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科文库 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王仁裕文学思想新探索)

高校社科文库 追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12
版次: 1
ISBN: 9787511235312
定价: 41.5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5人买过
  •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对“诗窖”王仁裕进行个案研究的学术著作。该著从王仁裕的时代和生平世系入手,总揽他整个创作情况,侧重对其诗歌、笔记小说创作的研究,兼顾其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诗窖”王仁裕之遗珍——笔记小说的文学史地位,而后把研究视点深入到现存王仁裕笔记小说三大作品集内部,对文本的流传、整理、辑佚,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以及文化张力等做了细致探索,有助于人们对王仁裕文学成就的重新评价和深刻理解,对一些前人还未曾做过的工作,如《王氏见闻录》具体作品的整理和校订,也给予了细致兼顾,很有学术意义、文献价值和可读性。   蒲向明(1963-),甘肃天水人,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任陇南师专中文系教授、科研外事处处长,省级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建设点负责人,陇南市第一层次领军人才,陇南师专学术带头人,兼任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陇南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甘肃高师学报》副主编、《陇南师专学报》主编等。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陇南文史研究,出版专著《玉堂闲话评注》等3部,发表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次、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2次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次、天水市人文社科成果奖1次。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甘肃省社科规划等5个项目研究工作。 绪论

    第一章“诗窖”王仁裕和他的时代

    第一节“诗窖”王仁裕及其时代背景

    一、王仁裕“诗窖”之誉的文献考察

    二、王仁裕笔记小说的文献考察

    三、从乱世文学看王仁裕的时代背景

    四、五代文学“志”的弱化

    五、五代文学在文化构型上的缺陷

    第二节王仁裕生平和世系

    一、王仁裕生平记载与籍贯辨疑

    二、王仁裕生平的四个分期

    三、王仁裕生年与秦州任职祛疑

    四、王仁裕蜀都和洛阳任职时限考定

    五、“西江浣肠”说辨和籍贯申识

    六、王仁裕世系和交游索隐

    第三节王仁裕年谱首稿

    一、罢官居汉阳别墅前系年

    二、任职兴元至充翰林学士期间系年

    三、后晋后汉后周时期系年

     

    第二章王仁裕诗歌创作研究

    第一节王仁裕的诗歌创作概说

    一、王仁裕诗集史籍载录汇要

    二、王仁裕诗歌今存作品集评

    第二节王仁裕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王仁裕诗歌的思想性

    二、王仁裕诗歌的艺术性

     

    第三章王仁裕笔记小说和其他著述

    第一节王仁裕的笔记小说创作

    一、王仁裕笔记小说的文学价值

    二、王仁裕笔记小说集的经济文化价值

    第二节王仁裕的其他著述

    一、王仁裕的音乐著作

    二、王仁裕的法书作品和书学观点

    三、王仁裕的记游著作

    四、王仁裕的金石札记著作

     

    第四章王仁裕笔记小说的文学史地位

    第一节笔记小说概念简释

    一、笔记小说概念的提出和界定

    二、区分非小说的笔记和非笔记的小说

    三、笔记小说的特点与价值

    四、笔记小说的分类

    第二节王仁裕笔记小说的文学史地位

    一、《玉堂闲话》的文学史地位

    二、《开元天宝遗事》的文学史地位

    三、《王氏见闻录》等的文学史地位

     

    第五章《开元天宝遗事》研究

    第一节《开元天宝遗事》的成书和流传

    一、《开元天宝遗事》版本与流传探赜

    二、《开元天宝遗事》被指伪书寻迹

    三、《开元天宝遗事》非伪书确证

    四、《开元天宝遗事》文化价值申识

    第二节《开元天宝遗事》的文本

    一、四库全书提要评记《开元天宝遗事》

    二、《开元天宝遗事》简评

    三、《开元天宝遗事》文本内容校注与评记

    第三节《开元天宝遗事》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一、《开元天宝遗事》的思想内容

    二、《开元天宝遗事》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玉堂闲话》研究

    第一节《玉堂闲话》的成书与散佚

    一、《玉堂闲话》的成书与《太平广记》

    二、《玉堂闲话》的散佚情况

    第二节《玉堂闲话》的研究与整理

    一、周勋初对《玉堂闲话》的研究

    二、陈尚君对《玉堂闲话》的研究与整理

    三、蒲向明对《玉堂闲话》的研究与整理

    第三节《玉堂闲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玉堂闲话》的思想内容

    二、《玉堂闲话》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玉堂闲话》的文化张力

    一、《玉堂闲话》的神异文化色彩多显露于记奇者

    二、《玉堂闲话》的“狐”文化、“游丐”文化与“骗局”文化

    三、《玉堂闲话》表现了唐宋间过渡时期商业文化对农耕文化的

    冲击

     

    第七章《王氏见闻录》研究

    第一节《王氏见闻录》的散佚和流传

    一、《王氏见闻录》的散佚和流传情况

    二、《王氏见闻录》作品的辑佚

    三、《王氏见闻录》现存作品校注与评记

    第二节《王承休》的文体学价值

    一、继承唐人小说注重诗笔的传统

    二、所引长表对情节起铺垫和伏笔作用

    第三节《王氏见闻录》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王氏见闻录》的思想内容

    二、《王氏见闻录》的艺术特色

     

