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4
版次: 1
ISBN: 9787516182383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8页
分类: 经济
3人买过
  •   甲午战争之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近代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入手,运用统计学和比较史学法,梳理1895-1937年福建对外贸易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整体阐述福建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试图勾勒福建乃至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形象,总结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评估其地位,分析其特征。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程中,充分发挥建构在历史形成的、具有显明经济文化特征的社会网络基础上的地域经济圈的作用,是福建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东南沿海各个区域的发展,要紧紧抓住跨国区域海洋经济的有利时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发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一 概念界定二 研究对象界定第三节 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一 世界体系理论及运作机制二 地域经济圈理论及运作机制第四节 文章架构及主要观点一 文章架构二 主要观点第五节 资料评析一 档案资料及资料汇编二 中外调查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统计资料及专门著述四 报刊及地方史志资料第二章 从区域到全球:历史描述(前202—1894)第一节 区际贸易(公元前202—1500)一 世界整体发展与中国二 福建对外贸易发展阶段三 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和成因第二节 早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贸易(1500—1894)一 早期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福建贸易(1500—1840)二 资本主义经济全球扩张下的福建对外贸易(1840—1894)三 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征第三章 全球推进与区域发展(1895—1937)第一节 国内外环境变迁一 世界体系中心发生转移二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节 战前踯躅(1895—1913)一 贸易踯躅概况二 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节 战时萧条(1914—1918)一 贸易概况二 主要影响因素第四节 战后繁荣(1919—1931)一 贸易繁荣概况二 主要影响因素第五节 全球衰退(1932—1937)一 贸易衰落概况二 主要影响因素第四章 全球化与区域化:商品结构(工895~1937)第一节 福建进口商品结构一 进口商品种类大大增多二 主要进口商品主导进口贸易的变化趋势三 大宗进口商品多数是日常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第二节 主要进口商品一 鸦片二 棉纺织品三 毛纺织品四 五金类五 煤油和火柴等引燃物六 粮食类第三节 福建出口商品结构一 出口以福建的土特产品为主二 主要出口商品地位此消彼长第四节 主要出口商品一 茶二 木材三 纸四 烟草五 瓜果蔬菜、鱼介海味等食用品六 其他第五章 全球化与区域化:市场结构(1895—1937)第一节 福建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一 福建进口贸易的市场结构二 福建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三 福建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变化第二节 福建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一 闽港贸易二 闽台贸易三 闽日贸易四 闽英贸易五 闽美贸易六 福建与东南亚的贸易第六章 全球化、区域化与经济变迁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一 福建—日本或福建—台湾—日本二 福建—欧美或福建—香港—欧美三 福建—东南亚或福建—新加坡—东南亚。第二节金融业一 中外银行二 传统金融机构第三节 主要商贸市场一 总体发展二 福州市场三 厦门市场第七章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地位、特点第一节 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地位一 发展趋势二 历史地位第二节 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一 福建贸易长期入超依靠信汇平衡;而全国入超主要依靠引进外资平衡二 福建商品结构变动体现了半殖民地条件下地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三 福建外资市场结构的变化从欧美转向亚洲,实际上体现了地域经济圈的重要性参考文献后记
  • 内容简介:
      甲午战争之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近代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入手,运用统计学和比较史学法,梳理1895-1937年福建对外贸易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整体阐述福建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试图勾勒福建乃至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形象,总结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评估其地位,分析其特征。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程中,充分发挥建构在历史形成的、具有显明经济文化特征的社会网络基础上的地域经济圈的作用,是福建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东南沿海各个区域的发展,要紧紧抓住跨国区域海洋经济的有利时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发展。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一 概念界定二 研究对象界定第三节 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一 世界体系理论及运作机制二 地域经济圈理论及运作机制第四节 文章架构及主要观点一 文章架构二 主要观点第五节 资料评析一 档案资料及资料汇编二 中外调查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统计资料及专门著述四 报刊及地方史志资料第二章 从区域到全球:历史描述(前202—1894)第一节 区际贸易(公元前202—1500)一 世界整体发展与中国二 福建对外贸易发展阶段三 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和成因第二节 早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贸易(1500—1894)一 早期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福建贸易(1500—1840)二 资本主义经济全球扩张下的福建对外贸易(1840—1894)三 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征第三章 全球推进与区域发展(1895—1937)第一节 国内外环境变迁一 世界体系中心发生转移二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节 战前踯躅(1895—1913)一 贸易踯躅概况二 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节 战时萧条(1914—1918)一 贸易概况二 主要影响因素第四节 战后繁荣(1919—1931)一 贸易繁荣概况二 主要影响因素第五节 全球衰退(1932—1937)一 贸易衰落概况二 主要影响因素第四章 全球化与区域化:商品结构(工895~1937)第一节 福建进口商品结构一 进口商品种类大大增多二 主要进口商品主导进口贸易的变化趋势三 大宗进口商品多数是日常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第二节 主要进口商品一 鸦片二 棉纺织品三 毛纺织品四 五金类五 煤油和火柴等引燃物六 粮食类第三节 福建出口商品结构一 出口以福建的土特产品为主二 主要出口商品地位此消彼长第四节 主要出口商品一 茶二 木材三 纸四 烟草五 瓜果蔬菜、鱼介海味等食用品六 其他第五章 全球化与区域化:市场结构(1895—1937)第一节 福建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一 福建进口贸易的市场结构二 福建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三 福建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变化第二节 福建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一 闽港贸易二 闽台贸易三 闽日贸易四 闽英贸易五 闽美贸易六 福建与东南亚的贸易第六章 全球化、区域化与经济变迁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一 福建—日本或福建—台湾—日本二 福建—欧美或福建—香港—欧美三 福建—东南亚或福建—新加坡—东南亚。第二节金融业一 中外银行二 传统金融机构第三节 主要商贸市场一 总体发展二 福州市场三 厦门市场第七章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地位、特点第一节 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地位一 发展趋势二 历史地位第二节 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一 福建贸易长期入超依靠信汇平衡;而全国入超主要依靠引进外资平衡二 福建商品结构变动体现了半殖民地条件下地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三 福建外资市场结构的变化从欧美转向亚洲,实际上体现了地域经济圈的重要性参考文献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当下格局与竞争态势
李永刚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化浪潮中的“日本式衰退”
闫坤,沈建光 等著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互联背景下的比较教育研究
(德) 尤尔根·施瑞尔著 ; 陈时见等译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经济治理:变迁演进与中国实践
岳华 著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周振华 张广生 主编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新探
丛立先 李泳霖 著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热卖:卓越国际品牌塑造指南
(瑞典)肖恩·达菲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史评论第25辑
刘新成\\刘文明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德)迈克尔·祖恩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通史(全六册)(另一个角度的“全球通史”,不一样的视野与新知。以地理为骨,历史为肉,一部超级丰满的世界通史。)
[美]塞缪尔·古德里奇 译者:冷惠玲、冯佳娜、王小忠、孙丽霞、李江艳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性公共空间中的甲午战争——以英美报刊舆论为中心的考察(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刘文明
全球化与区域化:福建对外贸易研究(1895-1937)
全球发展报告 2023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