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的创新竞争力提升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经济)

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的创新竞争力提升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经济)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010226262
定价: 10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分类: 政治
12人买过
  • 本书紧密跟踪创新竞争力的前沿研究动态,不断拓展和创新竞争力研究理论和方法,提出提升中国在G20中创新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共八章,基本框架如下:*部分,理论部分,即*至第三章,分别从背景识别、文本梳理、理论提升、规律总结等角度分析了创新竞争力形成的过程及内涵,从马克思主义、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阐述了创新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并以TAPC模型和钻石模型等为依据深入剖析了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结构。第二部分,方法与实证部分,即第四章至第六章,着重探讨了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中国与G20成员中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比较,以及与发达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比较,从评价结果中深入剖析了影响国家创新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优劣势所在。第三部分,思考与启示部分。即第七章和第八章,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在G20中创新竞争力的战略设计和政策保障。 黄茂兴,男,1976年生,福建莆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福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等。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问题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部厅级课题60多项;出版《竞争力理论的百年流变及其在当代的拓展研究》《国家创新竞争力研究》等著作70多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科研成果分别荣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合作),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含合作)、二等奖4项等20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曾入选“首批国家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多项人才奖励计划。2015年荣获人社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获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并荣获2014年团中央授予的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于2014年被人社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01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8年9月获聘为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2019年9月获聘为福建省监察委员会第一届特约监察员。 前  言

    第一章 创新竞争力的形成与内涵 001 

    第一节 创新竞争力的社会经济价值 001 

    第二节 创新竞争力形成的时代背景 005 

    第三节 创新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010 

    第四节 创新竞争力的时代内涵 018 

    第二章 创新竞争力的理论渊源 02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创新理论 025 

    第二节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029 

    第三节 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 033 

    第四节 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理论 035 

    第五节 技术创新学派 038 

    第六节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040 

    第七节 动态竞争能力理论 044 

    第八节 商业模式创新 046 

    第九节 开放式创新理论 049

    第三章 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结构 053 

    第一节 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结构分析模型比较 054 

    第二节 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结构分析 062 

    第四章 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075 

    第一节 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建立原则 076 

    第二节 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082 

    第三节 创新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088 

    第四节 创新竞争力的判定方法 092 

    第五章 中国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创新竞争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095 

    第一节 新兴经济体创新竞争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095 

    第二节 中国与发达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198 

    第六章 中国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创新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62 

    第一节 二十国集团创新竞争力变化呈现的特征与趋势 263 

    第二节 创新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266 

    第三节 中国创新竞争力发展中的优劣势分析 273 

    第七章 提升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的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系统 280 

    第一节 创新竞争力战略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81 

    第二节 创新主体系统 283 

    第三节 创新支撑系统 291 

    第四节 创新环境系统 295 

    第八章 增强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的创新竞争力的政策保障 302 

    第一节 强化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围绕核心技术培育创新力量 302 

    第二节 完善创新投入机制,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306 

    第三节 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突出创新人才的核心驱动作用 309 

    第四节 强化创新政策法规,营造保护和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 314 

    第五节 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 317 

    参考文献 321 

    后 记 324
  • 内容简介:
    本书紧密跟踪创新竞争力的前沿研究动态,不断拓展和创新竞争力研究理论和方法,提出提升中国在G20中创新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共八章,基本框架如下:*部分,理论部分,即*至第三章,分别从背景识别、文本梳理、理论提升、规律总结等角度分析了创新竞争力形成的过程及内涵,从马克思主义、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阐述了创新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并以TAPC模型和钻石模型等为依据深入剖析了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结构。第二部分,方法与实证部分,即第四章至第六章,着重探讨了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中国与G20成员中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比较,以及与发达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比较,从评价结果中深入剖析了影响国家创新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优劣势所在。第三部分,思考与启示部分。即第七章和第八章,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在G20中创新竞争力的战略设计和政策保障。
  • 作者简介:
    黄茂兴,男,1976年生,福建莆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福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等。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问题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部厅级课题60多项;出版《竞争力理论的百年流变及其在当代的拓展研究》《国家创新竞争力研究》等著作70多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科研成果分别荣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合作),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含合作)、二等奖4项等20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曾入选“首批国家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多项人才奖励计划。2015年荣获人社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获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并荣获2014年团中央授予的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于2014年被人社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01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8年9月获聘为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2019年9月获聘为福建省监察委员会第一届特约监察员。
  •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创新竞争力的形成与内涵 001 

    第一节 创新竞争力的社会经济价值 001 

    第二节 创新竞争力形成的时代背景 005 

    第三节 创新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010 

    第四节 创新竞争力的时代内涵 018 

    第二章 创新竞争力的理论渊源 02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创新理论 025 

    第二节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029 

    第三节 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 033 

    第四节 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理论 035 

    第五节 技术创新学派 038 

    第六节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040 

    第七节 动态竞争能力理论 044 

    第八节 商业模式创新 046 

    第九节 开放式创新理论 049

    第三章 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结构 053 

    第一节 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结构分析模型比较 054 

    第二节 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结构分析 062 

    第四章 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075 

    第一节 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建立原则 076 

    第二节 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082 

    第三节 创新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088 

    第四节 创新竞争力的判定方法 092 

    第五章 中国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创新竞争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095 

    第一节 新兴经济体创新竞争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095 

    第二节 中国与发达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198 

    第六章 中国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创新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62 

    第一节 二十国集团创新竞争力变化呈现的特征与趋势 263 

    第二节 创新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266 

    第三节 中国创新竞争力发展中的优劣势分析 273 

    第七章 提升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的创新竞争力的要素系统 280 

    第一节 创新竞争力战略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81 

    第二节 创新主体系统 283 

    第三节 创新支撑系统 291 

    第四节 创新环境系统 295 

    第八章 增强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的创新竞争力的政策保障 302 

    第一节 强化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围绕核心技术培育创新力量 302 

    第二节 完善创新投入机制,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306 

    第三节 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突出创新人才的核心驱动作用 309 

    第四节 强化创新政策法规,营造保护和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 314 

    第五节 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 317 

    参考文献 321 

    后 记 324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