    附录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对“诗窖”王仁裕进行个案研究的学术著作。该著从王仁裕的时代和生平世系入手,总揽他整个创作情况,侧重对其诗歌、笔记小说创作的研究,兼顾其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诗窖”王仁裕之遗珍——笔记小说的文学史地位,而后把研究视点深入到现存王仁裕笔记小说三大作品集内部,对文本的流传、整理、辑佚,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以及文化张力等做了细致探索,有助于人们对王仁裕文学成就的重新评价和深刻理解,对一些前人还未曾做过的工作,如《王氏见闻录》具体作品的整理和校订,也给予了细致兼顾,很有学术意义、文献价值和可读性。
  • 作者简介:
      蒲向明(1963-),甘肃天水人,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任陇南师专中文系教授、科研外事处处长,省级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建设点负责人,陇南市第一层次领军人才,陇南师专学术带头人,兼任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陇南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甘肃高师学报》副主编、《陇南师专学报》主编等。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陇南文史研究,出版专著《玉堂闲话评注》等3部,发表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次、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2次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次、天水市人文社科成果奖1次。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甘肃省社科规划等5个项目研究工作。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诗窖”王仁裕和他的时代

    第一节“诗窖”王仁裕及其时代背景

    一、王仁裕“诗窖”之誉的文献考察

    二、王仁裕笔记小说的文献考察

    三、从乱世文学看王仁裕的时代背景

    四、五代文学“志”的弱化

    五、五代文学在文化构型上的缺陷

    第二节王仁裕生平和世系

    一、王仁裕生平记载与籍贯辨疑

    二、王仁裕生平的四个分期

    三、王仁裕生年与秦州任职祛疑

    四、王仁裕蜀都和洛阳任职时限考定

    五、“西江浣肠”说辨和籍贯申识

    六、王仁裕世系和交游索隐

    第三节王仁裕年谱首稿

    一、罢官居汉阳别墅前系年

    二、任职兴元至充翰林学士期间系年

    三、后晋后汉后周时期系年

     

    第二章王仁裕诗歌创作研究

    第一节王仁裕的诗歌创作概说

    一、王仁裕诗集史籍载录汇要

    二、王仁裕诗歌今存作品集评

    第二节王仁裕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王仁裕诗歌的思想性

    二、王仁裕诗歌的艺术性

     

    第三章王仁裕笔记小说和其他著述

    第一节王仁裕的笔记小说创作

    一、王仁裕笔记小说的文学价值

    二、王仁裕笔记小说集的经济文化价值

    第二节王仁裕的其他著述

    一、王仁裕的音乐著作

    二、王仁裕的法书作品和书学观点

    三、王仁裕的记游著作

    四、王仁裕的金石札记著作

     

    第四章王仁裕笔记小说的文学史地位

    第一节笔记小说概念简释

    一、笔记小说概念的提出和界定

    二、区分非小说的笔记和非笔记的小说

    三、笔记小说的特点与价值

    四、笔记小说的分类

    第二节王仁裕笔记小说的文学史地位

    一、《玉堂闲话》的文学史地位

    二、《开元天宝遗事》的文学史地位

    三、《王氏见闻录》等的文学史地位

     

    第五章《开元天宝遗事》研究

    第一节《开元天宝遗事》的成书和流传

    一、《开元天宝遗事》版本与流传探赜

    二、《开元天宝遗事》被指伪书寻迹

    三、《开元天宝遗事》非伪书确证

    四、《开元天宝遗事》文化价值申识

    第二节《开元天宝遗事》的文本

    一、四库全书提要评记《开元天宝遗事》

    二、《开元天宝遗事》简评

    三、《开元天宝遗事》文本内容校注与评记

    第三节《开元天宝遗事》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一、《开元天宝遗事》的思想内容

    二、《开元天宝遗事》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玉堂闲话》研究

    第一节《玉堂闲话》的成书与散佚

    一、《玉堂闲话》的成书与《太平广记》

    二、《玉堂闲话》的散佚情况

    第二节《玉堂闲话》的研究与整理

    一、周勋初对《玉堂闲话》的研究

    二、陈尚君对《玉堂闲话》的研究与整理

    三、蒲向明对《玉堂闲话》的研究与整理

    第三节《玉堂闲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玉堂闲话》的思想内容

    二、《玉堂闲话》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玉堂闲话》的文化张力

    一、《玉堂闲话》的神异文化色彩多显露于记奇者

    二、《玉堂闲话》的“狐”文化、“游丐”文化与“骗局”文化

    三、《玉堂闲话》表现了唐宋间过渡时期商业文化对农耕文化的

    冲击

     

    第七章《王氏见闻录》研究

    第一节《王氏见闻录》的散佚和流传

    一、《王氏见闻录》的散佚和流传情况

    二、《王氏见闻录》作品的辑佚

    三、《王氏见闻录》现存作品校注与评记

    第二节《王承休》的文体学价值

    一、继承唐人小说注重诗笔的传统

    二、所引长表对情节起铺垫和伏笔作用

    第三节《王氏见闻录》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王氏见闻录》的思想内容

    二、《王氏见闻录》的艺术特色

     

    附录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