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著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00-12
版次: 1
ISBN: 9787542613387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2页
字数: 305千字
分类: 管理
22人买过
  • 本书开始选题时的主要考虑如下:从理论意义上讲,有关一个小型开放经济的汇率制度选择与汇率制度安排对经济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银行业对经济的影响及银行监管,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小型经济,其独特的联系汇率制度和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好提供了一个运用和发展有关理论的良好背景。
      
      
      在总体结构安排上,本书第一章从理论的基本假设和香港的基本情况两个方面为后文提供基础,第二章和四章有关理论的介绍和分析,第三章和第五章分别利用前面一章提供的理信纸对香港的实际进行分析。采用这种叙述方式,主要是因为对香港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理论框架。如果没有对理论框架假设和含义的清楚理解,是不可能是出正确的结论的。而分析所需的理论部分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如果与对香港的分析都放在一起会不断打断对香港问题的分析,结读者以不连贯的感觉,因而采取将理论单列一章叙述的方式。因为本书许多理论模型与主流经济学的一般模型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最好能在认真阅读理论章节的基础上再阅读有关分析香港实际的章节。当然读者如果只关心有关情况和基本结论,也可以直接阅读分析香港问题的章节。而在分析香港实际的章节中,本书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在对制度演化、政策演变的叙述中,插入我们的分析、评价和建议。 徐志刚,1956年10月生,博士。1979年4月加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徐汇支行;1984年10月转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先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金融研究室主任,浦东分行副行长等职。1989年1月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院货币银行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 序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不确定性\信片刻 和路径依赖

        1.1 不确定性

        1.2 信息

        1.3 路径依赖

      第二节 香港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银行与经济

      第一节 银行的微观分析

        1.1 银行贷款行为的模型

        1.2 银行的负债

        1.3 银行行为与外部环境

      第二节 银行与宏观经济

        2.1 银行、投资与储蓄

        2.2 流动性偏好与利率

        2.3 银行与经济波动

      第三节 银行业监管

        3.1 银行业监管概论

        3.2 银行监管的环境

        3.3 银行监管措施

        3.4 银行业监管的其他问题

    第三章 香港银行业和银行监管

      第一节 香港银行业(上)

        1.1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

        1.2 香港银行业的主体结构——银行三级制

      第二节 香港银行业(下)

        2.1 银行的资产负债和市场结构

        2.2 利率决定

      第三节 香港银行业监管

        3.1 1982年以前银行监管架构的演变

        3.2 80年代银行危机和1986年《银行条例》

         3.3 当前的香港银行业监管

    第四章 贷币政策、汇率制度和经济

      第一节 有关货币政策的几个问题

        1.1 有关币政策效力的制定的问题

        1.2 有关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

        1.3 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第二节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经济和政策

        2.1 固定汇率制度的几个问题

        2.2 固定汇率制度和经济

        2.3 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危机

      附录 经济问题采取危机形式爆发的突变论模型

    第五章 联系汇率制度和香港经济

    第六章 建议
  • 内容简介:
    本书开始选题时的主要考虑如下:从理论意义上讲,有关一个小型开放经济的汇率制度选择与汇率制度安排对经济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银行业对经济的影响及银行监管,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小型经济,其独特的联系汇率制度和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好提供了一个运用和发展有关理论的良好背景。
      
      
      在总体结构安排上,本书第一章从理论的基本假设和香港的基本情况两个方面为后文提供基础,第二章和四章有关理论的介绍和分析,第三章和第五章分别利用前面一章提供的理信纸对香港的实际进行分析。采用这种叙述方式,主要是因为对香港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理论框架。如果没有对理论框架假设和含义的清楚理解,是不可能是出正确的结论的。而分析所需的理论部分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如果与对香港的分析都放在一起会不断打断对香港问题的分析,结读者以不连贯的感觉,因而采取将理论单列一章叙述的方式。因为本书许多理论模型与主流经济学的一般模型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最好能在认真阅读理论章节的基础上再阅读有关分析香港实际的章节。当然读者如果只关心有关情况和基本结论,也可以直接阅读分析香港问题的章节。而在分析香港实际的章节中,本书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在对制度演化、政策演变的叙述中,插入我们的分析、评价和建议。
  • 作者简介:
    徐志刚,1956年10月生,博士。1979年4月加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徐汇支行;1984年10月转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先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金融研究室主任,浦东分行副行长等职。1989年1月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院货币银行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不确定性\信片刻 和路径依赖

        1.1 不确定性

        1.2 信息

        1.3 路径依赖

      第二节 香港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银行与经济

      第一节 银行的微观分析

        1.1 银行贷款行为的模型

        1.2 银行的负债

        1.3 银行行为与外部环境

      第二节 银行与宏观经济

        2.1 银行、投资与储蓄

        2.2 流动性偏好与利率

        2.3 银行与经济波动

      第三节 银行业监管

        3.1 银行业监管概论

        3.2 银行监管的环境

        3.3 银行监管措施

        3.4 银行业监管的其他问题

    第三章 香港银行业和银行监管

      第一节 香港银行业(上)

        1.1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

        1.2 香港银行业的主体结构——银行三级制

      第二节 香港银行业(下)

        2.1 银行的资产负债和市场结构

        2.2 利率决定

      第三节 香港银行业监管

        3.1 1982年以前银行监管架构的演变

        3.2 80年代银行危机和1986年《银行条例》

         3.3 当前的香港银行业监管

    第四章 贷币政策、汇率制度和经济

      第一节 有关货币政策的几个问题

        1.1 有关币政策效力的制定的问题

        1.2 有关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

        1.3 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第二节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经济和政策

        2.1 固定汇率制度的几个问题

        2.2 固定汇率制度和经济

        2.3 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危机

      附录 经济问题采取危机形式爆发的突变论模型

    第五章 联系汇率制度和香港经济

    第六章 建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金融史(1841?2017)
冯邦彦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经济转型研究
倪外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电影演义
魏君子 著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点心 特级点心师 升级版
梁伟山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一国两制”演变的法制节奏
田飞龙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昆曲人物志
华玮 主编;白先勇 顾问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故事——五十个独特视角讲述“百变”香港
闵捷 主编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正在说/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
宋詒瑞 著;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 编;雒宝峰、陆佳龙 绘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归来的孩子
黄庆云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与深圳深化合作战略研究
林居正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中文大学藏盛宣怀档案全编(全四十八册)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香港电影往事
魏君子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唐山大地震(纪念版)
钱钢 著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唐山大地震:精装纪念版
钱钢 著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唐山大地震
钱钢 著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旧闻记者
钱钢 著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唐山大地震:16开平装
钱钢 著
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钱钢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