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7
版次: 1
ISBN: 9787563815654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9页
字数: 280千字
分类: 政治
5人买过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已经由封闭或半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经济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后,虽然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过去雄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业已具备,但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过去复杂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是发展的优势,但就业压力大是今后要长期面对的难题。努力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城乡就业质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让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各方面改革和发展的举措,都要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加剧矛盾。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浓缩了我2003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2004年两次全国公开招标课题、教育部课题、北京市创新团队课题、北京市教委课题等多项研究成果的精华。当我计划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想借此机会将研究思路作一整理,找到一个较高的平台继续做下去。当我即将落笔的时候深深感到,我刚刚站在对中国失业预警研究的起点上,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纪韶,1954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主要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市乡镇企业局专家组成员,东城区“十一五”规划专家组成员和 1  绪论

      1.1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中国特色的失业预警理论

      1.2  研究失业预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准备

      1.3  本书的内在逻辑构成

    2  失业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

      2.1  失业预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

      2.2  西方国家失业预警理论的内在逻辑构成

      2.3  西方国家失业预警系统运行中的主要方法

    3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失业预警理论模型

      3.1  构建中国失业预警理论模型的政策含义

      3.2  构建中国失业预警理论模型的必要条件

      3.3  构建中国失业预警理论模型的技术路线

    4  中国城镇失业预警的实证研究

      4.1  失业特征的国别视角研究

      4.2  失业率统计的国别视角研究

      4.3  中国真实失业率统计问题的最新调研和方法选择

    5  中国农村失业预警的实证研究(一)

      5.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转移的决定因素

      5.2  国内外学者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概念的界定

      5.3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最新估计和测算方法

      5.4  中国农村隐性失业概念的界定与测量

    6  中国农村失业预警的实证研究(二)

      6.1  2005~2006年中国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就业的调研数据总结

      6.2  国内十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和实践综述

      6.3  基本概念界定、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选择

      6.4  2005~2006年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现状的分析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构建新型工业化中数据保障系统的政策建议

      7.2  新型工业化中失业预警理论模型流程图

      7.3  新型工业化中失业预警系统建立与完善工作运行图

      7.4  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失业测量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已经由封闭或半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经济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后,虽然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过去雄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业已具备,但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过去复杂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是发展的优势,但就业压力大是今后要长期面对的难题。努力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城乡就业质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让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各方面改革和发展的举措,都要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加剧矛盾。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浓缩了我2003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2004年两次全国公开招标课题、教育部课题、北京市创新团队课题、北京市教委课题等多项研究成果的精华。当我计划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想借此机会将研究思路作一整理,找到一个较高的平台继续做下去。当我即将落笔的时候深深感到,我刚刚站在对中国失业预警研究的起点上,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 作者简介:
      纪韶,1954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主要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市乡镇企业局专家组成员,东城区“十一五”规划专家组成员和
  • 目录:
    1  绪论

      1.1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中国特色的失业预警理论

      1.2  研究失业预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准备

      1.3  本书的内在逻辑构成

    2  失业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

      2.1  失业预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

      2.2  西方国家失业预警理论的内在逻辑构成

      2.3  西方国家失业预警系统运行中的主要方法

    3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失业预警理论模型

      3.1  构建中国失业预警理论模型的政策含义

      3.2  构建中国失业预警理论模型的必要条件

      3.3  构建中国失业预警理论模型的技术路线

    4  中国城镇失业预警的实证研究

      4.1  失业特征的国别视角研究

      4.2  失业率统计的国别视角研究

      4.3  中国真实失业率统计问题的最新调研和方法选择

    5  中国农村失业预警的实证研究(一)

      5.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转移的决定因素

      5.2  国内外学者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概念的界定

      5.3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最新估计和测算方法

      5.4  中国农村隐性失业概念的界定与测量

    6  中国农村失业预警的实证研究(二)

      6.1  2005~2006年中国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就业的调研数据总结

      6.2  国内十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和实践综述

      6.3  基本概念界定、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选择

      6.4  2005~2006年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现状的分析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构建新型工业化中数据保障系统的政策建议

      7.2  新型工业化中失业预警理论模型流程图

      7.3  新型工业化中失业预警系统建立与完善工作运行图

      7.4  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失业测量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蜚蠊大图鉴
王宗庆 邱鹭 车艳丽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致公党史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安徽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戴木才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研究
毛振华 等著
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
中国诗的精神:诗学独立宣言暨与经院式文学哲学研究的决裂 诗歌研究 经典诗歌 说诗
孙亚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