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2017-12
版次: 1
ISBN: 9787546170923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3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人买过
  •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首先从文化、徽学和人格方面讨论戴震人性论的形成背景,认为乾隆年间的文化专制、汉学宋学之争是他人性论形成的外部要素,而徽商精神陶养、新安理学熏染以及理想人格追求则是其形成的内生原因。专著继而探讨戴震的人性理论蕴涵,主要从人性可善论、人性一本论以及人性综合论等三个论域加以归纳与阐释。最后从中西对比角度深化对于戴震人性理论内涵、意义及其历史价值的认识。戴震人性理论是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是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专著的出版对于推动戴震哲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具有促进作用。   陶武,安徽长丰人,安徽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获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传统儒学、现代新儒学研究。在《孔子研究》《学术界》等CSSCI核心期刊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独撰或参与完成著作8部。 序言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论域
    三 研究方法
    四 本书结构

    第一章 戴震人性论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戴震人性论形成的文化背景
    一 雍乾时代与文化专制
    二 乾嘉汉学与汉宋之争
    第二节 戴震人性论形成的徽学背景
    一 徽商之家与儒商精神的陶养
    二 程朱阙里与新安理学的熏染
    第三节 戴震人性论形成的人格背景
    一 务在闻道、乐于教化的君子风范
    二 仁智中和、自然无失的圣贤境界
    三 关注民生、究心学术的儒者情怀

    第二章 人性可善论:先秦儒家人性论之复归
    第一节 人性论概念分析
    一 性与人性
    二 人性论
    第二节 人性可善论之理论来源与创生路径
    一 同宗孔孟是人性可善论的理论来源
    二 融汇孟荀是人性可善论的创生路径
    第三节 戴震人性可善论的理论要旨和论证
    一 戴震对于孟子性可善论的确认和自证
    二 戴震对于荀子人性论的借鉴和吸收

    第三章 人性一本论:宋明理学人性论的批判
    第一节 血气心知即性:对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之批判
    一 宋儒的人性二本论内容
    二 戴震的人性一本论论证
    第二节 理者存乎欲: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
    一 理、天理与人欲
    二 存理灭欲是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基本特征
    ……
    第四章 人性综合论:中国传统人性论的融合
    第五章 戴震人性论的中西比较考察
    余论 戴震人性论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附录 戴震人性论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首先从文化、徽学和人格方面讨论戴震人性论的形成背景,认为乾隆年间的文化专制、汉学宋学之争是他人性论形成的外部要素,而徽商精神陶养、新安理学熏染以及理想人格追求则是其形成的内生原因。专著继而探讨戴震的人性理论蕴涵,主要从人性可善论、人性一本论以及人性综合论等三个论域加以归纳与阐释。最后从中西对比角度深化对于戴震人性理论内涵、意义及其历史价值的认识。戴震人性理论是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是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专著的出版对于推动戴震哲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具有促进作用。
  • 作者简介:
      陶武,安徽长丰人,安徽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获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传统儒学、现代新儒学研究。在《孔子研究》《学术界》等CSSCI核心期刊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独撰或参与完成著作8部。
  • 目录:
    序言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论域
    三 研究方法
    四 本书结构

    第一章 戴震人性论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戴震人性论形成的文化背景
    一 雍乾时代与文化专制
    二 乾嘉汉学与汉宋之争
    第二节 戴震人性论形成的徽学背景
    一 徽商之家与儒商精神的陶养
    二 程朱阙里与新安理学的熏染
    第三节 戴震人性论形成的人格背景
    一 务在闻道、乐于教化的君子风范
    二 仁智中和、自然无失的圣贤境界
    三 关注民生、究心学术的儒者情怀

    第二章 人性可善论:先秦儒家人性论之复归
    第一节 人性论概念分析
    一 性与人性
    二 人性论
    第二节 人性可善论之理论来源与创生路径
    一 同宗孔孟是人性可善论的理论来源
    二 融汇孟荀是人性可善论的创生路径
    第三节 戴震人性可善论的理论要旨和论证
    一 戴震对于孟子性可善论的确认和自证
    二 戴震对于荀子人性论的借鉴和吸收

    第三章 人性一本论:宋明理学人性论的批判
    第一节 血气心知即性:对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之批判
    一 宋儒的人性二本论内容
    二 戴震的人性一本论论证
    第二节 理者存乎欲: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
    一 理、天理与人欲
    二 存理灭欲是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基本特征
    ……
    第四章 人性综合论:中国传统人性论的融合
    第五章 戴震人性论的中西比较考察
    余论 戴震人性论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附录 戴震人性论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视野下中日梦记研究
赵季玉 著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新闻学教程:跨文化视角(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单波 曹皓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学理论中西文论阐释大视角
张艺声 著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政治学研究.总第23辑,国外选举政治与制度变迁研究
李路曲 编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
陈惇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法视域下的合同解除制度
李琳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 2023年辑 总24期
主编吴敬琏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政治制度
谈火生 张君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经济思想史(1776年前)
柴毅 主编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行政法
姜明安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第116辑吴敬琏主编
吴敬琏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比较新闻传播研究
包鹏程 著;孔正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
古典金言系列丛书:兵家金言
陶武 著;余秉颐、李季林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