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0
版次: 1
ISBN: 9787520314077
定价: 7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7人买过
  •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元杂剧中*早、*为重要的元杂剧剧本集,其面貌也*接近元杂剧的真实情况。《元刊杂剧三十种》在戏曲创作史、演出史、出版史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而《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明刻元杂剧、明抄元杂剧相比,显然更通俗、更清新活泼,因此,“通俗性”是《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一大特征,那么要想了解元刻杂剧通俗性的面貌,则需要对其通俗性的表现、原因及意义进行全方位研究。本书系统研究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刊刻、语言、科白、曲子、视角等五方面通俗性的细微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元刊杂剧三十种》与《元曲选》在通俗性上差异,*后深入探讨《元刊杂剧三十种》通俗性的原因以及研究通俗性的意义。通过研究,提出通俗性的核心是求新求异求变化,如此才能新鲜不腐,并从通俗性的角度,反思当下戏曲难以繁荣的原因之一是“高雅有余,俗性不足”,因此,戏曲改革要立足观众,应从戏曲的各个方面加入通俗化的因素,以期达到新的繁荣。 孙改霞,女,山西河津人,1978年4月生,艺术学博士。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训诂学、戏剧戏曲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山西省2016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尔雅》中的古语词在晋南方言中的遗存”项目。并在《戏剧》、《中华戏曲》、《文化遗产》、《南大戏剧论丛》、《语言文字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 内容简介: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元杂剧中*早、*为重要的元杂剧剧本集,其面貌也*接近元杂剧的真实情况。《元刊杂剧三十种》在戏曲创作史、演出史、出版史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而《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明刻元杂剧、明抄元杂剧相比,显然更通俗、更清新活泼,因此,“通俗性”是《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一大特征,那么要想了解元刻杂剧通俗性的面貌,则需要对其通俗性的表现、原因及意义进行全方位研究。本书系统研究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刊刻、语言、科白、曲子、视角等五方面通俗性的细微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元刊杂剧三十种》与《元曲选》在通俗性上差异,*后深入探讨《元刊杂剧三十种》通俗性的原因以及研究通俗性的意义。通过研究,提出通俗性的核心是求新求异求变化,如此才能新鲜不腐,并从通俗性的角度,反思当下戏曲难以繁荣的原因之一是“高雅有余,俗性不足”,因此,戏曲改革要立足观众,应从戏曲的各个方面加入通俗化的因素,以期达到新的繁荣。
  • 作者简介:
    孙改霞,女,山西河津人,1978年4月生,艺术学博士。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训诂学、戏剧戏曲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山西省2016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尔雅》中的古语词在晋南方言中的遗存”项目。并在《戏剧》、《中华戏曲》、《文化遗产》、《南大戏剧论丛》、《语言文字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
甄炜旎 著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典章·刑部》语法研究
李崇兴 祖生利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明散曲小史》导读
梁乙真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复字词汇研究
曲丽玮 著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稹研究文集·新编元稹年谱》
吴伟斌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诗选》补遗
钱熙彦 著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诗选》与元诗文献研究
罗鹭 著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明戏曲》导读
李简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