7.3.5初步结论
    7.4小结
    8结论与讨论
    8.1主要结论
    8.2研究特色与创新
    8.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