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2012-06
版次: 1
ISBN: 9787546122977
定价: 32.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9页
字数: 244千字
分类: 文学
22人买过
  •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因为种种机缘,作者与中国许多学术、艺术大师有过亲密接触。他们身上还背负着过去的阴影,心中还镌刻着痛苦的烙印,但荆棘并没有磨蚀大师们的风骨和爱国热忱,他们仍然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拳拳前行。

      作者以一个惓惓后生的身份做着时代忠实的记录员,用谦恭的文字和泛黄的信札、题词记下大师们的隽永话语和闪光思想,记下这些宗师巨匠在奉献国家以及提携传承人上的竭诚努力。作者用亲手拍摄的照片印下文学大师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喜悦和苦恼,他们的和蔼和严谨,他们的携手和抵牾…… 邹士方

    知名作家、美学学者、艺术评论家、画家、摄影家。1949年6月出生于北京,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7级)。师从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宗白华及美学家杨辛、叶朗教授,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朱光潜、宗白华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曾任北京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副校长,《民主》杂志副主编,《音乐生活报》高级编审,《中国画廊》杂志副总编辑,人过五十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编辑,北京市杂文学会理事,中华湖社画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书画研究部研究员。现为《中华盛世》杂志执行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

    出版著作200万字:美学专著《朱光潜宗白华论》(1987与王德胜合著)、《宗白华评传》(1989),散文随笔杂文集《春天的问候》(1987),散文集《名人纪实》(1988),散文摄影集《北大访师记》(2012)。出版画集《万紫千红》(2004)和连环画《映山红》(撰文1977)。另外发表新闻、散文、评论、杂文、随笔、诗歌等数百篇200余万字。《中国哲学年鉴》、《中国新闻年鉴》以及冰心、季羡林、端木蕻良、吴祖光、常任侠、李泽厚、蒋孔阳、管桦、蒋星煜、赵清阁、郁风、张允和、吴小如、刘章对其著作均有评介。 序

    第一卷 互诉衷肠

     五四出了个猛将 

     大师云集北大 

     四巨头挺进重庆 

     冰心发出的绝密信 

     独立的奇树

     巴金的轻和重 

     大师与大师的对决 

     叶圣陶在1985 

     请来艾青作诗 

    第二卷 80年代风云

     从上海城隍庙到北京国子监 

     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巍巍昆仑,荡荡夏衍 

     胡风在风雨中前行 

     沙汀留下的三件手迹 

     两位文坛巨匠病中泪别 

     曹禺雷雨日出 

     山东大汉跑到北京 

     东北作家发现新大陆 

     卞之琳与沈从文的小姨子 

    第三卷 奔跑中的大师

     狂奔的萧氏父子 

     “三家村”幸存者 

     季羡林那时正年轻 

     一代大儒横刀立马 

     挥泪国家图书馆馆长 

     外国人的三个愿望 

     萧乾与郭沫若结仇 

     芙蓉秋色一平章 

     曹辛之看不惯臧克家的诗 

     请鲁迅看最后一场电影 

    第四卷 风雨同舟路

     与曹靖华并肩在北大战斗 

     周而复书琵琶行 

     相逢何必曾相识 

     越洋来的狂人 

     又见红楼 

     四十年代的烟尘 

    第五卷 似水流年

     人生不如初见 

     几百年来仅此一人 

     酒仙惜酒仙 

     偷偷创作《红旗谱》 

     小英雄雨来横空出世 

     三巨头聚会 

     不老冯骥才 

    第六卷 望断天涯

     当年的冯玉祥国文教师 

     赵清阁与老舍的爱恨纠葛 

     一张珍贵的照片 

     挥别朱自清 

     从什刹海到复兴门 

    第七卷 大师渐行渐远

     罗大冈的无奈 

     夜里挑灯看戏 

     诗人变侠士 

     台湾来的客人 

    第八卷 何日再见君

     梁羽生论剑 

     别了,老友李辉英 

     再续当年真情 

     从湖南到英国 

     岁月的痕迹 

     大师再西行 

     作者版权声明 
  •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因为种种机缘,作者与中国许多学术、艺术大师有过亲密接触。他们身上还背负着过去的阴影,心中还镌刻着痛苦的烙印,但荆棘并没有磨蚀大师们的风骨和爱国热忱,他们仍然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拳拳前行。

      作者以一个惓惓后生的身份做着时代忠实的记录员,用谦恭的文字和泛黄的信札、题词记下大师们的隽永话语和闪光思想,记下这些宗师巨匠在奉献国家以及提携传承人上的竭诚努力。作者用亲手拍摄的照片印下文学大师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喜悦和苦恼,他们的和蔼和严谨,他们的携手和抵牾……
  • 作者简介:
    邹士方

    知名作家、美学学者、艺术评论家、画家、摄影家。1949年6月出生于北京,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7级)。师从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宗白华及美学家杨辛、叶朗教授,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朱光潜、宗白华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曾任北京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副校长,《民主》杂志副主编,《音乐生活报》高级编审,《中国画廊》杂志副总编辑,人过五十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编辑,北京市杂文学会理事,中华湖社画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书画研究部研究员。现为《中华盛世》杂志执行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

    出版著作200万字:美学专著《朱光潜宗白华论》(1987与王德胜合著)、《宗白华评传》(1989),散文随笔杂文集《春天的问候》(1987),散文集《名人纪实》(1988),散文摄影集《北大访师记》(2012)。出版画集《万紫千红》(2004)和连环画《映山红》(撰文1977)。另外发表新闻、散文、评论、杂文、随笔、诗歌等数百篇200余万字。《中国哲学年鉴》、《中国新闻年鉴》以及冰心、季羡林、端木蕻良、吴祖光、常任侠、李泽厚、蒋孔阳、管桦、蒋星煜、赵清阁、郁风、张允和、吴小如、刘章对其著作均有评介。
  • 目录:


    第一卷 互诉衷肠

     五四出了个猛将 

     大师云集北大 

     四巨头挺进重庆 

     冰心发出的绝密信 

     独立的奇树

     巴金的轻和重 

     大师与大师的对决 

     叶圣陶在1985 

     请来艾青作诗 

    第二卷 80年代风云

     从上海城隍庙到北京国子监 

     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巍巍昆仑,荡荡夏衍 

     胡风在风雨中前行 

     沙汀留下的三件手迹 

     两位文坛巨匠病中泪别 

     曹禺雷雨日出 

     山东大汉跑到北京 

     东北作家发现新大陆 

     卞之琳与沈从文的小姨子 

    第三卷 奔跑中的大师

     狂奔的萧氏父子 

     “三家村”幸存者 

     季羡林那时正年轻 

     一代大儒横刀立马 

     挥泪国家图书馆馆长 

     外国人的三个愿望 

     萧乾与郭沫若结仇 

     芙蓉秋色一平章 

     曹辛之看不惯臧克家的诗 

     请鲁迅看最后一场电影 

    第四卷 风雨同舟路

     与曹靖华并肩在北大战斗 

     周而复书琵琶行 

     相逢何必曾相识 

     越洋来的狂人 

     又见红楼 

     四十年代的烟尘 

    第五卷 似水流年

     人生不如初见 

     几百年来仅此一人 

     酒仙惜酒仙 

     偷偷创作《红旗谱》 

     小英雄雨来横空出世 

     三巨头聚会 

     不老冯骥才 

    第六卷 望断天涯

     当年的冯玉祥国文教师 

     赵清阁与老舍的爱恨纠葛 

     一张珍贵的照片 

     挥别朱自清 

     从什刹海到复兴门 

    第七卷 大师渐行渐远

     罗大冈的无奈 

     夜里挑灯看戏 

     诗人变侠士 

     台湾来的客人 

    第八卷 何日再见君

     梁羽生论剑 

     别了,老友李辉英 

     再续当年真情 

     从湖南到英国 

     岁月的痕迹 

     大师再西行 

     作者版权声明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纪念碑 拜伦传:传记与传奇 以全面的视角探索拜伦复杂的一生 勾勒何为拜伦主义及其对欧洲的多维影响
(英)菲奥娜·麦卡锡 译者:董伊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与恶
(法)乔治·巴塔耶 著,柏颖婷 译,陶听蝉 校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课例设计丛书)
吴忠豪 薛法根 何夏寿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史与阅读史之间: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十五讲
赵普光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经验:探索与言说
石一宁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研究与数学思想方法
陈大康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纪念碑 阅读《失乐园》:亚历山大讲座 一次客观而深入浅出的导读 研读弥尔顿《失乐园》的指路石
(英)海伦·加德纳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秩序与价值认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1949—1976)
王本朝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纪念碑 诗歌的坏时代 布莱希特诗选 明澈清醒的诗句 剥离漂亮画面和香喷喷词语 唤醒当代人道德勇气
(德)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著;黄雪媛 译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讲稿(纳博科夫精选集V)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纪念碑 法国革命 女权主义先驱亲历现场而成的勇气之书 兼具史学与社会学的思辨
(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著,李博婷 译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文学的一生:阿瑟·米勒自传(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阿瑟·米勒 著,蓝玲 林倍加 梁彦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大师的背影(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
邹士方 著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大师的背影: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
邹士方 著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宗白华评传
邹士方 著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国学大师的文人情怀
邹士方 著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北大访师记
邹士方 著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大师的印象(美学家卷)
邹士方 著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亲闻·自摄·自藏
邹士方 著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亲历 亲闻 自摄 自藏 为大师造像,为师友留真.80年代中国文化史拾遗。正史之外的私人别史)
大师的印象(文艺家卷)
邹士方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